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船招商局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晚清时创建的第一家官督商办的近代企业,1872年北洋大臣李鸿章招致办理海运多年的朱其昂商议试办新式航业,1873年1月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规定官督商办,招商集股。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为招商局集团前身。
中文名称:轮船招商局
外文名称:ChinaMerchantsSteamshipCompany
创建:1872年
类型:第一家官督商办的近代企业
创建人:李鸿章
创办地点:上海
1、简介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晚清时创建的第一家官督商办的近代企业,1872年北洋大臣李鸿章招致办理海运多年的朱其昂商议试办新式航业,1873年1月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规定官督商办,招商集股。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为招商局集团前身。
轮船招商局,总局设在上海,自1872年创立,到1949年终结,77年间轮船招商局产权变化纷繁芜杂,是自强运动中开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其官督商办,打破了晚清洋务企业纯粹官办的格局,首采股份制,也多为后世称道。在国内各大港口和日本的长崎、横滨、神户、新加坡等处设立*,从事客运和漕运等项运输业务,为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1872年7月李鸿章改轮船招商公司为轮船招商局,招商局总局设在上海,*设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以及国外的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处,资本共计420余万两,是民用企业中最有成绩的企业之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成立时有轮船6艘。
2、历史背景
轮船招商局
1867年在总理衙门和曾国藩的来往信件中,就说到通商口岸有不少商人购买或租雇洋船而又寄名在洋商名下。清国因此无法督查、税收损失惨重,开始限制民众购买洋船。后来,清廷采纳许多官员自主经营航运事务的建议,逐步放开购买或租雇洋船的禁令。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商人提出由中国人自组新式轮船企业。清*其实相当担心中国航运业会完全落入外国公司手中,以致遭粮输受制于人。因此总理衙门对当时容闳建议按西方公司章程,去筹组新式轮船企业,有相当大的戒心。总理衙门对建议批示的条件是,轮船必须为华人所有。无奈此事只能作罢,直到李鸿章改以官督商办方式才能成事。
李鸿章《论试办轮船招商》中说:“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1860年代,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相机成立,但苦于官僚主义管理,制造产品成本昂巨,清国投资已显不敷之势。大学士宋晋趁机发难,大力主张裁撤沪闽船局。
3、创建过程
轮船招商局
直接导致轮船招商局诞生的力量来自因率领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而崛起为晚清重要政治*的李鸿章。为了应对保守派官僚要停止福州船政局造船的压力,李鸿章提出“华商集资组建轮船公司,由一官派经理指导之,并授予漕运专利以保公司利润。”在1872年12月23日给总理衙门关于建立中国轮船招商局的报告中,李鸿章明确提出了官督商办的基本概念:“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弊,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1872年8月,李鸿章指派浙江海运委员朱其昂和他的年轻幕僚盛宣怀为这个计划中的公司起草了章程。朱其昂本身是个沙船主,出身商人家庭,没有科举功名,但捐有官衔。其海运委员职务的职责是负责由浙江到天津的沙船运输漕粮事务。该年10月,受李鸿章令,朱其昂带着他弟弟朱其诏到上海组建了“轮船招商官局”。
为了使公司能够运转,李鸿章拿出私人资金5万两,并以7%的利息将直隶练饷13.5万两借给公司。1873年1月4日,轮船招商官局以在上海和天津的三艘轮船、仓库和码头,以及一项运输20万石漕粮的专利权,正式开始营业。朱其昂试图说服胡雪岩带头入股,但是没有得到响应。上海商人担心“官督”之下,商股权利无保。到1873年4月,只筹集到了1万两的现款和10万两的认购承诺。
