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诚之
李诚之(1153~1221),字茂钦,城内新安街人。南宋庆元二年(1196)进士。官承议郎、蕲州知州。《宋史》有传。
姓名:李诚之
生卒:1152~1221
朝代:南宋
籍贯:东阳
官职:通判
著作:《易原》《丧礼解》等
1、生平简介
李诚之(1152~1221),字茂钦,东阳城内新安街人。受业于吕祖谦。乡举、太学舍选皆第一。但是,李诚之的仕途并不顺,一直担任的都是中低级官吏,最后出知蕲州,已经是65岁的花甲老人了。当他任职期满时,蕲州遭遇了从未遇上过的兵灾,原本可以从容抽身的李诚之,选择了与家属一起留在蕲州,保卫蕲州,这就是历史上的蕲州保卫战。
蕲州保卫战,是李诚之一生中的巅峰。据文献记载,1221年,南下湖北的金兵直趋蕲州而来,久未遭遇兵灾的蕲州经历了历史上的大灾难。当时,李诚之已经任职期满,准备返回家乡。但在大敌当前的危难时刻,李诚之没有临阵脱逃,而是挺身而出,与自己的家属一起,继续留在蕲州,担当起领导蕲州军民抗金的重任。即使知道自己孤立无援后,李诚之仍然镇定从容地指挥蕲州军民奋勇杀敌。最后由于叛将投敌,蕲州的城门被金兵攻克。蕲州保卫战以失败告终。李诚之自杀身亡,其子、侄阵亡战场,其妻、媳投水自尽。
2、抗金捐躯
宋庆元初,为饶州教授,擢国子学录,干办福建安抚司公事。上司推荐他,被授刑部架阁,转工部,擢国子学录。丞相刘、赵二公听说他的才能,想见一面,最终没去。后来通判常州,改知郢州。制帅行事未尽妥当。诚之写信劝他道:“镇压不可以无威,然而必须和易以通下情;断制不可以不独,然必广泛听取意见以尽群策。”当时以为名言。调任蕲州知州,扼守要冲。蕲州自南渡以来,未曾遭遇兵灾。诚之说:“平常无准备,假如敌人长驱而来,该怎么办?”诚之加固城垣,训练兵民,储蓄粮食,置备兵器,严密布防。创置惠民仓,积粟数万。酒库中月解钱若干,循例献给太守。诚之一无所受,用来助补贴士兵伙食。
嘉定十四年(1221),金兵犯淮,提典刑狱兼知黄州何大节想要同时守住诸关。诚之说:“古人守险,没有别的路可入,因此闭关足以断其来路。现在五关小路可入者以百计算,怎能都守住?”何大节不听,又调发蕲民守关,同时在黄陂筑堤。诚之说黄陂地多低洼,骑兵难以奔驰。若堤坝成为大道,敌人来得更容易了。至于民兵,只能保卫乡井,不能抵御强敌。何大节都听不进去。不久金兵果然从另外的道路绕出关背,南宋官军和民兵皆大溃。
金兵大举进逼,时诚之已任满,备船待发还乡,而继任者未到,父老挽留。诚之慨然太息:“我以书生再任边垒,行年七十,尚有何求?当与同僚戮力以守,不济,则以死继之。”遂选丁壮迎击,而州兵半为新兵,民兵亦仅存千余人。诚之就选城中丁壮,分城把守,招募敢死队迎击,大破敌人。金兵为连珠寨,百道攻城。诚之身披甲胄,临机应之,从容自如。并且让歌伎在城上歌舞,示以懈怠,屡出奇兵挑战其众,射杀其骁将两名。不幸邻郡黄州陷落,金人合兵十余万,围攻蕲州。而池暘、合肥援兵败走,援军将领冯榯拥军不前,蕲州形势危急。众人颇畏惧。诚之神色自若,激励将士,勉以忠义,指所储仓曰:“只管饱食,别担忧。”诚之屡次出击取胜,坚守城池三月。援军将领徐辉降金,引兵开城。城陷,诚之子士允、兄子士宏力战而死;诚之与金兵巷战,自子时至寅时,兵尽望阙谢罪,引剑自刎;妻许氏,媳赵氏、王氏,孙女等均投水殉节,唯长子士昭因先期返里,得以保全。合家忠骸归葬县东七里东山之原。朝廷追赠诚之为朝散大夫秘阁修撰,封正节侯,于蕲州及东阳乘驷桥旁,立庙以祀。每年夏历三月廿七日(殉难之日)县官亲临致祭。《宋史》卷四四九有传。
3、著作
著有《易原》、《丧礼解》、《麟经纪正》、《理学统宗崇要录》、《伊洛指迷删述正编》,文集三十卷,诗集十八卷。
4、史籍记载
李诚之
起为江西转运司干办。使称提会子,第其物力高下输钱以敛之,诚之以为扰。使者不悦曰:“商君之令,犹能必行,今乃龃龉如此。”诚之愀然曰:“使君儒者,而欲效商君之所为乎?”遂辞去。使者逊谢,罢令而后止。
