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朝阳区

科普小知识2021-11-28 16:00:30
...

朝阳区位于北京市的东部,西与东城区、崇文区、丰台区、海淀区相毗邻,北连昌平区、顺义区,东与通州区接壤,南与大兴区相邻,全区面积470.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4米,是北京市城近郊区中面积最大的的一个区。2008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08.3万,其中户籍人口208.5万,外来人口99.8万。区现行行政区划,有23个街道办事处,20个乡。朝阳区工业发达,是北京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区内集中有纺织、电子、化工、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工业基地。朝阳区对外交往活动频繁,是北京市重要的外事活动区。

中文名称:朝阳区

外文名称:ChaoyangQu

行政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北京市

下辖地区:24个街道办事处,19个地区办事处

电话区号:010

邮政区码:100020

地理位置:北京市主城区的东部和东北部

面积:470.8平方公里

方言:北京话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地区代码:110105

1、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朝阳区是北京市属近郊区向城区过渡的区,位于北京城区东部。辖域面积470.8平方公里。南北略长,最长约28公里;东西稍窄,最宽约17公里。区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9°49′至40°5′;东经116°21′至116°38′。四周与北京市的9个区相邻。朝阳区地处北京平原,地势从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坡度一般在1/1000-1/2500之间。平均海拔34米,最高处海拔46米,在大屯到洼里关西关西庄一带;最低处海拔20米,在坝河下游的楼梓庄沙窝村西部。

气候

朝阳区属温带大陆型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春季干燥多风,昼夜温差较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少雨,冷暖适宜,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少雪。年平均气温11.6℃,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4.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9℃,年无霜期192天;年平均降水量581毫米(1971-2000年),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5%。1998年以来,气候暖干化明显,连年干旱。

全年日照辐射总量为134.24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量约占全年辐射总量49%。全年日照时数共2841.4小时,以5月份最多,有279.1小时;6月份次之,有277.3小时。

2、自然资源

地表水

朝阳区地处北京市排水尾间,河湖水系众多(见朝阳区河湖水系分布图)。朝阳区地表水属海河流域北运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是唯一发源于北京的水系,其上游有温榆河、通惠河、凉水河等支流。朝阳区北部大致以清河为界,东北部大致以温榆河为界。坝河与南来的亮马河、北来的北小河相交后汇入温榆河。凉水河、萧太后河、通惠灌渠等局部河段流经朝阳区南部。朝阳区内河流总长度为151公里,另有110条中、小排水沟,总长度320公里。区内有朝阳公园湖、窑洼湖、红领巾湖、高碑店湖等湖泊以及鱼塘、水池洼地共约70多处,总面积980公顷。

朝阳区的主要河流的基本流向为:温榆河源于北京北部山区,自昌平区流入朝阳区,再经过通州注入北运河,是北运河重要水源之一。温榆河是区境东北部的边界河流,自上辛堡至坝河与温榆河会合处,长22公里。清河是温榆河的支流,源于海淀区的西部山区,穿过京昌高速公路流入朝阳区,在上辛堡汇入温榆河。坝河源于东北护城河的分流,经太阳宫、将台、东坝等乡,在沙窝村注入温榆河,也是温榆河的支流。北小河及亮马河是坝河的支流。通惠河位于朝阳区中部偏南,流向大致与京通快速路平行,是京杭大运河最北的人工河道。1292年在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的建议、规划、监督下,开凿了北京到通州的运河。通惠河西起东南城角角楼(东便门)附近,经庆丰闸、高碑店闸、花园闸、双桥闸、八里桥,注入北运河,该河在元、明、清三朝曾是南方粮食漕运到北京的重要河道。

地下水

朝阳区有较为丰富的地下水,除来广营、金盏一带是弱富水区(1000平方米/日)外,全区大部分地区是较富水区(1000—2000立方米/日)。地下水含水层分布有一定规律,含水层多埋藏在地面20米以下,最大厚度70米。五路居、大黄庄一带的厚度在50米以上,全区大部分厚度在20-35米之间。水位变幅在10米上下。

