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庐遣兴奉寄严公
《弊庐遣兴,奉寄严公》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
1、原文
弊庐遣兴,奉寄严公
杜甫
野水平桥路,春沙映竹村。风轻粉蝶喜,花暖蜜蜂喧。
把酒宜深酌,题诗好细论。府中瞻暇日,江上忆词源。
迹忝朝廷旧,情依节制尊。还思长者辙,恐避席为门。
2、注释赏析
当是永泰元年春自幕府回草堂时作,故云幕府瞻暇日。
野水平桥路,春沙映竹村。风轻粉蝶喜,花暖蜜蜂喧。把酒宜深酌,题诗好细论。
(此敝庐遣兴。《杜臆》:开首写景,有逌然自得之趣。下文“宜”字“好”字,正蒙此。)
府中瞻暇日,江上忆词源。迹乔朝廷旧,情依节制尊。还思长者辙,恐避席为门①。
(此奉寄严公。暇日、词源,想及严公。朝旧、情依,自叙故交。末望重过草庐,仍致缱绻之意。宝应元年,严至浣花溪也。此章,上下各六句。)
①《陈平传》:“家贫以席为门,然门外多长者车辙。”
3、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