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溪镇
吉首市辖镇。1950年属四区,1956年设河溪乡,1958年为太阳升公社,1961年析置河溪公社,1984年撤社复乡,同年改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20公里。面积98.6平方公里,人口1.2万。镇*驻河溪。319国道横穿东西部。辖上街、下街2个居委会和河溪、岩排、新建、铁岩、永固、张排、渔溪、楠木、阿挪、持久、马鞍山、中岩、五斤坪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橡胶厂、湘福酒厂、水电站、明胶厂、胶囊厂、香醋厂等。农业主产水稻。特产有河溪香醋及楠木茶。古迹有清“朝阳”石城楼、小河庵云谷等。
中文名称:河溪镇
行政代码:433101102
身份证前6位:433101
长途区号:0743
邮政编码:416000
隶属政区:吉首市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湘U
辖区面积:98.6km2
人口数量:约1.2万人
人口密度:122人/km2
1、地方简介
河溪镇
河溪镇位于吉首市东南部,镇*距市区15公里,东南接泸溪县潭溪镇,西邻双塘镇,北抵吉首和太平乡。地域总面积98.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1190.7亩,稻田面积6335亩,旱地面积4855.7亩。辖马鞍、阿娜、中岩、张排、持久、岩排、新建、楠木、渔溪、铁岩、永固等11个村及河溪社区,总人口12624人。其中男性6352人,占50.3%,女性6272人,占49.7%,基本趋于平衡;农业人口11887人,占94.1%,非农业人口737人,占5.9%,所占比重与去年基本持平;汉族4020人,占32%,少数民族8604人,占68%,其中土家族7332人,苗族1243人,其他民族29人;全年共出生120人,出生率为8.22‰;死亡率6.04‰,人口自然增长率5.30‰,计划生育率为95.8%。
2、自然环境
镇区多中山丘陵,溪河密布,沟渠纵横,多河谷坪坝,土壤为紫色砂页岩发育而成。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5℃,无霜期340天,年总降雨量1692毫米。319国道贯穿全镇6个村,总长18.6公里,常吉高速公路在河溪段设立互通口,境内有峒河、沱江、万溶江、司马河汇聚,有装机容量9600千瓦水电站一座,250千瓦镇办电站一座,拥有库区水域面积5800亩,水运线长25公里,3个村通航,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水电资源丰富。
3、城镇历史
河溪镇具有悠久的历史,人文底蕴丰厚,有清嘉庆二年的河溪古城遗址,持久村九脑遗址及云谷寺院、古老建筑衙门、中老衙门、八仙阁、三圣宫、六王庙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为考证湘西历史提供了宝贵史料,还有集民俗风情、休闲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的“八仙湖”风景区和“太阳岛”假日休闲区。
4、行政区划
河溪镇区划
433101102001121河溪社区
433101102200220马鞍村
433101102201220阿娜村
433101102202220中岩村
433101102203220张排村
433101102204220岩排村
433101102205220持久村
433101102206220新建村
433101102207220楠木村
433101102208220渔溪村
433101102209220铁岩村
433101102210220永固村
5、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1064
男5700
女5364
家庭户户数2677
家庭户总人口(总)10993
家庭户男5660
家庭户女5333
0-14岁(总)3316
0-14岁男1696
0-14岁女1620
15-64岁(总)6889
15-64岁男3581
15-64岁女3308
65岁及以上(总)859
65岁及以上男423
65岁及以上女43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0349
6、城镇动态
吉首:群众为河溪镇“一线工作法”点赞
5月5日,伴随着将最后一张社保卡发放至农户手中,吉首市河溪镇的4631张社保卡全部发放完毕。
为切实做好社保卡发放工作,做到发卡工作有序、高效,该镇积极组织,针对辖区群众居住分散这一特点。河西镇充分践行“一线工作法“,制定专门发放方案,深入8个村、社区设点办理,对零散的库区4个村在*集中发放。同时,组织*工作人员,将农村社保、同建同治、“两违”治理、网格化管理、防汛抗旱等工作在“一线”进行宣传指导,确保工作落在实处。
“现在政策真是越来越好了,社保金额在逐年提升,*的服务也是越来越贴心了。”一位来自河溪镇阿娜村的村民说到。
7、附近景点
南方长城
