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世界艾滋病日

科普小知识 2023-11-19 20:11:39
...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WorldAidsDay)。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之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为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更有效地唤醒人们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1、设立


世界艾滋病日

世界卫生组织将历年年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是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诊断出来的。全球卫生部大臣关于艾滋病预防计划的高峰会议上(WorldSummitofMinistersofHealthonProgrammesforAIDSPrevention)提出的。从此,这个概念被全球各国*、国际组织和慈善机构采纳。

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绸带。红稠带标志的意义:红稠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2、设立背景

艾滋病日的概念来源于1988年,全球卫生部大臣关于艾滋病预防计划的高峰会议上自1981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至今,短短30多年间,艾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的高度重视。为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团结一致共同对抗艾滋病,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了一个有100多个国家参加的“全球预防艾滋病”部长级高级会议,会上宣布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WorldAidsDay);1996年1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在日内瓦成立;1997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将“世界艾滋病日”更名为“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运动”,使艾滋病防治宣传贯穿全年。

12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在地球上,平均每分钟都有一个孩子死于艾滋病,有超过1500万的儿童因为艾滋病而失去父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在全球居第十四位,更以每年百分之四十的速度递增。防治艾滋病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面对因艾滋酿成的一桩桩悲剧,我们不需要旁观者,我们要用自己的力量来扭转这场恶性流行病的传播态势——团结全社会的力量,以我们所能做到的各种方式,共同抗击艾滋!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这天旨在提高公众对HⅣ病毒引起的艾滋病在全球传播的意识。定为12月1日是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诊断出来的。从此,艾滋病已造成超过两千五百万人死亡。即使世界许多地区的治疗管道已经改善,2005年仍有310万左右(280万到360万之间)人死于艾滋病,其中约有57万人是儿童。

3、设立目的


世界艾滋病日

第一,让人们都知道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是能够加以控制和预防的;

第二,让大家都知道,防止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三,通过艾滋病日的宣传,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因为他们的身心已饱受疾病的折磨,况且有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被动的、无辜的;

第四,是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国家制定的防治艾滋病的规划,以唤起全球人民共同行动起来支持这方面的工作。

4、艾滋病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引起。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终生传染。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为艾滋病病人。随着人体免疫力的降低,人会越来越频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而且感染的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致死亡。

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之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为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更有效地唤醒人们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4种途径传播:血液、不正当的性行为、吸毒和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艾滋病目前仍是不治之症。鸡尾酒疗法,即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是治疗艾滋病有效的方法之一。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病毒在体内传播有“帮凶”

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临床上分为3期:1.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2.艾滋病相关综合征。病人出现腹股沟淋巴结以外的两处以上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并持续3个月以上,同时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疲劳、食欲不振、消瘦和腹泻等;3.艾滋病阶段。病人突出的表现是致病性感染、恶性肿瘤的发生以及找不到原因的细胞免疫缺陷。艾滋病知识问答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剂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虽然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但已经有用于临床治疗的多种抗病毒药物能有效地抑制人体内HIV病毒的复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全球艾滋病状况


世界艾滋病日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2012年世界艾滋病日报告》显示,随着各国防治艾滋病的努力不断增强,2011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及艾滋病相关疾病致死人数继续下降。2011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250万,比2001年减少70万;艾滋病相关疾病致死人数约170万,比2005年高峰期减少近60万。截至2011年底,全球共有34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约一半的人并不知情。在这些感染者中,有1480万人适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其中800万人正在接受治疗,比2009年增加了63%;但仍有近68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法获得相应治疗。

2012年7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全球每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持续稳步下降,降幅约20%。

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感染初期、免疫系统还相对健康时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可以将病毒传染的风险降低96%。目前,人类已经有约30种抗逆转录药物构成的有效疗法,如果联合用药,它们能够挽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命,使病毒感染者活得更健康,更有品质。数据显示,早发现、早治疗并坚持下去的感染者能存活数十年,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的预期寿命可与普通人相当。

自1995年以来,全球已经有1400万人的生命因为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而得到挽救。抗艾治疗的覆盖率也在迅速扩大。在拉丁美洲,治疗覆盖率已达到约70%,加勒比地区也为67%。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56%需要治疗的感染者已能得到治疗,这一数字仍在继续增长。

同时,中低收入国家在艾滋病防治方面也加大了公共投入力度。2011年,中低收入国家共投入86亿美元用于防治艾滋病,较上年增长11%,投入总额首次超过国际援助。其中,撒哈拉以南地区非洲国家(除南非外)近5年用于防治艾滋病的公共投入增长97%。巴西、俄罗斯、南非、印度和中国等金砖国家同期公共投入增长120%。