1873年1月17日在上海洋泾滨永安街正式设立“轮船招商公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其中官股10万两,朱其昂、朱其诏兄弟各10万两,李鸿章5万两,轮船4艘,从事江浙漕粮运输及各种客货运输业务。公司开办半年,亏损严重,朱其昂*辞职。
1873年6月著名买办唐廷枢、徐润等加入。上海商人、英国怡和洋行买办唐廷枢担任轮船招商局的第一任总办。徐润、朱其昂、盛宣怀为会办。其中,唐为外资洋行背景;朱为漕粮北运代表;盛为李鸿章代表;徐为具有买办背景的国内工商业主代表。后唐前往天津兼办开平煤矿,由盛宣怀继任。轮船招商局核定股本白银100万两,每股100两,对社会招商入股,徐润附股24万两。1873年8月7日,公司迁上海三马路新址,改名为轮船招商总局,同年设天津、汉口、长崎、香港等19个*。
李鸿章对轮船招商局有委任董事的权力。轮船招商局在李鸿章的保护下,除了有漕粮专利生意外,还得得到*的贷款,兴建码头货栈所需的土地,而且所承运的货品还免征厘金。轮船招商局的受任者与作为主要股东的商人一起管理公司。然而政策性的决定都掌握在由*委任的官董手中。公众持股并未象西方一样带来经营权和拥有权分离,反而股份制适应到中国生意传统中。轮船招商局为了吸引商人入股有主要持股人直接管理公司分号的安排。1873年章程规定(第一条):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最初上海设商董二名,天津、汉口、香港、汕头各设一名,以后如另有别口贸易,或遇附入股份较大者,再行酌量选充。
成立之初,轮船招商局就加入与美商旗昌洋行和英资太古洋行的航运业激烈竞争。
1875年,成立“保险招商局”,承办水险与船壳险。1876年,招商局大股东徐润与唐廷枢合办“仁和水险公司”。上述两公司均参与航运业保险市场。
1877年,轮船招商局收购了“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所有产业,包括7艘海轮、9艘江轮及各种趸船、驳船、码头、栈房、位于上海外滩9号的办公大楼,总计作价222万两,成为规模最大的轮船公司。1877年12月26日轮船招商局与2家英资轮船公司怡和洋行和太古洋行达成协定,共同垄断中国水运。由于在制度上落后于对手,英资轮船公司不久重新占据了主导地位。
1881年,唐廷枢起草、李鸿章核定的《轮船招商章程》正式颁布执行,同年招足股本100万两白银。
1882年轮船招商局股本增至二百万两,徐润又认股24万两,保持股本比例不变。而由徐润从亲朋好友处经手招集大量股本,使得徐润控制了轮船招商局的股本过半。
1882年,李鸿章任命原太古洋行买办郑观应为轮船招商局帮办,1883年正式任总办,负责公司业务。
4、历史沿革
买办管理时期的轮船招商局
严格说来,由于招募商股的不成功,由朱其昂任总办(或称督办)的轮船招商局还不是“官督商办”企业,而是如朱其昂为其所定的轮船招商官局这一名称所示,一个官办企业。
朱其昂的总办职务只任职到1873年6月,李鸿章找到买办出身的唐廷枢替代了朱其昂,出任总办。朱其昂卸任总办职务后,仍留在轮船招商局负责漕运事务(直至1878年去世),可获得漕运总收入5%的佣金。船队和码头等交给唐廷枢管理。任命唐廷枢为总办的同时,将轮船招商局改组为官督商办,并从名称中去掉了“官”字。
轮船招商局
这些*的商董,可以自聘其职员。各个*除按月领取经费之外,从1879年起,每个*可以留取其出口水脚收入的4%,和进口或转运水脚收入的1%。这种制度下,负责各*的商董——重要股东,实际成为了轮船招商局的佣金代理人,他们与轮船招商局总局之间类似于承包关系,*自身则像是个家族企业。
盛宣怀入主
盛宣怀虽从一开始就参与了轮船招商局的创建,但是直到1885年仍没有成为主角。1873-1878年间,盛宣怀一直只担任会办。1879年盛宣怀被委任为天津河间署理兵备道(这是他获得的第一个正式行政职位),暂时离开了轮船招商局。1881年,盛宣怀在成为当年新成立的电报局督办的同时,开始大规模购买轮船招商局股票,为入主轮船招商局作准备。
1884年底时,唐廷枢和徐润因挪用公款事情败露而被解聘,李鸿章委任盛宣怀为轮船招商局督办。由于还有天津河间署理兵备道及电报局督办等职务在身,并于1892年又升任了天津海关道,盛宣怀任职轮船招商局督办的1885-1902年间,在上海主管日常业务的是变换不定的会办。这些会办也一律地拥有官衔,并且由李鸿章根据盛宣怀的推荐而任命,如同今日的国企高管要有行政级别,并由组织部门任命一样。
1885年盛宣怀出任轮船招商局督办后,制订了新章程,禁止大股东担任*商董,除非他们是能力和财力都有保证的人。盛宣怀还命令公司的官员和雇员,包括各*的商董,都不准接受薪俸和红利之外的其他报酬,禁止为私人目的借用公司资金,而且在他们任职轮船招商局期间,不能接受别的雇佣。但是效果有限,裙带关系形成了复杂的贪腐网络,“两套帐册”现象普遍。尽管如此,盛宣怀任督办的1885-1902年间,是轮船招商局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的鼎盛时期。
管督民办洋务企业的并非**,而一直是由直隶总督兼任的北洋大臣监管。自创办以来,到1909年转归邮传部管辖为止,轮船招商局一直在北洋大臣的监管之下。1909年8月15日,招商局在上海张园举行第一次股东大会,与会代表732人,选举董事9人,组成招商局首届董事会。1909年8月,招商局奉旨归邮传部管辖,邮传部委派钟文耀为正坐办,沈能虎为副坐办。但9月21日,招商局召开了第一次董事会会议,推举盛宣怀为董事会主席,邮传部委派的正副坐办与股东推选的董事会同时并存。
