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鞍马

科普小知识2021-08-30 01:47:05
...

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起源于欧洲。罗马人曾利用木制马来训练骑手。19世纪初德国体操家F.L.杨把这种木马砍头去尾作为体操器械。1896年鞍马被列为体操比赛项目。现代比赛用鞍马器械长160厘米,宽35厘米,马背*木环上沿离地面120厘米,离马背12厘米,两环相距40~45厘米。19世纪初德国体操家F.L.杨把这种木马砍头去尾作为体操器械。在1896年鞍马被列为体操比赛项目。

中文名:鞍马

外文名:AnMa

英文:Thesidehorse

用途:体育器材

起源地:欧洲

特点:形状略像马,背部有两个半圆环

1、起源与发展

鞍马起源于欧洲。罗马人曾利用木制马来训练骑手。19世纪初德国体操家F.L.杨把这种木马砍头去尾作为体操器械。1896年鞍马被列为体操比赛项目。现代比赛用鞍马器械长160厘米,宽35厘米,马背*木环上沿离地面120厘米,离马背12厘米,两环相距40~45厘米。比赛成套动作包括两臂交替支撑的各种单腿摆越,正、反交叉,单、双腿全旋和各种移位转体等动作。20世纪50年代鞍马上有了各种环上转体。70年代中、后期,匈牙利运动员Z.马乔尔开创了纵向前移位、沿身体纵轴反向转体和跳动移位等技术,美国运动员K.托马斯创造了分腿波浪全旋技术。80年代,倒立技术与隔环转体类型的动作逐渐增多。鞍马技术进展快,难新动作不断出现。中国运动员对鞍马技术的进展作出了不少贡献,1981~1992年在世界性比赛*获得6次鞍马世界冠军。


鞍马源于跳马项目。1804年德国著名体操家古茨穆特斯将木马上的马鞍换成一对铁环,后铁环被木环取代,形成现在的鞍马。为男子项目。鞍马决赛时每队参赛运动员最多两名,只有在团体赛中鞍马成绩排位前八名或前六名者才有参赛资格。只比自选动作。将运动员在团体赛中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总得分的二分之一,加上鞍马决赛中自选动作的得分,作为最后得分排列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满分为20分。从1992年奥运会起,团体分不带入单项赛,仅以自选动作的比赛成绩确定名次。满分为10分。189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鞍马技术有了迅速发展,50年代初期,鞍马上有了各种环上转体。在1962年第1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中国运动员于烈烽以单环转体和移位技术开辟了鞍马动作的新领域,名列这个项目的第3名。70年代中、后期,匈牙利运动员Z.马乔尔在奥运会和世界体操锦标赛中,保持着这个项目的优势。他开创了纵向前移位、沿身体纵轴反向转体和跳动移位等技术。同时,美国运动员创造了分腿波浪全旋技术,并由K.托马斯首先应用于世界性体操比赛中,被国际体操界命名为“托马斯全旋”。进入80年代,除了动作编排类型多样化外,隔环转体类型动作增多,而隔两环大移位动作则是中国运动员所擅长。中国体操新手童非在1980年哈特福德国际体操邀请赛中获得鞍马冠军。1981年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李宁和李小平并列这个项目的冠军。同年,在第2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李小平以19.900分的成绩与德意志**运动员M.尼古拉并列鞍马冠军。

正式比赛用的鞍马都有具体规格。鞍马所有动作都应在两臂伸直不断交换支撑和不停顿的状态下完成,因而它对发展支撑力和增强身体平衡的控制能力有特殊作用。

2、运动特点

鞍马高1.05米,环高12厘米。鞍马是在马的所有部位,用不同的支撑方式完成不同的全旋和摆越动作是鞍马项目上一套动作的基本特性。做全旋时,以并腿全旋为主。允许有通过手倒立加转体或不加转体的动作,不同的结构组的动作必须在充分的摆动中完成,不能停顿,该项目中不允许有力量动作。

大多数的运动员认为鞍马是所有体操项目中最难的。这可能因为鞍马对运动员的要求实在太高:力量、近乎完美的平衡、柔韧、时间感、以及动作的优美性。比赛中运动员要做一系列的前、后全旋,交叉,并且要在鞍马的整个长度上做动作。鞍马的全旋动作是靠手(多数情况下是单手)支撑身体重心,身体在马上做向前或向后的回旋。做全旋动作时,运动员双腿伸直分开并尽量上举,除双手之外的任何身体部位都不能接触鞍马。

动作流畅与精确控制是鞍马比赛得高分的要素。由于运动员的动作相当快,一般的观众可能还弄不清他做过的动作,不过这是得高分所必须的。为增加难度,运动员在做动作的同时,还会用手移动自己在马上的位置。