改通判常州,知郢州。知金人必败盟,大修边防战攻守御之具。移知蕲州。蕲自南渡以来,未尝被兵,诚之曰:“备御无素,长驱而来,将若之何?”相视城壁而增益之,备楼橹,筑羊马墙,教阅厢禁民兵,激之以赏,积粟四万。先是,酒库月解钱四百五十千以献守,诚之一无所受,寄诸公帑,以助兵食。
嘉定十四年二月,金人犯淮南。时诚之已逾满,代者不至,欲先遣其孥归,闻难作而止。喟然谓其僚曰:“吾以书生再任边垒,行年七十,抑又何求,独欠一死尔。当与同僚戮力以守,不济则以死继之。”乃选丁壮分布城守,募死士迎击,遇于横槎桥,大破之。居数日,金人拥众临沙河,欲渡,又破之。明日,金兵大至,决湟水,焚战楼,又拒退之。明日,金移兵要冲,为必渡计,蕲兵直前奋击,杀其酋帅。金人虽屡挫,然谋益巧,攻益力。未几,傅城下,围之数重,遂燔木栅。诚之出兵御之,又杀其将卒数十人,夺所佩印。三月朔,金人攻西门,射却之。俄造望楼以窥城,诚之为疑兵以示之。又使持书来胁降,诚之戮之,而还其书。越二日,金人以攻具进,诚之设械御之,夜出捣其营。料敌应变若熟知兵者,金人卒不得志。
会黄州失守,并兵为一,凡十余万。池阳、合肥援兵败走,朝命冯榯援二郡,榯至境,迁延不进。诚之激厉将士,勉以忠义。城陷,率兵巷战,杀伤相当。子士允力战死,诚之引剑将自刭,呼其孥曰:“城已破,汝等宜速死,无辱!”妻许及妇若孙皆赴水死。事闻,赠朝散大夫、秘阁修撰,封正节侯,立庙于蕲,赐名褒忠,赙银绢二百,仍赐爵迪功郎者三,赠其妻令人,士允通直郎,子妇及孙女之没于难者皆赠安人。从诚之之死者,通判州事秦钜。
5、人物评价
作为浙东学派吕祖谦的高足,勤于务学、而又特别能言善辩的李诚之入太学,成绩优异。但一生只担任过福建按抚司公事、刑部架阁文字、国子学录、郢州知州这样的中、低级官吏,最后出知蕲州,已经是六十五、六岁的花甲老人了。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不论身处何地,身处何职,李诚之都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充国子监学录,规矩严明,制度井然,太学生们望而畏惮;任江西转运司干办公事,阻止部使者的不当敛钱;通州等地任职,额定财赋,解决拖而不决的钱粮问题,充实地方军费;知湖北郢州,大修边防,置办战守之具,增置地方粮仓,训练民兵队伍,确保当地的一方平安……真正做到了自己座右铭所说的那样:“镇压不可以无威,必和易以通下情;断制不可以不独,必博谘以尽众策”,宽猛相济,造福地方。
对李诚之来说,人生的顶峰,当推他在蕲州时轰轰烈烈的抗金岁月。据文献记载,李诚之刚到蕲州时,当地百姓因为没有遭遇过战争之苦,所以该地没有任何意义上的防御措施,城池荒芜,军备松驰。李诚之出任知州后,为防御金兵的南下入侵,保证蕲州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修整了城墙的高度与宽度,增加了观敌瞭战的女儿墙,挖深拓宽了护城河,充实了地方粮仓的贮备量,昼夜不停地训练士兵,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系列防御准备。当上司提点刑狱使因为黄陂一带无险可守,要求蕲州派兵修筑障碍堤,并分戍它乡时,李诚之据理力争,反对上司这种劳民伤财的盲干行为,认为其修筑障碍堤只不过是为金兵南下提供更为便捷的道路,地方民兵只能为保家卫乡起一些作用,根本不能当作官军用于正面作战。
1221年,南下湖北的金兵直趋蕲州而来,久未遭遇兵燹的蕲州终于经历了历史上的大灾难。此时李诚之已经任职期满,准备返回家乡了。但在大敌当前的危难时刻,李诚之没有临阵脱逃,而是挺身而出,与自己的家属一起,继续留在蕲州,担当起领导蕲州军民抗金的重任,上演了一幕气吞山河的悲壮剧幕,实践了自己“既任其责,不敢顾身”、“职任所在,惟当尽死以守”的誓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