原生地静眭植被

由于朝阳区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植被多被改造为农田(包括防护人工林网)和城镇(包括绿化隔离带),仅有少量原生物种残遗,目前所见植物大多为人工栽培,其中相当部分物种为引进种。朝阳区地带性植被为半湿润落叶阔叶林。原生乔木物种主要有旱柳、杨树、槭树、紫椴、糠椴、水曲柳、榆树、臭椿、桦树、楸树、国槐、灯台树、朴树等;原生灌木物种有虎榛、毛榛、榛、胡枝子、北京忍冬、黄栌、酸枣等;藤本有猕猴桃、山葡萄等;草本植物有白羊草、荆条、小针茅、苔草、芦苇、香蒲、黄背草、天南星等。

动物资源

朝阳区的动物资源大致类同于北京平原地区。鸟类是北京市常见的陆栖动物类群,全市栖息的鸟类共计343种,几乎占我国现在已知鸟类总数(1186种)的三分之一,其中,平原区鸟类306种。在这些鸟类中,在本市繁殖的鸟类有147种(包括留鸟和夏侯乌),占全市鸟类总数的42.86%,非繁殖鸟196种,占57.14%。而在本市繁殖的鸟类中,有76种鸟类生活在湿地或水滨生境中,占北京留乌的51.70%,主要种类包括沼泽山雀、翠鸟、黑水鸡、红胸田鸡、斑嘴鸭、绿头鸭、池鹭、大苇鹭、大白鹭、大天鹅等,此外嬉戏于树丛绿化带的鸟类主要有麻雀、柳莺、燕雀、家燕、大山雀、红尾伯劳、灰喜鹊、黑枕黄鸸、沼泽山雀、灰椋鸟、喜鹊、斑啄木鸟等。北京市现有原生鱼类93种,其中代表种类有细鳞鱼、鳗鲡、麦穗鱼、大鳞泥鳅、中华多刺鱼等。目前市区人工湿地多为新引进的养殖鱼类及热带鱼。此外,许多底栖水生无脊椎动物生活在水草茂盛或水底腐殖质的浅水区,对水体净化和水生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有的还是许多鱼类、禽类的饵料,底栖动物代表品种主要有褐水螅、中华新米虾、中国圆田螺等。

3、行政区划

朝阳区现辖23个街道办事处,20个地区办事处。

(1)23个街道办事处包括:朝外街道、劲松街道、建外街道、呼家楼街道、八里庄街道、三里屯街道、团结湖街道、双井街道、垡头街道、左家庄街道、小关街道、和平街街道、酒仙桥街道、首都机场街道、潘家园街道、六里屯街道、麦子店街道、香河园街道、亚运村街道、望京街道、安贞街道、大屯街道、东湖街道(筹备处)。

(2)20个地区办事处包括:南磨房地区、高碑店地区、将台地区、太阳宫地区、奥运村地区、小红门地区、十八里店地区、三间房地区、东风地区、常营地区、管庄地区、孙河地区、王四营地区、东坝地区、黑庄户地区、崔各庄地区、豆各庄地区、金盏地区、平房地区、来广营地区。

4、历史沿革

朝阳区位于北京市市区东部,面积464.23平方公里,边界线总长145.419公里。人口259万人。

从秦至隋唐,该地区属广阳郡,后属幽州所辖的蓟县,辽时归燕京道析津府,金时属中都路大兴府,元代将中都路大兴府改为中都路大兴县,明清时属京师顺天府,仍归大兴县管辖。

1925年设区,称北京市东郊区。

1928年改为北平市东郊区。

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朝阳区。

5、人口民族

人口

一、全区常住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为354.5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25.5万人,增长54.8%。平均每年增加12.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4.5%。全区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151.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2.7%。

二、家庭户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有家庭户131.8万户,家庭户人口为298.2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2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减少了0.52人。

三、性别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82.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1.5%;女性为172.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8.5%。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3.3下降为106.1。

四、年龄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8万人,占常住人口7.6%;15—64岁的人口为297.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3.8%;65岁以上的人口为30.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7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6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129.3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75.2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105.1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27.6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0927人上升为36472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25776人下降为2122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2882人下降为2965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13608人下降为7782人。

六、人口地区分布

全区街道系统(含奥运村街道)共有常住人口184.0万人,地区办事处共有常住人口170.5万人。

民族

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40.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6.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4.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23.0万人,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5万人。全区居住少数民族有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京族、裕固族、塔塔尔族、鄂伦春族、摩西族、夷族、靼族等少数民族。

