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梁平年画

科普小知识2022-03-25 14:46:17
...

梁平年画与川西北的绵竹年画、川南的夹江年画齐名,并称为“西南三大年画”,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梁平年画的品种有水货、托货、清章、花笺四大类,所用的纸张为产自本地百里竹海生产的白夹竹手工纸。年画用色工艺考究,原料上乘,色彩鲜艳夺目,凝重沉着,保存多年色彩不退。无论是描绘风俗人情,还是民间故事、戏曲神话,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构图饱满简洁,人物夸张变型,色彩对比强烈,静动处理得当,造型古朴粗犷。传统年画《四郎探母》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加官晋爵》收入《中国民间美术全集》。

中文名称:梁平年画

类别:传统工艺

产地:重庆市梁平

生产历史:300多年

1、基本介绍


梁平年画

梁平年画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属于套色木刻版画。起源于明末,号称“四川三大年画”(绵竹、梁平、夹江)之一。与梁平竹帘、梁山灯戏并称"梁平三绝",曾被誉为川东奇葩,2000年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2006年被列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平年画是套色木刻版画,号称“四川三大年画”(绵竹、梁平、夹江)之一。梁平年画表现手法浪漫,画面饱满简洁,造型古朴粗犷,神态生动,构图完整,对比强烈,以驱邪纳福、喜庆吉祥、历史故事等为题材,作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梁平竹帘、梁山灯戏并称"梁平三绝",曾被誉为川东奇葩,2000年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2006年被列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发展历程


梁平年画邮票

梁平年画起源于清初。清代,梁平木版年画便已"驰名京省处",畅销东南亚。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又被苏联、美国和法国等地的博物馆收藏,由此蜚声中外。20世纪末,《中国美术全集》、《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三峡民间艺术》和《民间年画》等大型画册中都收录了传统的梁平木版年画。

"闲披屏市诸先生,官绿榜黄色色新,更有驰名京省处,钩金水甲土门神。"这首竹枝词,说的就是梁平年画在清朝盛极一时的盛况。民国初年,梁平县有30余家作坊,从业人员数百人。年画由单色发展到多版彩色套印,并在此基础上施以手工彩绘,工艺由简单到复杂,品种不断丰富,成为全国著名的年画产地之一。

1913年到1934年,梁平年画进入鼎盛时期,每年生产数百万幅,除满足当地农民的年货需求外,还远销沙市、宜昌、武汉、汉中、贵阳等地。随着历史的变革,梁平年画逐渐衰落,手工作坊也在1958年就先后停产了。

早在明清时代,梁平县的屏锦和袁驿两大场镇就拥有二三十家年画手工作坊,各占两场镇街道的一半,称为"半截刷房街",长年生产不同规格的年画。1913年到1934年是梁平年画的鼎盛时期,每年生产数百万幅,除满足当地农民的年货需求外,还利用水陆交通之便,远销沙市、宜昌、武汉、汉中、贵阳等地。据《梁平县志》记载:在清康熙年间就已在宜昌、沙市、汉口均设有分庄。梁平年画在历史上有过“黄金时代”,但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乱销售量一度萧条。

民国初年,梁平年画已经行销川、陕、鄂、豫、湘、滇、黔数省以及东南亚一带,当时汉口的年画经纪人还把它邮寄到了德国。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盟军在梁平修建飞机场,梁平年画又被施工者和飞行员带往苏、美、法等国,让西洋人士景仰艳羡不已,争相收藏。

3、构图特色


梁平年画

梁平年画构图饱满简洁,疏与密、虚与实、静与动对称呼应。有的门神画,在两侧下角通常任意增加一至五个小孩,整个画面显得稳重均衡。“英雄无项,美女无肩,文人如钉,武夫如弓”。梁平年画人物造型古雅雍容,神态生动。尤其是门神画人物,尽量夸大头部突出五官、缩短下肢,全身仅三四个头长。

