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丽江市博物院

科普小知识 2023-11-24 20:44:27
...

丽江市博物院位于丽江古城黑龙潭公园北部,是2004年由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与原丽江地区文物管理所合并组建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肩负着收藏、整理、研究和宣传历史文物、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保护管理丽江境内文物等多重任务。人才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学术研究能力。博物院下设办公室、陈列宣教部、保卫部、文物保护管理部、产业开发部等部门。1993年被授予“全国十大地县级优秀博物馆”称号,1994年荣获“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1997年列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文名:丽江市博物院

成立时间:1984年

地点:云南省

现有职工:49人

1、博物院简介


馆藏

丽江市博物院是一所以展示地方历史和民族文化为主的地方性综合型博物馆,隶属丽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丽江市博物院最初名为丽江县博物馆,于1983年7月在丽江黑龙潭公园明清古建筑五凤楼内开始筹建,并于1984年7月正式开馆。1990年在距五凤楼50米的空地上开始扩建新馆。1994年7月新馆建设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同时,丽江县博物馆更名为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新馆建筑格局沿用了丽江纳西族传统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形式,分为办公区、文物库房区和展览区三个部分。2004年,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与原丽江市文物管理所合并组建了丽江市博物院,同时保留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和丽江市文物管理所两块牌子,对丽江市文博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目前,丽江市博物院总占地面积为7000平方米,其主要职责为收藏、整理、研究和宣传丽江境内历史文物、传承和弘扬地方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考古、发掘、保护、管理丽江境内文物古迹等多重任务。丽江境内文物古迹共495项,其中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73项,分别是*5项,省级10项,市级7项,县级51项。

2、专题陈展

丽江市博物院长年对外开放,陈列主要由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部分构成。目前基本陈列有“东巴故事”-----纳西东巴文化展和《和志强生平陈列》。专题陈列包括历年来承办的《丽江古城文物资料展》、《丽江风光风情摄影展》、《历代名家书画展》、《馆藏唐卡精品展》、《历代瓷器精品展》、《吴丽摄影作品展》、《丽江近现代革命文物展》、《丽江历史文物展》、《丽江四十年建设成果展》、《博南古道文物图片展》、《周霖遗作展》、《王志鸿、杨礼吉书画作品展》、《丽江文物保护成果展》、《*生平事迹图片展》、《丽江白沙壁画临摹作品展》、《历代书画精粹》、《千姿百态云南风光摄影展》、《国际摄影展》、《丽江近现代书画展》、《现代东巴书画艺术展》、《廖仲旋现代东巴艺术展》、《香格里拉展》、《和钟泽摄影展》等各种主题的大型展览。除此以外,丽江市博物院还利用博物院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设置了纳西族传统祭祀仪式《祭署》、《祭天》《祭风》等动态展演活动场所。

3、荣誉及意义

丽江市博物院为丽江文化的发展和*的中心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原丽江县人民*先后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首届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筹备办公室、“第二届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筹备办公室、原丽江县县庆四十周年庆典活动办公室、丽江文化规划调研办公室、亚太地区文化遗产管理与旅游业第五届年会组委会办公室都先后设在博物院,这几项工作均获得圆满成功,为宣传丽江、提高丽江知名度及弘扬东巴文化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馆藏

对外文化宣传、交流与合作是丽江市博物院的重点工作之一。丽江市博物院长年对外开放,年接待观众十万人次;还分别与加拿大夏洛特皇后岛博物馆、瑞士苏黎世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和美国拉斯维加斯艺术博物馆建立了姊妹博物馆关系,并先后在瑞士、加拿大举办了纳西东巴文化展,进一步推动了丽江民族文化的对外宣传工作。近年来,丽江市博物院还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高校学生提供学习与实习的机会,成为许多高校学生首选的重要实习基地,这一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丽江市博物院通过20余年的发展壮大,成绩斐然。1993年,被授予“全国十大地县级优秀博物馆”称号,1994年,荣获“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1997年,被列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9月,被丽江市*授予“纳西东巴古籍文献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先进集体”;2009年3月获“丽江市文化宣传第二届先进集体”荣誉。

4、文物收藏

丽江市博物院自成立以来,在文物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地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征集力度,二十余年来共收藏征集文物一万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共有325件,包括一级文物43件;二级文物18件;三级文物264件。在所征集的文物中包括2500多件纳西族东巴文物,是世界上收藏东巴文物类型最全最丰富的博物馆。