6、经济概况

2006年,朝阳区财政收入在全市各区县中率先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了106.4亿元。产业结构日益优化,高端产业地位日益突显。2007年,第一产业占0.08%,第二产业占15.41%,第三产业达到了84.51%。其中,金融保险、会计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占全区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50%以上。全市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中,CBD、奥运、电子城三大功能区聚集在朝阳。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一期投入使用,三间房国际动漫产业园、崔各庄艺术产业区快速推进。规模以上高技术企业实现利润18.4亿元,同比增加13.6亿元,增长2.8倍。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直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全区GDP达到1670.4亿元,占全市的18.5%。区域税收579亿元,同比增长40.4%,占全国财政入库税收的1.14%。区级财政收入141.5亿元,同比增长32.8%。

农业

辖域历史上农业以种粮为主,耕作粗放,产量极低。新中国建立初,农民通过土地改革分得土地,生产积极性高涨。1950年,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互助组。1954年,完成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1956年,东郊区各乡合并初级社转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农业合作化。1958年后,朝阳区合乡并社,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一度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超越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加上自然灾害,1959—1961年全区农业生产遭到较大损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贯彻改革、开放、搞活方针,实行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农业生产专业化和适度规模经营,使农业开始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发展。是改变“以粮为纲”的单一经营模式,农、林、牧、副、渔,工、建、运、商、服十业并举,综合发展。以农促工,以工补农、建农的良性经济结构初步形成,二、三产业收入在农村经济总收入比重由1979年的53.8%,上升到1995年的93%。二、三产业发展,支援了农业生产发展,改变了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使大量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为进一步发展二、三产业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三是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逐年减少,农业内部生产结构日趋合理,成为首都副食品生产基地。养鱼产量从1978年的41.4万公斤增加到1995年的963万公斤,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0.1%上升到1995年的6%。畜牧业生产在种养业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8.2%上升到1995年的42%。四是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农业由过去单纯生产初级产品,为食品工业提供原材料,转变为对农产品加工、增值;工业企业由原来进行农机具加工维修,发展到30多个行业、300多种产品,有的产品达到市优、部优标准,有的销往国际市场。199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2.48亿元,比1978年增长86.2倍,平均每年递增28%;纯收入21.86亿元,比1978年增长36.6倍,平均每年递增22%;缴纳国家税金30634万元,比1978年增长78倍,平均每年递增27%;集体积累57509万元,比1978年增长47.6倍,平均年递增24%;农村人均分配4250元,比1978年增长30.5倍,平均年递增21%。

1980年,根据辖域农村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生产结构、生产特点的农业分布状况,进行综合农业区划。1980—1983年,综合农业区划划分3个种植区和1个发展区。

粮食种植区分为两个分区:小麦水稻区,包括洼里、平房、将台、太阳宫等4个公社全部及来广营、东坝、楼梓庄、王四营、十八里店、小红门等公社部分大队,共44个生产大队,总耕地8924757亩,其中粮田52653.8亩。该分区土壤肥力较高,水量充沛,灌溉方便。小麦玉米区,包括大屯、金盏、高碑店、来广营、楼梓庄、东坝、王四营、南磨房、十八里店、小红门10个公社43个生产大队,总耕地117094.43亩,其中粮田72091.2亩。该分区土壤较为贫瘠,水源不足,是种植玉米为主的杂粮区。

蔬菜种植区分为3个分区:细菜保护区,包括小红门、十八里店、南磨房、高碑店、王四营、太阳宫6个公社,总耕地70802亩,其中菜田30861亩。该分区多是老菜田,土壤适宜,肥力较高,水源充足,设备齐全。大路菜区,包括东坝、金盏、楼梓庄、大屯、洼里、来广营6个公社,总耕地103952亩,其中菜田9774亩。以细小品种、水生蔬菜为主的种植区,包括将台、平房两个公社,有耕地21142亩,菜田7522亩。该区地势低洼,浅水坑塘和季节性水面较大。