招商局成立后,先后出资参与创办了仁和水险公司(1876年)、济和水火险(1878年)、开平矿务局(1882年)、上海机器织布局(1891年)、中国通商银行(1896年)、汉冶萍厂矿公司(1908年)等企业和南洋公学(1896年,今上海交通大学)。1902年盛宣怀因父亲去世回家守孝,袁世凯以其自己的亲信替代盛宣怀出任了轮船招商局督办。盛宣怀再次夺回对轮船招商局的控制权,要到1907年了。
中华民国招商局
辛亥革命后,招商局于1912年3月31日在上海张园召开第二次股东常会,推举伍廷芳、杨士琦为董事会正副主席,组成招商局第二届董事会,公司名称改为“商办招商局轮船公司”,后又称“商办招商轮船有限公司”。
1928年1月,国民*交通部监督处命招商局董事会全体董事停职,改设招商局总管理处,招商局改为民有国营。1932年11月11日,更名为国营招商局。
1947年招商局共拥有船舶246艘,25.7万吨,约占全国船舶总吨位的40%。
1948年10月1日,股份化改组为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刘鸿生任董事长,徐学禹任总经理。
1949年3月20日,国民*对招商局全面军管。
1949年4月30日,渡江战役发起10天后,招商局在*设立总管理处。
1994年6月,行政院核定招商局并入阳明海运,并于1995年3月正式完成合并。
*招商局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航运处接管了招商局(总公司)。
1950年1月15日,香港招商局(分公司)全体员工和留港的13艘海轮共600余人正式宣告起义。但由于珠江口的万山群岛仍被国军据守并掌握了南海北部制海权,在港起义船舶一直滞留到万山群岛解放。
1951年2月1日招商局(上海总公司)改称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香港招商局仍沿“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并隶属于*交通部直属的在港中资企业。
1956年,在香港的招商局开始恢复业务。
1980年1月8日招商局船务部改组为香港明华船务有限公司。
1985年11月12日,香港招商局改组为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交通部直属一级企业。1987年,招商局发起成立招商银行(国有控股企业)。1988年,招商局与中国工商银行发起成立平安保险公司。
1999年,招商局由交通部直属企业改为由*直接管理的39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
2002年7月,招商局持有的平安保险股权全部售出。
5、结构与运作
轮船招商局
成立之初,轮船招商局就加入与美资旗昌洋行和英资太古洋行的激烈竞争。1877年,轮船招商局收购了旗昌轮船公司的所有产业,包括船只、码头和位於上海外滩9号的办公大楼,成为规模最大的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与2家英资轮船公司—怡和洋行和太古洋行达成协定,共同垅断中国水运。由於在制度上落後於对手,英资轮船公司不久重新佔据了主导地位。
轮船招商局的受任者与作为主要股东的商人一起管理公司。然而政策性的决定都掌握在由*委任的官董手中。公众持股并未象西方一样,带来经营权和拥有权分离,反而股份制适应过来吸纳到中国生意传统中。轮船招商局为了吸引商人入股,有主要持股人直接管理公司分号的安排。1873年章程规定(第一条):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最初上海设商董二名,天津、汉口、香港、汕头各设一名,以後如另有别口贸易,或遇附入股份较大者,再行酌量选充。在1909年由股东选举董事会以前,股东只能极少量地参与公司事务的管理。
费维恺曾对轮船招商局的结构有非常简明的说明:轮船招商局结构图。
局董在年度报告中对攻讦者的反驳,也明显有中国生意传统的味道。
6、与外竞争
轮船招商局
7、章程
轮船招商局的创办章程中表明:“轮船之有商局,有外国之有公司也,原系仿照西商贸易章程,集股办理”。在实际的创办过程中无论在集资、组织经营管理、盈利以及分配等方式上它都已经具备了近代资本主义股份制公司的基本特征。在集资方式上,招商局采用入股形式,即把资本分为若干份股份面向社会招股集资;在经营管理上,招商局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其章程规定局务的具体管理和实施者是商总和商董阶层;在赢利分配方面,实行按股付息分红,股票持有者凭证取息。从轮船招商局的集股章程可以看出,它和原始的合伙经营有本质的区别。其股票是唯一的取息凭证,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抽回性,可以*转让。招商局在组织上也比较规范,由股东们选出的经营管理机构-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