丽江市博物院承担着全市各民族历史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展示的责任和任务,目前有限的展厅空间已经无法承担展示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各民族风情、宗教等人文资源。现在,我们正着手进行丽江市博物院的扩建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座全面展示丽江市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的综合性博物馆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丽江市博物院自成立之日起,就没间断过文物的征集和收藏工作。经过26年的艰苦创业,我院的文物藏品从最初的几千件上升到12000余件。其中包括2500多件东巴文化文物,成为国内外收藏东巴文物门类最广、实物最多的单位。

经过国家文物局及省文馆会有关专家四次鉴定,我院目前三级以上珍贵文物藏品共有325件。其中一级文物43件,二级文物18件,三级文物264件。

5、馆藏精品

唐卡画

我馆收藏的唐卡画总共27幅,原存于丽江五大喇嘛寺之一的芝山福国寺,其来历难考。解放后,这套唐卡画被人民*接收,由丽江县文化馆保存。1984年7月1日,丽江县博物馆成立时,移交到博物馆,并一直由博物馆收藏至今。


馆藏

这套唐卡画以藏密修习为主要题材内容,画像主体是单或男女合抱双身的修密像,四周辅以各种人物、鸟兽、树石。其佛像大多面目狰狞、凶残,这种画又被称为“欢喜佛”,意即:“佛用大无畏、大愤怒的气概、凶猛的力量,摧破的手段把异教徒俘虏到手,蹂躏尽兴而踩在脚下,得到这样大的胜利,不由得从内心欢喜起来”。密宗崇尚“即身成佛”,宣扬通过自身的“自证”而到达佛的境界,男女双修法,通过气功脉流控制精神,并入定悟空,从而到达菩萨成佛的阶段,这也是“以欲制欲”、“以染而达净”的修行法。

这套唐卡质地均为布料,长98厘米,宽68.5厘米。主要表现藏传佛教密宗的思想和修行的过程,画法奇特,用笔细腻,以红、蓝、白为主的色彩饱满而对比强烈,是现今存世的藏密画中难得的珍品,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象形文字砖

是目前出土的唯一记录买卖土地情况的象形文字砖。砖上内容是纳西象形文记录的买卖土地契约,记录了清光绪三十年七月三十日,吉吉咪卖一块地给伽督戈,地价为一两金锭一块,契约详细描述该田地东南西北四至,记录交易中介人、见证人、契约记录人,并以大麦、麻布等支付报酬。

纳西象形文除了书写东巴教经典之外,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汉文化渗透较少的地区,东巴祭司及掌握纳西象形文的人常常是生活中发生事件的记录者。纳西象形文的民间应用文献有记事簿、契约、书信、债务帐本、收租帐本、纠纷调解书、婚丧事人情礼帖簿等,上世纪50年代还出现过用纳西象形文记写的生产队会计帐。这类文献对研究纳西族社会经济和习俗具有资料价值。

馆藏神路图

该图是用于丧葬和超度亡灵仪式中的长卷绘画。长14.35米,宽0.34米,绘有400多个鬼怪、神灵、东巴祭司和形态各异的动物形象。描绘的内容分神界、人间和鬼狱三部分,受佛教“三界六道论”和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观念及汉族幽冥观念的影响很深。《神路图》既是东巴教融汇了多种民族文化因素的鸿篇巨制,又是纳西族传统绘画艺术中的杰出之作。

明代中期青釉青花莲瓣纹玉壶春瓶


古籍厅仪式场景

出土于丽江市永胜县程海西部的团街、顺州一带。瓶高23.5厘米,口径5.5厘米,底部直径6.5厘米,造型古拙,纹饰简朴生动。瓷器采用青釉为面,风格接近中原耀州窑系,釉面不够清亮,呈乳浊状,青中泛黄,有一定透明度,窑疤十分明显。

吐蕃碑

1992年3月,在丽江石鼓镇格子行政村,当地村民在整修公路时挖出一块久埋于地下的古代石碑,石碑由藏文碑文、“臣服图”、碑饰及动物图等几部分组成。碑质为层岩石,碑质坚硬,高209厘米,宽88厘米,厚12厘米,顶部为弧形,整体则呈长方形。碑体的正面图文并茂,碑上部阴刻人物、动物等纹样,人物戴高冠,穿折叠裙,胸部造型突出,强调女性特征。碑两侧阴刻吉祥图案,碑中间刻有五行藏文,碑下部又刻有一组人物、马、龙等纹样。碑中藏文部分最为重要,碑文大意是:措绒地方首领原系汉臣民。因与汉官不睦,于是归向赞普神子(吐蕃王),顶礼杰桑大臣,因铜告身过多,赐予大金告身,并赐大藏职位,享年90岁。