林业种植区分为3个分区:杨树洋槐农田防护林区,包括来广营、洼里、大屯、太阳宫4个公社19个大队,总面积88134亩,有林木281283株,总蓄积量13551立方米,覆盖率6.2%。杨树农田防护林网和葡萄桃经济林区:包括东坝、金盏、楼梓庄3个公社和将台公社、平房公社部分大队,共26个大队,总面积119112亩,有林木418591株,总蓄积量35099立方米,覆盖率5.6%。毛白杨、国槐环境保护林和葡萄经济林区,包括太阳宫、平房、大屯、十八里店、洼里、将台、高碑店7个公社的34个大队,临近城市居民区,总面积192030亩,有林木360379株,总蓄积量16390立方米,覆盖率10.7%。

畜牧业发展区分为两个分区:菜牧区,包括小红门、十八里店、南磨房、高碑店、将台、太阳宫、平房7个公社,年产青饲料4706万公斤,占全区产量64%,适宜发展鸡、兔和猪。粮牧区,包括大屯、王四营、东坝、洼里、来广营、金盏、楼梓庄7个公社,年产秸杆2295.5万公斤,加工饲料507.5万公斤,利用率22%。精饲料来源广泛,以发展猪、兔、羊为主,适当发展养牛。1990年10月,对原农业区划进行调整,划分为4个区。城乡服务绿化保留菜田区包括南磨房、高碑店、太阳宫、将台、大屯等乡,东风农场及双桥农场所属部分乡及望京小区、垡头小区、东坝小区和来广营、王四营、东坝等乡部分村队,共计12个乡41个大队,有耕地7.4万亩,其中菜田2.5万亩。该区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0.73亩,土壤肥力较高,水利灌溉条件较好。企业发展菜牧区包括小红门、十八里店两乡及南磨房乡楼梓庄大队共12个大队,有耕地2.6万亩,其中菜田1.6万亩。土壤肥沃,水利设施条件好,有机肥源充足。

粮食副食品基地区分为两个亚区:企业发展预备菜副食品基地区,分布在东坝、金盏、楼梓庄3个乡和洼里、来广营两个乡部分大队及东郊农场两个乡共31个大队。耕地8.5万亩,其中粮田7.45万亩。土壤条件好,水资源充足,土壤、水环境污染轻微。企业开发水旱轮作粮牧区,分布在黑庄户、豆各庄、黄港、崔各庄4个乡及平房乡东部3个大队。耕地9.7万亩,土壤有礓石黏土障碍,适宜水旱轮作,水源条件较好,以小麦、水稻两茬粮食耕作为主,为水稻集中产区。1992年,城乡建设速度加快,土地资源继续减少。为实施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按功能圈专业化商品基地进行开发,分为3个区。中低产田综合整治开发区,包括东坝、金盏、楼梓庄、来广营4个乡31个村,有耕地7.95万亩,以粮食生产为主。蔬菜副食品基地开发区,包括十八里店乡、小红门乡,有耕地325万亩,以猪、鸡养殖和蔬菜生产为主,是首都主要副食品基地,商品生产现代化水平高,贮藏、运输条件便利。城乡结合部保留绿带环境治理开发区,包括南磨房、王四营、高碑店、将台、平房、太阳宫、大屯、洼里等8个乡。有耕地6.2万亩,占35.6%,以蔬菜种植和养猪为主。在保留部分粮田基础上,配合城市环境保护,扩大绿化面积,建大型规范化综合农贸批发交易市场。1994年,依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按农、林、牧、渔大农业重新规划,农业分成3个区。重点发展区,包括金盏、楼梓庄、东坝、来广营4个乡和东郊、双桥2个农场。有粮田101075亩,占全区粮田总面积44.9%;菜田18445亩,占全区菜田总面积42.7%;果树4932亩,是全区唯一水果产区;渔场水面10524亩,占全区渔场总面积67.1%。都市农业区,重点位于金盏、楼梓庄、东坝、来广营4个乡,有农业人口46264人,基本农田9.8万亩,此区将逐步规划成综合种植区、综合养殖区、综合发展区3种类型,共12项目分区。调整保护区,主要包括小红门、十八里店、王四营、平房4个乡。有粮田18349亩,占全区粮田总面积14.1%;菜田14089亩,占全区菜田总面积32.6%;当年畜牧业收入占全区畜牧业总收入44.9%。城市过渡区,主要包括南磨房、高碑店、将台、太阳宫、大屯、洼里、东风等乡。有粮田10359亩,菜田10619亩,分别占全区粮田、菜田总面积的8%和246%。农田面积小而分散,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农业与第三产业紧密结合。