黄丝桥古城是国内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堡,古城始建于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古为屯兵之所,是历代统治者防止西部苗民生衅的前哨阵地。昔日伏波将军马援及威震*的福康安均命丧于此,而苗民们也-深入大山人口剧减。 古城系青石结构建筑,城墙高5.6米,厚2.9米,宽2.4米,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筑城所用石料皆石灰岩的青光石,小的也有1000余斤。砌筑时以糯米稀饭拌合石灰为砌浆灌缝,使数百米城墙,浑然一体,坚固牢实。古城开有三个城门,分别为“和育门”、“实城门”、“日光门”,均建有十余米高的清式建筑格局的高大城楼,三个城楼的屋顶均为歇山式,下层覆盖以腰檐,上布小青瓦,飞檐翘角,分外壮观。城墙上部为锯凿形状,箭垜300个,还有两座外突的炮台。
南方长城
南方长城南起与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北到吉首的喜鹊营,全长三百八十二里,被称为“苗疆万里墙”,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其中大部分在凤凰古城境内贯穿而过,大致经过新凤凰营、阿拉营、古双营、得胜营、镇溪营、振武营。城墙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沿途建有800多座用于屯兵、防御用的哨台、炮台、碉卡、关门,当时沿线一般驻有4000-5000人的军队,最多时曾增到7000人左右。明朝,湘黔边境的苗人被划为生苗和熟苗,生苗是不服从朝庭*管辖的少数民族,他们因不堪忍受*的苛捐杂税与民族欺压,经常揭竿而起。为了安定边境地区,镇压-,明朝廷拨出4万两白银,在生苗与熟苗之间修筑起了长城。清朝统治者后来也对苗疆长城作了部分增补修建。也许由于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实力不如北方少数民族强大,苗疆长城也就没有修筑得像北方长城那样雄伟壮大,所用石块只有北方长城的1/10到1/6大小。
明清以来,苗疆长城上的石块不断地被当地人拆去建房、垒坎。今天我们只能看到时断时续的城墙和一些保存完好的城堡。苗疆长城是中国长城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存在任何争议,景点应和北方长城一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矮寨
矮寨位于吉首市西15公里处。四周皆为险峻巍峨的大山,其北坡,垂直高度440米,坡度70~90度。汽车从坡下到坡顶,盘旋而上,需转13道大弯,人坐车上,万千景色,尽收眼底。矮寨为湘川公路最险要关卡,30年代修建。1987年地方*在山顶处立有“开路先锋”铜像一尊,高5.7米,重近一吨,以纪念在修此公路中牺牲的民工。矮寨坡下,有一独具湘西特色的苗寨,村寨内,鳞鳞的灰瓦吊脚楼,青青的石板路,十分和谐统一,恬适幽静。
8、地方特产
湘西黄金茶
湘西柑桔为历代朝廷贡品,1949年后曾大量出口,享誉甚高。中国的椪柑产量世界第一,湖南的椪柑产量又居中国第一,湘西的椪柑产量又是全省第一,并占全国份额的13%。据2007年初统计的数字,全州椪柑面积63万多亩,产量41万多吨。同时,以椪柑为主的柑橘产业发展,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兴旺发达。湘西的柑橘生产,特别是椪柑种植,已经成为农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到2008年,以椪柑为主的湘西柑桔面积已达到107万亩,其中椪柑82万亩,年产量65万吨,年产值约7.8亿元。湘西州内有泸溪县椪柑有限公司、富泰公司、金圆水果有限公司、红山椪柑公司、保靖县喜阳集团、永顺县湘西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省、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门从事椪柑的营销、加工。
湘西黄金茶
所在地域:
湖南
申请人:
吉首市经果技术推广站
所在地域:
2014年
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吉首市马颈坳镇、太平乡、己略乡、河溪镇、白岩乡、寨阳乡、矮寨镇、丹青镇、排绸乡、排吼乡、双塘镇、社塘坡乡等12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0′11″~110°04′23″,北纬28°08′05″~28°29′17″。
阴米和糖散
阴米并没有阴森之气,糖散也没放糖,都是母亲每逢过年必须要制作的,也是我小时候非常爱吃的,香喷喷、解馋又饱腹的零食。
其实,阴米和糖散只是湘西人的叫法,因为阴米阴干后要用沙子炒,所以也有人把阴米叫做炒米,但我百度后却发现湘西人做得阴米和百度里的炒米有很大的区别,从百度的图片来看炒米都是金黄色,看起来比较硬,而湘西人做的阴米却是白色的,有点像爆米花,口感上也是综合了米花和炒米的优点,香香脆脆百吃不厌。
至于糖散这个名字,百度是没有的,所以我也搞不清楚把糖散写成糖散对或不对,既然糖散里没有糖,那么为什么还要叫做糖散呢?思来想去可能是因为糖散放进热油锅后就会散开,所以有人把它叫做了烫散,而烫散这个名字无论如何都没有糖散好听,于是就谐音成了糖散吧。当然咯,不管是阴米,还是糖散,外地有或是没有,我只当它是湘西人的专利就好了。
阴米和糖散都是用糯米制作,都会用胭脂红调色,便因其喜庆的颜色,香脆的口感成了湘西人家春节期间必备的过年物资之一。至于阴米和糖散的做法,在我很小的时候便因为耳濡目染而学会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