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绩评价的方法论理解业绩评价的基本问题
摘 要:从评价的方法论讨论了业绩评价中的基本问题,包括业绩评价的主体、客体、主体需要、评价指标、评价体系的基本作用,建立了讨论业绩评价的一个框架,框架的建立有助于理论界及实务界对业绩评价体系的深入理解。
关键词:评价;主体需要;需要意识;评价指标
“if you can't measure it, you can't manage it”(你不能管理你不能够衡量的事情),这句管理格言在管理界发挥到了极致,各种致力于评价的工具、方法层出不穷,而评价为什么会如此重要呢?评价的方法论对业绩评价又有何启示?在相关文献却鲜有论述,本文从评价的方法论入手探讨了评价的本质及其实践意义,并将评价的方法论运用于业绩评价,讨论了业绩评价的基本问题。
1 评价的本质、意义、作用机制
评价本质是指主体对客体属性是否满足主体需要的这种客观关系进行反映,评价活动属于认识活动。,思维和存在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该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性第一性或是存在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也就是认识论,认识活动包括认知活动、评价活动、审美活动;在认知活动中,主体揭示客体的本质和规律,即事务“种的尺度”,从而达到对真的把握;在评价活动中,主体以自身的需要,即“自身的内在尺度”来看待客体属性对于满足主体需要所具有的意义,从而实现对善的把握;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揭示了“种的尺度”和“自身的内在尺度”的统一和和谐,引起主体自身情感上的愉悦,从而实现对“美”的把握。wwW.11665.cOm
1.1 评价活动在认识活动中的基本作用
评价活动在人类的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的周围世界不仅是具有固有属性和规律的客观存在的世界,而且是与人们发生着各种各样关系的世界,人类不仅需要掌握有关世界(客体)的本质和规律,而且需要了解客体与人(主体)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没有评价活动,人们就不能获得与外部世界的“第一种关系”的意识内容,人们关于世界的认识就是片面的、残缺的,因此离开了评价活动就不能获得关于世界的全面认识内容。
1.2 评价活动的积极能动作用
认识论将认识的全过程理解为“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从实践中来和到实践中去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前一个认识的内容是“世界怎么样?”,后一个认识的内容是“世界该怎么样?”前一个认识是认知、评价和审美的统一,后一个认识是发动和指导主体的根据,即准备去指导实践的认识,在这里,认识活动显然不能离开评价活动。在后一个认识中,主体形成了有意识的实践理念,即实践的目的和实践的方法(如何去实践),而实践的目的和方法都是在认知活动、评价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在认识运动的全过程中,不能离开评价活动,离开了评价活动既不能形成实践的目的,也不能形成实践方法,也就不能建构认识运动的完整过程。
2 评价的作用机制
评价活动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4个步骤:
(1)主体确定主体需要。
价值就是客体属性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这就决定了主体总是从自身需要出发来评价客体,离开了主体需要,主体就没有必要对客体进行评价,失去了对客体进行评价的根据。
主体需要就是指作为主体的需要,因此需要与需要的意识联系在一起,但需要不同于对需要的意识。这是由于需要本身是客观的,产生于主体自身的结构和规定性,产生于主体同周围世界的特定联系,被历史的确定了,不以主体是否意识到为转移。
而需要意识则不仅取决于主体的已有的认识、判断能力还取决于主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确定反映主体需要的评价指标。
利益作为衡量客体是否有意义的标准,是对主体需要的反映。由于主体需要往往是多方面的、评价对象本身又具有复杂性,主体往往不能用利益作为直接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评价活动,所以要研究与主体需要相对应的具体评价标准,以保证评价活动能够现实地具体地进行;反过来讲,评价标准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在实际上仍然反映了主体的需要,这些具体的评价标准是主体需要与各个评价领域中的评价内容相结合的产物,是主体需要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形式。
主体的需要往往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构成了一个互相依赖、互相从属的需要体系,需要体系是主体评价标准的基础,则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必然表现为一个体系。
(3)收集和评价指标相关的信息。
(4)对评价信息进行整合,价值判断和评价推理,从而形成评价。
(5)利用评价形成的认识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
3 评价的一般方法在业绩评价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在上文我们讨论了评价活动在认识论中的作用,及其作用过程,在此我们可以看到主体、主体的需要、主体的需要意识、以及需要意识的外显即评价标准是评价过程的核心因素,在下面我们将从这几个方面对业绩评价的研究实践中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做出进一步讨论。
3.1 业绩评价主体对业绩评价体系的影响
在业绩评价研究中,我们首先要明确评价的主体。评价主体对业绩评价的第一位的核心影响因素。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业绩评价主体的不同,直接决定主体的需要不同,进而影响评价标准的选择,最终影响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影响主体对客体的实践。比如债权人对组织的评价其核心的落脚点是其偿债能力,而投资者则更关注企业的价值成长能力;第二不同的评价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同,将进一步影响主体获取评价信息的能力,影响评价指标中具体指标的选择;突出的表现在企业外部的主体对企业业绩评价则倾向于更多地采用财务业绩指标,而企业管理者进行业绩评价时则可以有一些衡量企业各方各面的个性化指标。正因为如此,不同类型的主体形成了各自的评价模式如以银行为主体的债权人对企业进行的企业信用评价;以股东、潜在投资人、股票分析师为主体的企业价值评价;以股东、所有者为主体的对经营者进行的经营者业绩评价;以*为主体的对企业进行的社会贡献评价;和经营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的内部业绩评价。