国际社会为实现“零新发感染、零歧视以及零死亡”设立了明确可行的全球目标,包括到2015年向1500万人提供抗逆转录治疗,根除母婴传播,减少50%通过性传播的新发感染等。

2013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公报称,2012年全世界10岁到19岁之间的青少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约为210万。由于缺乏相关服务,在2005年到2012年间,青少年中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人数增加了50%。与此相对照的是,同期全球总人口中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人数下降了30%。很多年轻人并不了解他们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津巴布韦艾滋病疫情抬头每天200人新感染柬埔寨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降至0.7%

南非是艾滋病肆虐的“重灾区”,全国5300多万人口中,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高达560万人,感染率超过10%,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感染率最高的国家。近年来,南非*和社会发起了一场全方位“人民战争”,使艾滋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目前南非艾滋病患者中,约240万人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接受治疗的人数首次超过了新感染病人的人数。根据南非预防艾滋病战略规划,南非争取在2016年实现零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死亡的目标。

5、世界艾滋病日历年主题


世界艾滋病日

2014年活动主题仍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英文主题GettingtoZero),副标题是“共抗艾滋,共担责任,共享未来”。旨在号召全社会积极投身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群策群力,各展所长,遏制艾滋病的流行。

2013年:“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中国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共抗艾滋共担责任共享未来”

2012年:中国活动主题“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2011年:主题是“实现‘零’战略目标——零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死亡”。

2009年至2010年:主题为“普遍可及和*”。

2008年:主题是“领导”,宣传口号为“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2007年:主题是“领导”,宣传口号为“遏制艾滋、履行承诺”,意在突出领导者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

2006年: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2005年: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2004年:关注妇女,抗击艾滋

2003年:沿用去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的宣传主题,强调以消除歧视、倡导关爱的精神来鼓励全社会积极行动,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创造更为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

2002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1年: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2000年:预防艾滋病,男士责无旁贷

1999年: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倾听、学习、尊重

1998年: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

1997年:生活在有艾滋病世界中的儿童

1996年:同一世界,同一希望

1995年:共享权益,共担责任

1994年:艾滋病与家庭

1993年:时不我待,行动起来

1992年: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

1991年: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

1990年:妇女与艾滋病

1989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相互关照

1988年: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6、中国艾滋病状况与防治


世界艾滋病日

中国自1985年出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截至2013年9月30日,全国共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43.4万例。1至9月份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7.0万例。

2013年12月1日是第26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主题为“共抗艾滋,共担责任,共享未来”,旨在号召全社会积极投身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群策群力,各展所长,遏制艾滋病的流行。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5%和84%。我国进一步扩大了监测检测覆盖面,各地已建立艾滋病监测哨点1888个,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1.7万家,确证实验室377家。今年1至9月,全国开展艾滋病检测807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9%。

吸毒人员是艾滋病高危人群。目前,全国共开设了761个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累计治疗海洛因成瘾者40.7万人。参加治疗的人员中,新感染艾滋病的比例较2006年下降了89.5%。

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各地共设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机构3413个,已覆盖31个省份2286个县(区市)。截至9月底,累计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约26万例,正在治疗者约20.9万例。

为避免和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全国已有1156个县开展了预防工作,疫情较重的地区已实现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预防母婴传播综合服务的全面覆盖。今年1至9月,共有743万名孕产妇接受了艾滋病检测服务。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明显降低,已由采取干预措施前的34.8%降至2012年底的7.1%。

7、主要的传播途径


世界艾滋病日

2013年1至9月,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有89.9%是通过性行为感染的。经性传播,已成为我国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全国艾滋病年度报告病例的感染途径构成数据显示,经性传播所占比例不断扩大。2005年为11.6%;到2007年增加到42.3%,已经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2009年为57.4%;2011年为80.4%,其中,同性传播、异性传播分别占14.7%和65.7%;2013年1至9月,我国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有89.9%是通过性行为感染的。其中经同性传播为20.8%,经异性传播比例为69.1%。经性传播,北京市自1985年报告全国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至2013年10月31日,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15183例,现存活7202例。海南:今年前十月新报告艾滋病病例293例

随着传播方式的改变,我国艾滋病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当前艾滋病感染群体更加分散,已不再集中于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中。由于传播方式更加隐秘,感染涉及的人群范围更广、更分散,落实防治措施、减少新增感染的难度加大了。

2013年11月,北京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经性传播所占比例从2007年的41.5%上升至2013年的96.7%。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逾九成为性传播造成。湖南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已存活21年

至2013年12月,陕西省累计4332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83.7%经性接触感染;经男男同性性接触感染人数由2007年的4.1%跃升到今年的41.4%;在天津和上海,男男同性传播比例均高达60%。

上一篇: 罗格·沃特斯

下一篇: 信仰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