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镇
宣汉县辖镇。清乾隆建场,1949年置樊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58公里。面积56.7平方公里,人口1.5万。樊哙镇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6.8℃,日照1488小时,降水量1230毫米,无霜期296天。区域极端最高气温为41.3℃,极端最低气温为-5.3℃。
中文名:樊哙镇
行政代码:511722112
身份证前6位:511722
长途区号:0818
邮政编码:636150
隶属政区:宣汉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川S
辖区面积:56.7km2
人口数量:约1.5万人
人口密度:265人/km2
1、地方简介
樊哙镇
宣汉县辖镇。清乾隆建场,1949年置樊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58公里。面积56.7平方公里,人口1.5万。南(坝)樊(哙)、樊(哙)石(铁)公路过境,前河常年通航。辖高伦、高台、花梨、土溪、古凤、铁心、锁口、金花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食品、农机修配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养殖山羊、生猪、牛。
2、历史沿革
樊哙镇是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辖镇。清乾隆建场,1949年设樊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2004年,原成虎乡并入樊哙镇,镇*驻樊哙。2010年,调整海螺、峡江社区管辖范围:海螺社区辖樊哙场镇的山螺街、樊侯路、关庙街、柏岩街,下设6个居民小组;峡江社区辖原成虎乡街道、撤销该乡角岭村第1村民小组,并入峡江社区,下设3个居民小组。
3、交通概况
樊哙场地处大巴山深处山区,过去交通闭塞,货物运输困难,所以老百姓生活比较贫困。如今樊哙场已通公路,达城至樊哙只有150公里,交通也十分方便。每逢当场日,樊哙场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热闹非凡,老百姓的生活已大大改善。
4、气候特点
宣汉县樊哙镇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6.8℃,日照1488小时,降水量1230毫米,无霜期296天。宣汉县域极端最高气温为41.3℃(1959年8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为-5.3℃(1975年2月15日)。宣汉县域降水量最多的年份是1983年,降水1698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年份是1966年,降水865.9毫米。日降水量最大是1989年7月8日,降水242.4毫米。
5、行政区划
樊哙镇
樊哙镇区划
511722112001122峡江社区
511722112002121海螺社区
511722112200122高伦村
511722112201220高台村
511722112202220花梨村
511722112203220土溪村
511722112204122古凤村
511722112205220铁心村
511722112206220金花村
511722112207220角岭村
511722112208220西溪村
511722112209220水田村
511722112210220金垭村
511722112211220柑子坝村
6、地方人口
樊哙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4603
男:7706
女:6897
家庭户户数:4035
家庭户总人口(总):14557
家庭户男:7672
家庭户女:6885
0-14岁(总):3901
0-14岁男:2149
0-14岁女:1752
15-64岁(总):10018
15-64岁男:5204
15-64岁女:4814
65岁及以上(总):684
65岁及以上男:353
65岁及以上女:33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3369
7、地方特产
宣汉桃花米
宣汉桃花米
桃花米又名“香米”、“贡米”,产于宣汉桃花乡。此米属带硬性的灿型稻米,米粒大而匀称,色泽白中显青,煮成米饭不断腰,呈油浸状,富有糯滋性,吃来浸润芳香,品质特佳。
桃花米历史悠久,相传自唐代武则天后,四川的地方官每年都要将上好的桃花米奉献皇上,故有“贡米”之称。1963年参加全国农业博览会评比被评为“中国名贵大米”列入《全国农作物优良品种目录》一书。1977年,桃花米参加广交会受到中外顾客的青睐,现已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川种优质米之一,被列为全省优质农产品重点开发项目。
8、附近景点
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
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
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进行了首次发掘,发现了文化堆积非常深厚的巴人文化遗址,文化堆积为11层,文化层最深达2.75米,涵盖了两汉、周、商、夏、新石器时代晚期。这次发掘,使罗家坝遗址名声大振,并和成都金沙遗址、成都商业街古蜀大型船棺独木棺葬遗址一道,被称为“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至2004年,已发现生活遗址区和墓葬区共2万多平方米,灰坑24处,墓葬23座,这些墓葬具有典型的巴人墓葬特点:集中排列有序,墓向或坐北向南偏东,或坐南向北偏西,均是狭窄竖穴土坑墓,仰身直肢葬,骨骸多数清楚,墓葬与墓葬之间多次叠压打破,时代都为战国中晚期。所有发掘的墓葬都具有巴人墓葬典型的组合器。男性墓葬以兵器为主,有青铜剑、矛、箭镞及陶器釜、罐等,女性墓有纺轮、串珠、玉管等。据初步统计,该遗址已出土青铜器30多件、陶器40多件和数百件陶器残片,许多器物在罗家坝是首次发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