画师在给人物开像时,五官的造型别具一格;将两个黑眼珠的中距离拉得很近,似“对对眼”,但两目对视却炯炯有神,使人物形象格外威武;再者,在人物的五官,如眉或眼的上缘,鬓发的内侧部位,均以手绘大笔触墨黑色块,同时又在二者的下缘或外侧,勾出数根平行墨线。这种粗细、疏密错落有致的线、面组合,形成了一种具有立体感的中间色调,对比强烈,富有鲜明的节奏韵律。民间匠师在处理鼻子时,多以一特制的上小下大有如木杵的鼻子轮廓线板,印墨线于面部*,然后以此为准,逐一画出五官来,之后,在两颊下部抹上两道红色。这是梁平木版年画独具的艺术特色。通常,民间艺人在面部套印肉色或白粉后,于将干未干之际,用笔涂抹两道红色,或干脆以指代笔,蘸以赭红再蘸少许白酒,迅速抹之。这样,脸部的整个画面色彩在强烈对比中仍然能鲜明地跳出来。特别是门神画中,神灵的威严形象被很好的逗趣化、生活化了,喜庆祥和气氛顿增。梁平年画脸部的细致描绘和椭圆腮红处理的生动活泼,与木版印刷的规整形成对比,机智幽默、妙趣横生,在中国民间年画中独树一帜。

4、内容题材

梁平年画内容大体有三类:门神类,主要有《将帅图》、《立刀顿斧》、《加官晋爵》、《扬鞭》、《五子登科》、《帅帽》等;民间故事类,主要有《老鼠嫁女》、《麒麟送子》、《小放牛》、《一团和气》等;戏曲故事类,主要有反映杨家将故事的《四郎探母》和《世隆抢伞》、《钟馗嫁妹》、《独占花魁》、《破镜重圆》等。

5、品种分类

传统梁平年画分水货、托货、清章、花笺四大类。1、水货类。水货的印刷最为复杂精致,按大小分为水全(整张纸)、水两(半张纸)两种规格,多达13道版,且钩金描银,画印结合,色泽富丽堂皇,印制精良。价格不菲,属上等品,多供应官宦及大户人家。

2、托货类。托货约6至9色套版,给人以质朴、单纯、稚拙的感受,更具有乡土气息,大小亦分为托全(全张纸)、托半(半张纸)、托两(四分之一)。属中等品,常用于普通百姓。

3、清章类。清章多为单幅门画,画幅不大,形式活泼,内容多是门神和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等。印刷简单,价格低廉。

4、花笺类。花笺以横幅居多,由各种吉祥图案组成,中间套印“金玉满堂”、“吉祥如意”、“四季平安”等祝福字样。

6、制作工艺

纸张工艺

梁平木版年画以手工纸(又名二元纸)为载体,二元纸以本地百里槽的隔年白竹为原料,当地艺人根据尺寸差异对纸张有不同的命名,将尺寸130CM×59CM的纸张称为“二元纸”。整个造纸过程均由手工完成,工艺较粗糙。竹纤维使纸张具有很强的柔韧性,不易破碎,吸水性强。因二元纸材质泛黄且略显粗糙,纸质较差,与其他地区年画印制所使用的宣纸相比较,应是制作年画材料的一大缺陷,但经过当地艺人多年的智慧积累,对承印纸面进行了独特的印前处理,使纸面更加柔韧,色泽更加明艳,印刷后呈现出区别于其他地区年画的古朴与典雅。现今梁平竹山、袁驿、屏锦、七星等地村民中仍有从事手工造纸以维持家用者。这是传统梁平木版年画区别与其他地区年画的重要特征之一。梁平木版年画用纸根据作品不同内容的创作类型分为水全、水两、托全、托半、托两、清章。

纸面加工是梁平木版年画制作工艺的重要环节。主要有以下步骤

1、刷矾水:将明矾稀释后薄薄地刷于纸面,可以避免跑色和增强印制过程中的颜色附着力。

2、刷牛胶:将调和均匀的牛胶平涂于纸面,可使纸张更加柔韧。

3、刷白土:将白土(观音土)晒干,打碎碾磨后用清水浸泡为泥浆,经过漂洗、过滤和沉淀,再在泥浆糊中加入牛胶和飘白剂,用水稀释,刷在二元纸表面,待凉干。经过加工的纸张,因纸面粉质的介入,纸质厚实,色泽光洁,即可防止颜色渗漏,又可腿去颜色的生硬火气。

纸张制作完毕晾干后捆扎压平,用自制裁切刀根据画幅大小修剪整齐备用。

颜色工艺

梁平年画用色讲究,根据民间艺人的介绍,传统年画颜色成分主要分为矿物质、植物、化学颜料三类。其颜料与其他地区年画颜色原料相比无异。民国时期,因化学颜料色泽鲜艳,制作方便,传统颜色逐渐被化学颜料所替代。但在颜料加工过程中,梁平地区也有独特的加工工艺,即在颜料中加入当地所产的白土(观音土)和牛胶等,结合特制的承印纸张,使颜色产生了不同纯度和明度的层次变化,附着力更强,更加稳重大气。