6、展厅陈设

“东巴故事”——纳西东巴文化展以“东巴故事、和谐文化”为主题,以“做现代陈列、创国际品牌、造丽江窗口”为指导思想,依托已故东巴和学文的生平故事,用图文并茂、声像相促、动静结合的现代陈列手段,全面展示了纳西族丰富多彩的东巴文化,突出东巴文化丰富文物、展示东巴文化深刻内涵。

序厅

序厅展示的主要内容是纳西族简况、古代纳西族的迁徙;东巴文化及发展概述。


礼仪厅

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三省区的丽江、迪庆、凉山、甘孜、昌都、攀枝花等六地州市的丽江、盐源、木里、芒康等12县境内。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纳西族有30.88万人,其中丽江市的古城区、玉龙县、宁蒗县是主要聚居地,有23.8万人。

纳西族主要源于中国古代氐羌族群中的夷系部族,秦汉以来从甘肃、青海河湟地带往南迁移;唐宋时分布在川西雅砻江、安宁河流域及云南西北部金沙江流域;明清时期,纳西族政治、经济、文化在云南丽江得到高度发展,形成一个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民族。东巴古籍文献记载:祖先崇仁利恩娶天女衬红褒白,从天边星崖一路迁徙到辽阔大地,后传五代至高勒趣。高勒趣生四子,分成梅、禾、束、尤四部落,梅、禾两部来到金沙江河谷,束、尤两部来到丽江坝一带。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本土宗教——东巴教为主要载体,一般认为最迟形成于隋唐时期。主要内容包括纳西象形文字、东巴祭祀仪式、东巴古籍文献、东巴艺术、东巴祭司等。

1867年法国传教士德斯古丁斯在丽江收集了一册《高勒趣的故事》寄回巴黎,这是西方人了解东巴文化的开端。1913年法国人巴克出版第一本东巴文化专著《麽些研究》。

上世纪20年代以来,以洛克、李霖灿、方国瑜等为代表的国内外学者先后在纳西族地区调查研究,他们在东巴文化研究领域作出奠基性的贡献。上世纪80年代,丽江成立东巴文化研究室(后改所,2004年改院)国内外众多学者以此为基地,从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文字学、文学、艺术等角度深入探索东巴文化,取得丰硕的成果。目前,以东巴文化研究为主的国际纳西学已经形成。

礼仪厅

礼仪厅主要介绍东巴文化的环境、载体;东巴祭司在传统民居木楞房中的重要礼仪;纳西族的取名、占卜等习俗的相关礼仪。


艺术厅

东巴教在承袭纳西族原始信仰的基础上,吸收*早期苯教的内容,且逐渐融入佛、道等多元宗教文化因素,形成一整套独特的宗教、伦理思想体系。信奉万物有灵,兼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鬼魂崇拜,主要特征是多神、重卜、重巫,保留了原始性、血缘性、地域性等原始宗教色彩,有相对规范、统一的仪式规程与宗教经典。教徒称“东巴”(东部方言区称“达巴”),意为智者、导师,他们集巫、医、学、艺、匠于一身,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东巴的宗教活动为民众的生产生活服务,因而东巴教祭仪与纳西族的民俗密切相关。展柜内所展示的犁范、铁范、压锤等及皮匠工具是各地东巴祭司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生产劳动工具。

古籍文献厅

古籍厅介绍纳西象形文、东巴古籍文献,祭天、祭署、大祭风仪式场景。

东巴古籍文献主要记录和反映了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狩猎、畜牧、农耕、手工业、商业等形态,民族习俗,以及在军事、医药、文学等方面的成就。

工艺美术厅

工艺美术厅展示的内容是东巴手工艺制作、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及作品。

东巴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宗教艺术。栩栩灵动的图画文字、各种形式和题材的绘画、雕塑,波诡云谲、野趣横生,具有质朴、淳厚、凝重、古拙的原始造型艺术审美特征;庄重肃穆、深沉含蓄的东巴音乐富有神秘感;在祭仪中表演的东巴舞蹈丰富多彩,其套路被记录在珍贵文献《东巴舞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