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方
王明方,男,汉族,1952年11月生,黑龙江龙江人,1974年11月参加工作,1974年8月加入中国*,大学学历,经济师。曾任安徽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2016年9月16日,王明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65岁。
姓名:王明方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籍贯:黑龙江龙江
出生日期:1952年11月
逝世日期:2016年9月16日
毕业院校:黑龙江邮电学校
学位:大学学历
入党时间:1974年8月
参加工作时间:1974年11月
1、个人履历
1972年6月至1974年11月在黑龙江邮电学校市内电话通信专业学习,毕业后历任黑龙江邮电学校团委副书记、书记
1976年11月,任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工业处副处长
1980年5月,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内电话局副局长
1983年6月,任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副厅级)(1982年7月至1984年6月在黑龙江省委党校党政管理专业学习)
1985年4月,任邮电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80年9月至1986年7月在长春邮电学院函授电信工程专业学习)
1988年12月,任邮电部教育司副司长
1994年1月,任人民邮电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
1995年9月,任安徽省省长助理
1997年12月,任安徽省委常委,省长助理
1998年2月,任安徽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1999年10月,任安徽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2002年11月,任安徽省委副书记、省委秘书长(1999年10月至2003年5月兼任省直属机关工委第一书记)
2003年5月,任安徽省委副书记
2011年1月任,安徽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
2011年2月,任安徽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2011年7月—2016年9月,任安徽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2002年12月至2011年9月兼任安徽省委党校校长)
*十六届、十七届*候补委员。*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九届省委委员。
2、人物逝世
中国*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安徽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王明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9月16日9时55分逝世,享年65岁。
3、人物评价
王明方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刻苦学习,追求进步。在安徽省委、省*工作期间,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安徽实际,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党的建设全面进步付出了大量心血。担任省政协主席后,坚持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团结带领各*党派和各族各界人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全力助推安徽改革发展大业,为建设创新型“三个强省”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认真贯彻落实*及省委关于政协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推动省政协工作创新发展,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推进地*协协商*作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推动形成了我省人民政协协商*新格局,为我省**政治建设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
王明方同志对共产主义理想忠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他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现代化建设、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以及人民政协事业,深受广大*群众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尊重。他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政治自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他具有很高的理论修养,善于把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新的理论思考和理论概括。他讲党性、讲原则,顾大局、守纪律,带头执行*集中制,公道正派,作风*,胸怀坦荡,始终保持*人的政治本色。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生活俭朴,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体现了一名优秀党员领导*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怀。
王明方同志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不幸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同志、好领导。他的高尚品格和优良作风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4、妻子悼念
人间真情·爱人导师兄长
朱晓南
我和明方的婚姻从三条约定开始,即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支持。这是我俩的共识,也是我们婚姻的座右铭。
我们于1980年1月17日结婚。3月份,他专门回了趟农村老家,把母亲接来与我们同住。正如他在《母亲给我的家教》一文中所写,他的母亲——我的婆婆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我们一直亲如母女。
两个独立的青年,婚后朝夕相处,总会有一些细节需要磨合。开始我对他的要求很高,他一句话说得我不爱听,或有一件事办得我认为不合适,我就会不高兴。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晚上睡觉前,他都会和我对面坐下,把事情摊开来谈清楚。他说:“夫妻间有矛盾不应该过夜。”当然,每次都是顺利地解开疙瘩,心情舒畅地进入梦乡。
组建了家庭,自然就有了家务要做。很快我发现,做完家务之后,我会去休息,可他却是去看书学习。几次下来,我下决心,家务尽量自己做,让他有更多的时间看书学习。
有一天晚上,我的父母来看我们。我和婆婆陪着父母聊天,他坐在小板凳上洗衣服(当时还没有洗衣机),看得我父母都不好意思了,他却觉得:我又陪爸妈聊天了,又帮晓南干活了,两不耽误,多好啊!送走了我父母,他又去看书学习了。