3.2 业绩评价主体的需要、需要意识
确定主体需要是业绩评价的起点,根据评价的一般理论,主体需要往往是客观的,是产生于主体自身的结构和规定性的,产生于主体同客体的特定联系,但主体的需要是通过主体的需要意识来反映的,而这种需要的意识要受主体既有知识、对客体把握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两方面总结。第一从业绩评价的发展历史来看,业绩评价经历了以成本为主、以利润为主、以利润率为主、以多项财务指标为主、以及业绩评价的创新时期;之所以有这样的发展,这是和管理者对什么代表企业的业绩这一认识的提高相关的; 而现在大量的管理方面的教育则更提升了管理对于什么是业绩的看法。第二,从横向来看,以管理者对组织的内部业绩进行评价为例,管理者对组织业绩评价的基本需要是一致的,既要为组织业绩提高提供相关的信息,但要让这种内在的需要具体的显现出来,就要求管理者“意识到”这种需要,而这种需要意识受到管理者既有的知识、对组织的认识、所秉持的管理理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在管理者对什么是组织的业绩认识各不相同,进而才会产生不同的内部业绩评价体系,如非财务指标体系、evatm、综合的业绩评价等
3.3 业绩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主体明确了主体需要后,就要结合客体的特性、主体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因素设计具体的业绩评价指标。主体需要及客体的复杂性往往要求多个业绩评价指标,因此,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合理性及准确性是业绩评价系统的核心问题。对于管理者对组织的业绩评价,其核心的问题在于,管理者应该根据自己的企业设计适合自己的指标体系,只能有相同业绩评价方法不能有相同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存在多个业绩评价指标,因此就存在如何将多个业绩评价指标进行统一的问题,这可以由主观判断决定,也可以应用层次分析等方法。 比如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综合的业绩评价体系,就是各个不同类的指标属于同一个权重,而提倡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体系设计实践或研究也很多。
在讨论了以上业绩评价的基本问题之后,我们结合评价的作用机制给出业绩评价的基本过程模型。
3.4 业绩评价活动基本机制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主要要素如图1所示,分为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评价客体的细化即具体的评级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结论。其中评价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主体的需要,由于在业绩评价中,评价客体-企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所以往往需要根据评价主体的需要,得到细化的评价对象;评价标准是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准,应该和评价的目标、出发点相一致。
3.5 业绩评价体系的作用
从评价在认识中的作用来看,我们认为一个设计良好的业绩评价体系至少可以起到以下两方面的作用,第一通过评价了解评价对象是否符合自己对其需要或期望,即起到认识的作用;第二通过评价修正主体自己对评价对象的行为,进一步指导实践,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一个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必须要明确评价的主题是谁?评价的对象是谁?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理解评价的目的,主体的需要,才能将这种需要转化成需要意识,进而形成评价指标;同时要注意需要意识是受主体既有知识、对客体把握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评价的主体应该致力于提升自己知识及对客体的把握。
参考文献
[1]陈新汉. 评价论导论.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m],1995. 3080.
[2]沈莉.标杆:通向竞争优势的业绩改进工具.财会月刊[j],2004 ,(324).
[3]robin mann & stern welch. the development of a benchmarking an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resource. benchmark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 2001,vol 8:issue5 431453.
[4]al ehbar stern stewart&co. eva the realkey to creating wealth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inc.1998. 178.
[5]s.david.yong stephen.f.oborn .李丽萍, 史璐译.eva与价值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6]robert•s•kaplan &david•p•norton.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6,(january february): 7586.
[7]robert•s•kaplan &david•p•norton. transform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form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o strategic management : part1. accounting horizon,2001, (march): 87104.
[8]robert•s•kaplan &david•p•norton. norton. transform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form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o strategic management : part 2.accounting horizon,2001,(june):147160.
[9]mark shinder, david mcdowel. abc,the balanced scorecard and eva. evaluation, 1999, 12:110.
下一篇: 关于甜点的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