3、动作介绍

成套动作

比赛成套动作包括,两臂交替支撑的各种单腿摆越,正、反交叉,单、双腿全旋和各种移位转体等动作。20世纪50年代鞍马上有了各种环上转体。70年代中、后期,匈牙利运动员Z.马乔尔开创了纵向前移位、沿身体纵轴反向转体和跳动移位等技术,美国运动员K.托马斯创造了分腿波浪全旋技术。80年代,倒立技术与隔环转体类型的动作逐渐增多。鞍马技术进展快,难新动作不断出现。中国运动员对鞍马技术的进展作出了不少贡献,1981~1992年在世界性比赛*获得6次鞍马世界冠军。


名字命名

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体操动作共有33个,其中鞍马4个

童非移位:马端正撑全旋隔两环挺身转体180度成另一马端正撑

王崇升转体:托马斯全旋起倒立转体180度落下接托马斯转体90度起倒立落下成骑撑

吴国年转体:俄式转体720度同时移三位

李宁交叉:正交叉转体90度经单环起倒立落下成骑撑

训练要点

对鞍马各种类型动作的关键性和基础性技术的训练。

选择关键性基本动作,制定技术规格,练习其中关键技术,最基本技术训练通常采用的方法。如单腿摆越、交叉,双腿全旋、托马斯全旋,单环全旋,捷式转体和各种移位动作等。

选择动作技术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专门训练,而不是练习某个完整动作,也是基本技术训练的一种方法。如挺身转体爬圈练习,只练习挺身转体技术,又如把马乔尔打滚的第一个转体90°单独进行等,均是如此。

改变器械条件进行基本技术训练,如采用山羊、无环马、单环马等练习基本技术,由于降低了器械障碍带来的困难程度,因而不利于正确技术的形式。

在鞍马基本技术训练中,应注意全面、先进性、稳定性和预见性。鞍马基本技术训练,是发展难新动作的基础,是高质量完成鞍马动作的前提,对鞍马的稳定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鞍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4、比赛规则

现代鞍马成套动作的主要特征是利用鞍马的所有规定部位,用不同的支撑姿势完成不同的全旋摆动动作(分腿或并腿)、单腿摆动和(或)交叉。允许有经手倒立加转体或不转体的动作,所有动作必须用摆动完成,不能有丝毫的停顿,不允许有力量动作或静止动作。

运动员必须从站立姿势开始,允许做第一个动作时走上一步或跳起撑鞍马。动作评分从运动员的手撑鞍马开始。

5、鞍马冠军

奥运会

奥运会年份冠军国家或地区

2008年北京肖钦中

2004年雅典滕海滨中

2000年悉尼乌兹卡罗

1996年亚特兰大李东华瑞士

1992年巴塞罗那裴吉诛朝

1992年巴塞罗那舍尔伯独联体

1988年汉城比洛泽尔采夫苏

1988年汉城博凯匈

1988年汉城格拉斯科夫保

1984年洛杉矶李宁中

1984年洛杉矶维迪马美

1980年莫斯科马乔尔匈

1976年蒙特利尔马乔尔匈

1972年慕尼黑克利缅科苏

1968年墨西哥切拉尔南斯拉夫

1964年东京切拉尔南斯拉夫

1960年罗马埃克曼芬

1960年罗马沙赫林苏

1956年墨尔本沙赫林苏

1952年赫尔辛基丘卡林苏

1948年伦敦阿尔托宁芬

1948年伦敦胡赫塔宁芬

1948年伦敦萨沃莱宁芬

1936年柏林弗赖德

1932年洛杉矶佩勒匈

1928年阿姆斯特丹亨吉瑞士

1924年巴黎威廉瑞士

1904年圣路易斯安东美

1896年雅典朱特瑞士

体操世锦赛

时间届次冠军国家

2009第41届张宏涛中

2007第40届肖钦中

2006第39届肖钦中

2005第38届(单)肖钦中

2003第37届滕海滨&鹿岛丈博中&日

2002第36届(单)乌兹卡罗

2001第35届乌兹卡罗

1999第34届涅莫夫俄

1997第33届别列斯基俄

1996第32届(单)裴吉洙朝

1995第31届李东华瑞士

1994第29届(单)乌兹卡罗

1993第28届(单)裴吉洙朝

1992第27届(单)裴吉洙&谢尔博&李敬朝&独联体&中

1991第26届贝伦基苏

1989第25届莫吉里尼苏

1987第24届博尔卡伊&比洛泽尔采夫匈&苏

1985第23届莫吉里尼苏

1983第22届比洛泽尔采夫苏

1981第21届李小平&尼古拉伊中&东德

1979第20届马乔尔匈

1978第19届马乔尔匈

1974第18届马乔尔匈

1970第17届切拉尔南斯拉夫

1966第16届切拉尔南斯拉夫

1962第15届切拉尔南斯拉夫

1958第14届沙赫林苏

1954第13届沙金扬苏

1950第12届斯塔尔德瑞士

1938第11届勒斯什瑞士

1934第10届马克瑞士

世界杯体操赛

年份届次地点冠军(国籍)