1981年1月,我们的宝贝女儿出生了,全家高兴极了。早上我忙孩子,他负责做饭。婆婆白天帮我们照看孩子。到了冬天,婆婆身体不太好,为了不耽误我的工作,他把农村的亲戚找来帮忙。1982年夏,组织上通知他到黑龙江省委党校党政*基础科脱产学习,两年住宿全日制。1983年夏,我所在单位组织部也通知我去省委党校与他同一专业学习,同样是脱产两年、住宿全日制。我犹豫了,孩子怎么办?老人怎么办?家怎么办?当我回家表示想放弃时,婆婆第一个表态:“去!怎么能不去!大家都克服克服就行了。”明方也接着说:“我不赞成两个人只能保一个的说法,谁有能力谁就去做。”
因为从我们那一期开始要考试,按50%的比例录取。当年考试的科目是政治和写作,政治考党史、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时事政治。我当时还没有接触过政治经济学,于是在那一阶段,他每晚请假回来给我讲一章政治经济学,讲完又帮我把后面的问答题归纳总结。我连夜整理出答案,背下来。我记得当时的简读本共有十三章。他的辅导,使我对政治经济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入学考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随着他工作变动,1986年,我们一家四口来到了北京。到了新的单位,我的工作比较忙,有时不能按时下班,每当我愧疚地打电话告诉他今天又不能按时下班时,他总是重复一句话“没关系,别着急”,让我安心地开会、工作。后来他让我买些速冻饺子放冰箱里备用。记得婆婆去世后,上初中的女儿第一次煮冻饺子,结果父女俩吃了一锅片汤。
婚后,伴随着我们家庭生活的是平静、快乐。举家搬到合肥后,我父亲在世时,每年冬春交替,都会把我父母接来住一段时间,至梅雨季节来临他们再返回北京。我姐姐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时腰部受伤,随着年龄增长腰伤越来越重,明方让我把姐姐接来合肥做艾灸治疗,有了明显好转。他的哥哥、嫂子等亲属也常来看望我们,一次次欢聚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刚结婚时,在工作上、学习上我还不太服他,认为自己也不比他差多少。1982年,他开始写《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一书,我协助他做文字加工整理,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触动了,感觉我还远没有了解他。他那丰富的知识面、超常的思维能力、层出不穷的新观点令我折服。我感觉他就像一座宝藏,无法看清全部内涵。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实践的增加,他那一次次精彩的讲话、一场场生动的报告,让我感觉他的思想如天空高不可测,他的学识如海洋深不可探,我对他常常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他常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是党和人民给了我一切,所以我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来到安徽后,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给安徽人民干点实事。”他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一次我知道他要给大学生做报告,就问他:“你给现在的年轻人讲理想信念,他们能听进去吗?”他说:“能听进去,因为共产主义理想就在我们身边,是融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的。”他说:“共产主义理想的本质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建设更美好的社会制度、实现各项事业更好的发展、创造最广大人民更美好幸福的生活。这是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所以,它也必然能够为大家所接受。”我们的女儿说:“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因为她从父亲的身上看到了有信仰的人活得多么充实、多么快乐、多么有信心、有激情,精神世界是多么的富有、幸福!明方就是这样言传身教地引领着全家人的思想、意识和言行。
他对孩子的关心是更高层次上的关心。女儿刚上初中,他就找出一本名为《通俗哲学》的书让女儿读。当时我还不理解,担心孩子读不懂,后来的实践证明,哲学的方法论、认识论对孩子的成长进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临来安徽工作时,他对女儿说:“爸爸要为安徽6000万人民服务去了,你能理解爸爸吗?”直到女儿长大,有了女婿,他对孩子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仍然是“有空多看点儿书”。
平时我在工作中遇到不太好把握的事情或写材料思路打不开时,就会问他,常常是他一句话就一语中的,使我茅塞顿开。久而久之,遇到问题时我就会半开玩笑地对他说:“给句话呗!”
我们刚认识不久,他就对我说他是个“宁让身受苦,不让脸发烧”的人。他平时讲的比较多的一句话就是加强自我修养,保持良好心态。他每月工资多少自己不知道,孩子参加工作后他也从没问过孩子挣多少钱。他说:“当官就不要想钱,想多挣钱自己当企业家去。”
有一次我把两个人半年的工资结余及我的奖金凑了个整数存到银行,下班回家我告诉他存钱的事,不料他眼一瞪,用审视的口气问:“你哪来的钱?”我连忙做了说明,他才点了点头,松弛了表情。孩子们也都理解他。女儿对别人说:“我爸爸不会同意我到私企去干,更不允许我自己干,我就老老实实在国企干吧。”女儿、女婿的工作中也会负责一些信息化项目建设的事情,我们丝毫不用担心他们走歪路。2012年10月,他的《道与法——领导者的智慧》一书出版了,至今已第13次印刷。在他的提议下,我们全家一致意见,稿费全部捐献。这本书将永远滋养着我们全家,引领着我们全家。我相信,人的精神可以超越肉体和时空,以至永恒。
刚结婚时,看到单位女同志织毛衣,我也想买毛线织,可他却说:“织那个干什么,有空多看点儿书。”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他就像一个温润、睿智的兄长,关爱着我,呵护着我。在他身边,我不用为任何事情担心。
他看到我要经常为他熨衬衫,就建议我每次等洗衣机到最后漂洗时暂停一下,把衬衫从水里拎出来直接晾干,从此我再也不用熨衬衫了。看到我每天都要洗袜子,他又建议多买些,每周用洗衣机洗一次就行了。我不太适应合肥的潮湿,手上常长湿疹,他就尽量不让我做饭,而是去食堂吃,尽管他是那么喜欢在家里做饭吃饭的氛围。每次搬家,我最大的压力是书太多、太重,这时他就会说:“放心吧,一切有我!”甚至有时我在他身边不经意地叹口气,被他听到了就会立即问我:“你怎么啦?”弄得我再也不敢在他面前随意叹气了。他还说:等他彻底退下来,我想去哪儿旅游就陪我去哪儿。
2016年7月,他似乎已感觉到了身体的不适,和一位共事过的同志说了,但没有告诉我和家人,让我仍快乐地生活在他身边。直至8月12日他住进医院,省委保健办的同志、所有的医护人员以及女儿女婿按照他一贯的做法,对他病情深层次的急剧变化依然瞒着我。我能眼见的症状都在明显好转,所以我还坚信他一定会治愈。退了休的我每天十几个小时陪着他、照顾他。因为结婚后,我和他能整天形影不离在一起的日子并不多,所以我仍然很快乐,筹划着出院后,怎样陪着他尽快康复。他一直都希望我快乐!他也希望他周围的人都快乐!
我的一位同事对我说:“他是伟大的,你是幸福的!”是的,我是幸福的!
现在,我家里的一切陈设都没有改变。我感觉他的信息无处不在,包裹着我,那么熟悉、那么亲切、那么醇厚,让我踏实,让我心安。
虽然我现在见不到他的身影,但我会用我的余生去等待……
虽然我永远达不到他的高度,但我会用我的余生去追寻……
为了我们这一世的情缘,为了我们绵绵不尽的爱,我要带着他一起好好生活……
为了我们亲爱的、引以为荣的孩子,为了我们挚爱的所有亲人,我要带着他一起快乐地生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