雕版工艺

现存梁平木版年画画稿,多为清末民国时期作品,主要由年画艺人徐云山、徐弼在前人基础上创作而成。内容题材广泛,如:八美图、帅将门神、盗令出关、立斧、扬鞭等,作品以线造型,形神兼备,深得百姓喜爱。目前当地木版年画制作图稿主要仍是复原其中的优秀作品,一般以门神类为主要复原内容。制作时将选定的图稿用白乳胶反贴在梨木版上,以往民间艺人多采用熬制的大米糨糊来粘贴,按图稿样式进行准确雕刻。年画木版制作有柏木、枫木、梨木(图2),梨木质地细密、不易开裂,当地艺人把梨木作为雕刻线版的上选材料,其中很多线版由于雕刻工艺精湛、独具美感、也常被单独当作艺术品收藏。色版用材要求略次于雕版,可用枫木、柏木替代。

枫木、柏木色版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发生不同程度收缩,因此会造成一些错版现象,目前进行木版雕刻多采用本地老梨木加工而成。据梁平县文化馆全昌明介绍,时下常见版材规格多为60CM(长度)×40CM(宽度)×5CM(厚度),主要用做门神类年画的制作。制作这样面积的梨木版大概需要200-300RMB。一般一套门神作品需要雕刻线版与色版5—13块不等。在雕刻木版的过程中,民间艺人多以保持画稿原样,尽现原稿风貌为基准。线版称主版也称墨版(图3),由各种不同宽度的线条组成,疏密对比极大,增加了雕刻的难度。艺人根据画稿精雕细刻出主要的轮廓线,刻版师傅技艺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年画印刷的最终效果,因为线版对形象的规范起着决定性作用。

雕工按版面雕刻的需求,选取型号相适合的刻刀。在不损伤原稿意味的前提下,根据图稿不同部位要求,以顺刀为主,滞刀为辅,行刀虚实有度。为保证印刷质量,梁平木版年画多采用深刻法,雕刻深度约0.2CM-0.4CM,充分考虑印刷操作的要求,严格控制版面空白下凹的深浅及角度,控制不同线纹凸起的坡度,让木刻线条挺拔于版面的同时又可保证线条交叉拐角处不积墨汁,防止污脏纸面,以适应水印和大量印刷的技术要求。

线版雕刻完毕后,根据线版确定对色版的雕刻,不同年画类型有不同的色版数量,印刷的顺序由浅到深、由冷到热。少则5—6套色,多则12—13套色。色版雕刻的工艺要求略次于线版,雕刻基本方法流程与线版同,雕刻深度较线版更深。因年画印制数量较大,画版磨损较严重,故木版从选材到雕刻均严格把关,每年印刷完毕后还要对画版进行修复,以保证印刷质量。

印刷工艺

梁平木版年画的印刷工艺与其他地区木版年画的印制工艺基本相同,在此只做简要叙述。

印制线版首先将雕刻完毕后的线版与纸张固定在印案上,上墨要求均匀、适量、防止出现印刷积墨与上色不均。

印制色版将晾干后的线稿与色版固定在印案上,然后逐次印刷,由于色版数量较多以及人工操作的误差,常有错版现象产生,这种“离题千里”的错版效果反而使作品生出一种灵动天真,别有情趣的艺术效果。

印后处理传统年画的制作工艺大致可分为:全印刷、全手绘、印绘结合等多种,梁平年画属于印绘结合类。在套色水印完毕后,画师后期手绘主要集中在头部和刻画服饰的细节。如:颧骨处略施阴影以表现立体,眼皮下施淡绿示阴面以提神,这种手法在其他年画种类中极为少见;面部处理是梁平年画最具特色的地方,在印制完毕的人物脸颊上涂以腮红,形态呈椭圆状,称之“开脸”。用特制的竹笔(鸳鸯笔)侧锋,一面点红,一面点酒,一笔之中点蘸颜料与白酒,在人物脸颊处随性描绘,颜料随白酒自然渗化,呈现晕染的效果,形象生动有趣。

7、艺术特征

梁平年画表现出一种粗犷野俗、浑厚凝重的原朴之美,具有重庆山区人民那种淳朴敦厚气质,2000年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梁平年画画面饱满简洁,造型古朴粗犷,构图完整,色彩对比强烈,强调主观感情抒发和偶然的艺术效果,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构图方面1、人物造型手法夸张,表现为:身长较短〔约四个头高〕;头部和五官在画面构图中所占比例大;剑眉生于额上;两眼珠距离近似“对对眼”,炯炯有神。这种造型使梁平年画中的人物显得十分威武。2、人物服饰有典型的明代特征。明代艺术简洁流畅,这是世所公认的。3、画面以大小、冷暖不同色块搭配,色彩鲜艳而有沉着古朴,丽而不俗,有富丽感。

