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王时槐

科普小知识2022-01-15 19:22:32
...

王时槐,(1521-1605年)字子植,号塘南。明吉安府安福(今江西省安福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明代教育家。历官至陕西参政,时年五十,即告退讲学以终。时槐著有《友庆堂合稿》七卷,与《广仁类编》等。

中文名:王时槐

别名:塘南

籍贯:江西省安福县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522年

去世年月:1566年

代表作品:著有《友庆堂合稿》七卷等

1、人物简介

王时槐,字子植,安福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历礼部郎中、福建佥事。

累官太仆少卿,降光禄少卿。隆庆末,出为陕西参政。张居正柄国,以京察罢归。万历中,南赣巡抚张岳疏荐之。吏部言:“六年京察,祖制也。若执政有所驱除,非时一举,谓之闰察。时槐在闰察中,群情不服,请召时槐,且永停闰察。”报可。久之,陆光祖掌铨,起贵州参政,旋擢南京鸿胪卿,进太常,皆不赴。

时槐师同县刘文敏,及仕,遍质四方学者,自谓终无所得。年五十,罢官,反身实证,始悟造化生生之几,不随念虑起灭。学者欲识真几,当从慎独入。其论性曰:“孟子性善之说,决不可易。使性中本无仁义,则恻隐羞恶更何从生。且人应事接物,如是则安,不如是则不安,非善而何?”又曰:“居敬、穷理,二者不可废一。要之,居敬二字尽之。自其居敬之精明了悟而言,谓之穷理,即考索讨论,亦居敬中之一事。敬无所不该,敬外更无余事也。”年八十四卒。

2、人物生平

早年师事刘文敏,为王守仁再传弟子。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


明书法

后为陕西、贵州参政。历官南京兵部主事、历官员外郎、礼部郎中,官至太仆卿。隆庆六年(1572)出为陕西参政以京察罢归。万历二十年(1592),吉安知府汪可受重建白鹭洲书院,聘王时槐、邹元标爲书院主讲。万曆年间起用为贵州参政、鸿胪太常,但王时槐已看破官场,皆不赴任,讲学以终。

王时槐曾与邹元标、邹德溥等往複讲学于安福複真、複礼、道东诸书院。与陈嘉谟主盟立庐陵西原惜阴会,四方来者千人,建西原会馆于庐陵西门外。参与并主持庐陵青原讲会,又组织会讲,颇受学者推重。对道德修养论述较多,主张不要在人的感情思虑刚萌生时即加扼制,而应等其转化为某种行爲时再用礼教加以衡量取舍,因而道德修养只能从“后天”入手。以“慎独”爲收敛的修养方法,谓“学贵从收敛入,收敛即为慎独,此凝道之枢要也”。

3、人物思想

其学以"透性"为宗,以"研几"为要;其为学路径,仍是从静坐人手,与罗洪先、聂豹等人大体相同;其学术思想内容,主要集中在修养论方面。所谓"透性",即透彻明了什么是"性"及如何把握"性"。

他认为,性为"先天之理",故不容言说,无法直接用力,只能通过"性之呈露"来把握。而"性之呈露"即"知觉意念","知觉意念"皆为"命",故"修命"为"尽性之功"。"性"与"命"既相联系,又有区别,即"一而二,二而一者也"。二者所以不容混称,"盖自其真常不变之理而言曰性,自其默运不息之机而言曰命"。"性"为体,"命"为用,"尽性者,完我本来真常不变之体;至命者,极我纯一不息之用"。体用不可离而为二,故当于"命"中求"性"。

作为"先天之理"的"性","虚圆莹彻,清通净妙,不落有无,能为天地万物之根,弥六合,直万古,而炳然独存者也。性不可得而分合增减"。故"性不假修,只可云悟"。但他否定"直悟其性"的主张,认为"夫彻古今、弥宇宙,皆后天也。先天无体,舍后天亦无所谓先天矣。故必修于后天,正所以完先天之性也"(《潜思扎记》)。


明书法

王时槐将上述观点加以发挥,提出了理气一无论的观点。提出:"盈宇宙间一气也。即使天地混沌,人物消尽,只一空虚,亦属气耳,此至真之气。本无终始,不可以先后天言。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若谓别有先天在形气之外,不知此理安顿何处?"(同上)从而在本体论方面承认了气本说。

以"透性"说为前提,他又提出"研几"说。"几"一词,本出自《易·系辞》,指"动之微,吉之先见者";"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宋代周敦颐在《易通》中提出:"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动而末形、有无之间者,几也。"又说:"诚,无为;几,善恶。"王时槐借用了"几"的概念,但看法与前人有所不同。他首先不同意"几善恶"之说,认为"几"不是念头初起有邪有正之谓,而赞同周敦颐关于"诚"、"几"关系的说法,认为"此是描写本心最亲切处"。他宣称,道德准则就在"几"之中。此"几"生而无生,至微至密,非有非无,乃"本心之真面",它在"动而末形、有无之间"。而"意"为"本心真而目"的存在状态,它充满活力。故又称之为"生生","生生即仁",它是趋向善的。"知"为先天之"发窍",它"内不倚于空寂,外不堕于形气",它就是孔门之所谓"中"。"几"不直接表现出来,而只能借助"识"与"念"而外化。

他强调,"学者终日乾乾,只是默识此心之生理而已",此即所谓"研几"。"研几"的实践要求是"慎独"。他认为,学贵从收敛入,收敛即为"慎独"。这同以静坐枯寂为收敛的修养方法大不相同。在方法论方面,王时槐深受佛学的影响,而在人生观方面,则持批判态度。

他指出:"大抵佛家主于出世,故一悟便了,更不言慎独。吾儒主于经世学问,正在人伦事物中实修,故吃紧在于慎独。"(《明儒学案》)所著有《广仁类编》、《友庆堂合稿》等。

王时槐为江右王门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透性"、"研几"说颇具特色,且论证缜密,辨析入微,高攀龙曾谓其"洞彻心境"。其说所隐含的经世、践履精神,后来到刘宗周、李□手里,得到了发扬光大。

上一篇:魏良政

下一篇:刘文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