工业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官督商办孙河自来水厂为辖域早期工业。20世纪30年代,一些小砖瓦窑以产品优质在北平著名,统称“东窑”,其他手工业也先后出现。1938年,日商在九龙山地区强占土地,先后建若干株式会社,生产矿山、铁路器材和家具,还有纸张、酱油、啤酒、香烟等。1945年起,国民*统管,工业萧条。北平解放后,人民*没收官僚资本企业,改造成*国营企业,扶持私营企业,大力组织个体手工业合作社,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有关部、北京市先后在辖域农村征地投资建纺织、电子、化工、机械4个工业区。1956年1月,东郊区有手工业合作社22个,手工业生产小组5个,共有社员895人,年产值588.3万元。1958年,北京市属27个中型工厂业务领导关系下放到区,当时区属工厂10个,街道集体所有制工厂79个,职工总数7.82万人,年产值14.89亿元。20世纪60年代建成汽车制造一条街,其他门类工业也纷纷在辖域建厂落户。1959—1961年,贯彻北京市调整工业归口管理指示,将原下放到区的26家收归市属有关局领导,1964年,区属10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归市手工业管理局管理。1970年,区陆续兴建一批小型工厂,直属工业、街道工业、乡村工业再度兴起,同时街道工业向直属企业转化。1978年,区直工业46家上交市归口管理,区属工业经济一度萎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区属工业迅速发展。到1995年,驻区*(部)属工业企业155家,市属工业企业586家,共741家,行业20多大类,工业总产值247.88亿元,年利税总额37.1亿元。其中大、中型企业130家,占总厂数17.5%,工业总产值2035亿元,占总产值82.1%,年利税28.8亿元,占利税总额77.6%。*(部)、市属工业企业建成与投产,带动了区属工业兴办与发展。至1995年底,区管工业1865家,其中区直属工业29家,街道工业237家,乡村工业1332家,部门工业267家。区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含民政工业)48.75亿元,销售收入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35家,在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乡村工业占有重要地位,与全区工业统计比例关系是:工厂户数占71.6%;职工人数占75.1%;固定资产原值占71.9%;工业总产值占78.8%;销售收入占76.7%;工业利润占87.7%。销售收入突破亿元的企业均系乡办企业。私营工业发展到403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企业22家。1989年,北京印染厂冰山牌浅色涤棉细布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1992年8月,北京印染厂同香港宝新布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京港物业发展有限公司。1993年9月,京港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物业项目城市广场奠基,900多名职工进入合资企业,印染厂不复存在。同年,京棉二厂与香港华润纺织品有限公司及国内4个单位合资办2万锭规模的京华纺织有限公司,实行群体承包,发展多种经营。1991—1993年,京棉三厂大规模实施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年产棉纱2000吨、棉布7000余万米,出口棉布占产量80%,出口销售额2亿元。1995年,京棉一厂景山牌棉纱、灯笼牌氨纶纱和珍珠牌坯布跻身国际纺织市场并处于先进水平,1995年底,京棉一、二、三厂产值(不变价)分别为20904万元、33006.3万元、55740.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分别为33622万元、52375.4万元、40646.05万元。

7、社会事业

科技、文教、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全面发展。全区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艺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经济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33所;有中学103所、小学227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5%。此外还有职业高中33所。有闻名中外的*医院、安贞医院、肿瘤医院、朝阳医院等。国家奥林匹克中心、北京工人体育场、北京工人体育馆、朝阳体育馆丰富多彩了北京人民的体育文化活动。

8、风景名胜

日坛

位于建国门外大街路北,日坛路东侧,始建于明朝嘉靖9年(1530年),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太阳大明之神的地方。最初祭坛为白石方台,坛面为红琉璃,象征太阳。清时改为砖砌方台,边长5丈,高为5尺9寸,四面出阶,各九级,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辟为公园,1985年后按原规制重建日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坐落于朝阳门外大街141号,馆址设在集元、明、清古建群为一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岳庙,是京城唯一国办民俗类博物馆。

1997年成立,旨在保护、挖掘东岳庙历史文化,征集北京地区民俗文物,研究、展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999年正式对社会开放。馆内常年举办老北京民俗风物系列展,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都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2004年6月中国民俗学会在北京民俗博物馆正式挂牌办公。

上一篇:地笋苗寨

下一篇:临夏回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