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容庚

科普小知识2021-10-01 16:33:54
...

容庚,原名容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历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兼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岭南学报》主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容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学家和考古学家,在篆刻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甚丰,曾出版专著30余种,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尤为海内外学术界推崇,成为一代宗师。

中文名:容庚

原名:容肇庚

出生:1894

字号:字希白,号颂斋

成就:《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金文编》

逝世:1983

1、人物介绍


容庚

容庚(1894年9月5日-1983年3月6日),原名容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出身于清末书宦世家。因古代"容""颂"相通而取斋名为"颂斋"。在书宦之家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下,他幼年时即熟读《说文解字》和吴大澄的《说文古籀补》。1922年,经罗振玉介绍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读研究生,毕业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兼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岭南学报》主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1983年于广州病逝,终年89岁。

2、人物生平

民国二年(1913),容庚开始研习吴大澄的《说文古籀补》和桂馥的《缪篆分韵》时,即萌发补辑之意。

民国六年(1917)中学毕业后,留母校东莞中学任教,担负文字学课,业余仍继续学习篆刻与古文字。

民国八年(1919)撰《雕虫小言》一篇近万言,论述学篆、学篆与治印之关系、治印之方法及参考书籍等甚详,以"容斋"之名刊于《小说月报》,是他最早发表的述作。

民国十一年(1922),容庚北上求学,路过天津,挟《金文编》稿本晋见著名的考古学家罗振玉,深得罗的赏识,罗谓《金文编》正是他自己"欲做而未成者",再三叮嘱"务竟其成"。并介绍他见马衡、沈兼士教授,遂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当研究生。

民国十四年(1925),《金文编》书成,罗振玉、王国维、马衡、沈兼士、邓尔雅诸学者为之校订并序。《金文编》是继《说文古籀补》之后在编纂体例和方法上有新突破的第一部金文大字典,由于它更加详备和严谨,深得学术界的推崇。

民国十五年(1926),容庚研究生毕业后,留北京大学当讲师,翌年转入燕京大学任襄教授、教授,并任《燕京学报》的主编。

民国十六年(1927)起,容庚兼任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因而有机会接触故宫收藏铜器原物,手目摩挲,辨伪经验日进。

民国三十年(1941)完成了《商周彝器通考》这部开创性的巨著。

抗日战争胜利后,容庚举家南归,在位于广州河南的岭南大学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主编《岭南学报》。

1952年院校调整后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0年更将1万多册古文字、金石、考古、书画方面的书籍献给中山大学图书馆,其中许多是难得的拓本和罕见的珍品。

1983年于广州病逝,终年89岁。

3、人物成就

容庚的成名作为《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金文编》(贻安堂,1925年;香港商务印书馆1939年出修订本;科学出版社,1959年出增订本)。《金文编》这是继吴大澄的《说文古籀补》之后的第一部金文大字典,是古文字研究者必备的工具书之一。1935年,又集秦汉金文而撰成《金文续编》。1959年出版的增订本《金文编》,据历代出土的青铜器三千多件的铭文,共收字18000多。商周秦汉铜器铭文中已识与未识者,从中可尽览无遗。这是一部相当完备的金文字典。《商周彝器通考》(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1941年)是他的另外一部重要著作。这是一部关于商周青铜器的综合性专著。分上下两编。上编是通论,下编是分论,将青铜器按用途分为4大类。全书共30多万字,附图500幅,征引详博,考据详备审核,堪称材料宏富、图文并茂。这是一部对青铜器进行系统的理论阐释并加以科学分类的著作,是研究青铜器的重要参考书。在这方面他还著有《殷周青铜器通论》(合作,科学出版社,1958年)。他精于鉴定青铜器,经多年积累,他编印了不少青铜器图录,如《宝蕴楼彝器图录》(1929年)、《秦汉金文录》(1931年)、《颂斋吉金图录》(1934年)、《武英殿彝器图录》(1934年)、《海外吉金图录》(1935年)、《善斋彝器图录》(1936年)、《秦公钟簋之年代》(1937年)、《兰亭集刊十种》(1939年)等。其中《武英殿彝器图录》开创了印铜器花纹的先例,为花纹形式的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善斋彝器图录》所编的是刘体智收藏的青铜器。《海外吉金图录》所编为日本所藏铜器。这为国内学者提供了流失海外的铜器资料,很有意义。在书画碑帖研究方面,他著有《伏庐书画录》(1936年)、《汉梁武祠画像录》(1936年)等多部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添了光辉的一笔。

4、人物评价

鲁迅曾有一篇轶文,"*"中在广州被发现。他为了讽刺与自己素来不和的顾颉刚,说中山大学已经聘了一个口吃的顾颉刚,又打算聘请同样口吃的容庚,难道中大喜欢口吃?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宪通当年长期担任容庚的助教,被视为容先生的"大弟子"。他告诉记者,容先生确实有一点儿口吃,不过并不严重。

在曾宪通的记忆里,容先生话不多,不属于滔滔不绝善言辞那种学者。他上课,总是用白布巾裹着几部线装书,在讲桌上打开,转身在黑板上写一个古字,站在一旁,问台下这是什么字,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引经据典加以评析。

5、人物名言

这位话不多,甚至有些口吃的名教授,却说过不少“名言”。

他有一句口头禅:“把戏人人有,变法各不同”。以此来点拨自己的弟子,做学问讲究的是变通,取法前人,但须求变。“*”后期,一位“批林批孔”的干将跑来劝容庚,让他认清形势,参加批判孔子。容庚答曰:“我宁可去跳珠江,也不批判孔子。”

容庚在历次“运动”中被揪住的一个辫子是他曾说过的一句话:“生财有大道,成名有捷径”。似乎相当敏感的前一句,说的其实是收藏的经验之谈。容庚以一介书生收藏青铜器和字画,资力不足,靠的是眼力。他擅长辨别铜器字画的真伪,人家看走眼的,他就以平价购入,再用10倍的价钱卖出,此之谓“生财有大道”。

上一篇:核舟记

下一篇:客家古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