稻槎菜
一年生小草本,高达20厘米。茎基部簇生分枝及莲座状叶丛;茎枝被柔毛或无毛。基生叶椭圆形、K:椭圆状匙形或长匙形,长3-7厘米,大头羽状全裂或几全裂,叶柄长1-4厘米,顶裂片卵形、菱形或椭圆形,边缘有极稀疏小尖头,或长椭圆形有大锯齿,齿顶有小尖头,侧裂片2-3对,椭圆形,全缘或有极稀疏小尖头;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向上茎叶不裂:叶两面绿色,或下面淡绿色,几无毛。头状花序排成疏散伞房状圆锥花序;总苞椭圆形或长圆形,长约5毫米,总苞片2层,草质,背面无毛,外层卵状披针形,长达1毫米,内层椭圆状披针形,长5毫米,先端喙状。舌状小花黄色,两性。瘦果淡黄色,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披针形,长4.5毫米,有12条纵肋,顶端两侧有1枚长钩刺;无冠毛。花果期1-6月。
中文学名:稻槎菜
拉丁学名:LapsanaapogonoidesMaxim.
别称:稻搓菜
拼音:daochacai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桔梗目
科:菊科
属:稻槎菜属
1、别称
稻搓菜
2、形态特征
株:一年生小草本,高达20厘米。
茎:茎基部簇生分枝及莲座状叶丛;茎枝被柔毛或无毛。
叶:基生叶椭圆形、K:椭圆状匙形或长匙形,长3-7厘米,大头羽状全裂或几全裂,叶柄长1-4厘米,顶裂片卵形、菱形或椭圆形,边缘有极稀疏小尖头,或长椭圆形有大锯齿,齿顶有小尖头,侧裂片2-3对,椭圆形,全缘或有极稀疏小尖头;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向上茎叶不裂:叶两面绿色,或下面淡绿色,几无毛。
花:头状花序排成疏散伞房状圆锥花序;总苞椭圆形或长圆形,长约5毫米,总苞片2层,草质,背面无毛,外层卵状披针形,长达1毫米,内层椭圆状披针形,长5毫米,先端喙状。舌状小花黄色,两性。
果:瘦果淡黄色,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披针形,长4.5毫米,有12条纵肋,顶端两侧有1枚长钩刺;无冠毛。
一年生小草本,高达20厘米。茎基部簇生分枝及莲座状叶丛;茎枝被柔毛或无毛。基生叶椭圆形、K:椭圆状匙形或长匙形,长3-7厘米,大头羽状全裂或几全裂,叶柄长1-4厘米,顶裂片卵形、菱形或椭圆形,边缘有极稀疏小尖头,或长椭圆形有大锯齿,齿顶有小尖头,侧裂片2-3对,椭圆形,全缘或有极稀疏小尖头;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向上茎叶不裂:叶两面绿色,或下面淡绿色,几无毛。头状花序排成疏散伞房状圆锥花序;总苞椭圆形或长圆形,长约5毫米,总苞片2层,草质,背面无毛,外层卵状披针形,长达1毫米,内层椭圆状披针形,长5毫米,先端喙状。舌状小花黄色,两性。瘦果淡黄色,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披针形,长4.5毫米,有12条纵肋,顶端两侧有1枚长钩刺;无冠毛。花果期1-6月。
3、产地分布
分布:日本及朝鲜半岛
产地:陕西秦岭、河南、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江西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及四川南部
生境:田野、荒地及路边
4、分类文献
LapsanaapogonoidesMaxim.inBull.Acad.Sci.St.Petersb.18:288.1873etinMel.Biol.9:20.1873;Franch.,Pl.David.1:185.1884;ForbesetHemsl.inJourn.Linn.Soc.Bot.23:185.1888;Nakai.Fl.Sylv.Kor.14:115.1923;LinginContr.Inst.Bot.Nat.Acad.Peiping3:181.1935;Hand.-Mazz.,Symb.Sin.7:1177.1936;Kia,Pl.SinIll.65.fig.116,1937;裴鉴等,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893.1959;Ohwi,Fl.Jap.920.1965;S.Y.HuinQuart.Journ.*.Mus.20(1-2):34.1967;中国高等植物图鉴4:670.图6753.1975;安徽植物志4:629.199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