4、线条粗犷,画面质朴。5、人物脸部描绘精工细致但在用色上强调对比。这是梁平年画的重要特征,即是在套版印刷之后进行手绘“开脸”。所谓开脸,即是在人物的五官如眉毛或者眼睛的上缘、鬓发的内侧,以手绘大笔触墨黑色块,同时又在二者的下缘或外侧出勾出数根平行墨线。这种粗细、疏密错落有致的线、面组合,形成一中具有立体感的中间色调,对比强烈,有鲜明的节奏韵律。匠师在处理鼻子时以一特制的鼻子轮廓线板印墨线于面部*,然后以此为准逐一画出五官,之后又在两颊下部抹出两道红色。6、梁平年画与其它年画的工艺流程不同的是它全套色水印木刻、手绘成分很少。从内容、题材和表现手法上看,梁平年画与其它年画并无甚大的差别,但从造型、色彩、构图和工艺上看,梁平年画的整体风格为古朴、凝重,即便是开脸这样别具一格的表现也突出鲜明的色彩对比,因而显得有气势,有力度。而同处四川盆地的绵竹和夹江年画则显得艳丽、活泼。一沉郁,一欢快,风格迥异。

色彩方面梁平年画在用色上强调强烈的对比,追求火红、热烈的喜庆效果。它用色不多,以佛青、煮红、品绿、槐黄等为主,从色彩的选用上,可以看出梁平年画的用色大都属于单色和间色,在画面上较多大面积地使用原色,因而它醒目但不刺眼。在传统梁平年画里,那两厢的文门神、武门神的官袍和甲胄上,一边是大块煮红,一边是大块佛青,两大冷暖色调的对比十分醒目,花边也辅以粉红和品绿。二者这样按冷暖对比分别搭配,十分自然协调。除此以外,还常运用同类色的深浅、明暗的梯级变化(民间称为“展”),以及再用白粉在外端挂线等方式。这种“明展明挂”以颜色的深、浅、明、暗、酽、淡的变化形成的立体效果,更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和装饰情趣。有别于四川绵竹木版年画以彩绘为主的艺术处理手法,梁平木版年画采用以木版套印为主,局部略施彩绘的表现方法。比如画师在给人物开像时,五官的造型就别具一格:将两个黑眼珠的距离拉得很近,似“对对眼”,但两目对视却炯炯有神,使人物形象格外威武;再者,在人物的五官,如眉或眼的上缘,鬓发的内侧部位,均以手绘大笔触墨黑色块,同时又在二者的下缘或外侧,勾出数根平行墨线。这种粗细、疏密错落有致的线、面组合,形成了一种具有立体感的中间色调,对比强烈,富有鲜明的节奏韵律。民间匠师在处理鼻子时,多以一特制的上小下大有如木杵的鼻子轮廓线板印墨线于面部*,然后以此为准,逐一画出五官来,之后,在两颊下部抹上两道红色。这是梁平木版年画独具的艺术特色。通常,民间艺人在面部套印肉色或白粉后,于将干未干之际,用笔涂抹两道红色,或干脆以指代笔,蘸以赭红再蘸少许白酒,迅速抹之。这样,脸部的整个画面色彩在强烈对比中仍然能鲜明的跳出来,这种风格在其它地区年画上从未见过。

8、相关事件

2005年03月2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国际艺术教育学会亚洲地区会议”上,梁平县为拯救地方特色艺术长期致力于儿童年画教学的经验被作为我国西部地区代表在会上进行交流,梁平年画《玩龙》、《喂鸡》在会上展出,获得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好评。

2005年07月19日:梁平县20多个品种的100余幅梁平老年画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文物。

2006年06月02日:梁平年画被列入非物遗产全国首批保护名录。

2006年11月01日:梁平县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年画的保护。

2006年12月08日:梁平年画“闪亮”西博会。

2008年05月08日:梁平年画展演坊启动建设。

2008年10月16日:梁平年画、梁平癞子锣鼓、梁山灯戏列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推荐名单。

2009年5月18日:《梁平木版年画》被列为国家邮票候选发行题材。

上一篇:秀山花灯

下一篇:九龙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