200814马德里张宏涛(中)

200613圣保罗肖钦(中)

200412伯明翰肖钦(中)

200211斯图加特乌兹卡(罗)

200010格拉斯哥乌兹卡(罗)

19989日本鲭江乌兹卡(罗)&张津京(中)&波加德(法)

19908布鲁塞尔李敬(中)

19867北京李宁(中)

19826萨格勒布李宁(中)

19805多伦多布鲁克纳(东德)

19794东京康纳尔(美)

19783圣保罗马乔尔(匈)

19772奥维多马尔凯洛夫(苏)&尼古莱(东德)

19751伦敦马乔尔(匈)

注:从1998年起改为世界杯总决赛。

6、项目名人例举

滕海滨(TengHaibin)作为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的“关门弟子”,滕海滨已经成为中国新一代体操选手中的佼佼者。滕海滨属于全能型选手,动作舒展、清晰,而且头脑冷静,有望成为中国男队继*之后新的领军人物。

运动经历:最初在北京什刹海体校练体操,1996年进入北京市体操队,1998年进入国家队。

主要成绩:2000年法国勃梅尼尔国际体操邀请赛双杠、鞍马、*体操冠军;2002年全国锦标赛单杠冠军,“李宁杯”国际精英挑战赛单杠冠军,亚运会团体、鞍马、单杠冠军;2003年世锦赛男子团体、鞍马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鞍马金牌。

2007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的时间设置完全依照奥运标准,赛程安排相当漫长。参赛的各代表队每天都按照大会分配的时间到训练馆活动,国家队的主力也在教练的陪同下保持正常训练。

长宁体操中心的训练馆并不大,只要人一多就会出现“下饺子”的情景。北京男队没有组队参加男团比赛,滕海滨本次单枪匹马征战上海。在人声鼎沸的训练馆里,滕海滨总是显得少言寡语,与周围嘈杂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更多时候他都在专注于自己的训练,或者和白远韶指导简单的交流。

新动作掌握不稳仍需多种尝试

据熟悉滕海滨的人透露,其实他是一个非常开朗健谈的人,也许是因为面对媒体和陌生环境的原因才变得比较沉默。下午的训练中,滕海滨的心情看起来相当不错,他在鞍马器械上不停的重复着让人眼花缭乱的全旋和交叉,每一次完成都堪称完美,包括他在比赛中失误的动作“环中俄式1080”同样完成的无懈可击。滕海滨出色的训练状态引得在场训练的省队队员赞叹不断,很多教练也在提点队员要学习他的技术动作。整个下午,滕海滨在单杠、双杠、鞍马上不停的轮换练习,但投入精力最多的还是鞍马。

上个月的佛山冠军赛,滕海滨预赛和决赛都栽在这个新动作上,前几天的资格赛,他又因为同样的错误掉下器械。在谈到为何总是在新动作上栽跟头时,滕海滨说:“这个动作对人的身体控制能力要求非常高,和普通的俄式1080相比需要更高的力量,技术要领很难掌握,目前自己有些心里没底,成功率还有待提高。”

闲谈中,滕海滨还透露一段小插曲,他在鞍马上还学习了另一个新动作“托马斯接打滚360”,这个动作非在比赛中非常出彩,可以让全套动作从视觉效果上提升一个档次,难度价值也不低,肖钦的成套中也包含了这组动作。但在去年的比赛中,滕海滨几次在这个动作上失误,最后也多少感觉自己适合冲击这个难度,最后只能作罢。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动作需要不断尝试,一个新动作的加入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其精髓所在。

保证全能提高竞争力

一直以来体操界都有一种习惯,将运动员分为全能型和单向型,不过随着项目的发展和规则的变化,纯粹的单向型选手的发展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如果要给滕海滨下一个定义,他应该属于单项突出、协调性好、综合能力强的运动员。

近几年的国内比赛,滕海滨一直坚持参加全能争夺,原来*操和吊环都是弱项,但随着训练的深入,这两个项目也能保证不拖后腿。很多运动员会有一种心态,强项拼命干,弱项随便玩。滕海滨说,全能成绩是对运动员综合能力的检测,一个只向片面发展,存在偏项的人很难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自己要尽可能的提高全能水平,在团体决赛需要的适合随时顶上。

7、相关信息

苏格兰夺得英联邦运动会鞍马冠军


2014年7月31日,获得冠军的苏格兰选手基廷斯、获得亚军的英格兰选手惠特洛克与获得季军的英格兰选手史密斯在领奖台上。当日,在苏格兰格拉斯哥进行的第二十届英联邦运动会体操男子鞍马决赛中,基廷斯以16.058分的成绩获得冠军。

上一篇:游泳

下一篇:高淳体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