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悉
蔡悉(字士备,号肖谦,又号符卿,明朝廷追懿文毅公号)曾在湖广、江苏、福建、河南等地做官,历宦十七任。一生著述七十余种,事实宏富,海内名大家多有其芷本。明万历三十八年,即公元1610年,复进高帝大学实录及程子大学定本等书,奉旨留览,赐额“理学名臣”。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初,即公元1622年左右,赐谥“文毅”,改税课司舍为祠,春秋致祭。《明史》为其立传,以彰其功绩。
本名:蔡悉
字号:字士备,号肖谦,又号符卿
所处时代:明代
出生地:安徽合肥
出生时间:1538年,一说1536年
去世时间:1612年,一说1615年
1、人物简介
蔡悉(1536-1615),字士备,号肖谦,又号符卿,谥文毅,合肥人。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历世宗、穆宗、神宗三朝,为宦50年,累在湖广、两江、山东、福建、河南等地为官,后官至南京吏部主事,南京尚宝司卿、国子监祭酒。蔡公刚风直毅,尝请早立东宫,以安国本,不避权贵,极论矿税之害,有“白鹗”时誉。以“不扯谎”3字为立身之本,有《孔子年谱》、《儒学宪章记》、《颜子见知经》、《书畴彝训》、《高帝大学实录》、《程子大学定本》等著作70余种,其作宏富,融通百家,简白而有文采,崇儒而不泥儒,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儒术,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有大明“理学儒臣”、“理学符卿”、“庐郡哲人”、“天下一蔡”之誉,入“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境界。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敕命赐额“理学名臣”;天启二年(1622),明熹宗追谥其号“文毅”,并且改税课司舍为供祠,造蔡文毅公祠,高蹈香柱,春秋致祭,以彰伟功。
蔡文毅清操亮节,与宋代包拯、清朝李鸿章合称“合肥三公”、“庐州三公”。其学识才华,后世宗之,“当列三公之首而无愧也”。其墓挺然,位于合肥东郊大兴镇以西,夏楼房以东不到一里的范围之内,即有宋朝包拯、明朝蔡悉、清朝李鸿章之墓地,被世誉为“一里三公”。
2、人物著述
诚如《明史》所言,除了仕宦生涯政绩卓著外,蔡悉还以“理学名臣”、“理学名流”等学者的身份闻名于世。学术特别是理学成就,是蔡悉一生中的又一个闪光点。蔡悉在为政之余,特别钟情于课文讲学、著书立说。他著述丰硕,约有70余种,海内名家多有藏本。
蔡悉
见于史籍记载者主要有《古本孝经注》1卷、《孝经孝则》、《周易玩占》、《洪范解》1卷、《炯名解》1卷、《雅诗删》、《礼庆直指》、《赞礼箴》、《协律箴》、《中庸解》1卷、《孟子传》l卷、《大学注》1卷、《大学语录》1卷、《太极图说》、《天赐图说》、《尊闻经》、《学矩》4卷、《庸言》1卷、《蔡子求迩集》3卷、《献芹集》3卷、《宏毅堂集》、《日新记》、《辅仁集》、《省传录》、《六字经》、《草堂好古集》、《迷古五训》、《圣谕演六章》、《奏议》2卷、《居身十训》、《居家十训》、《杂著文集》。
以及《圣师年谱》3卷,郡侯麓源潘公刊;《颜子见知经》1卷,六安州守刘庭芥刊;《程子闻知经》1卷,兵部道宪欧阳公刊;《孝经正传》,郡侯范公刊;《孝经行义》4卷,邑侯海日刘公刊;《圣易全经》,山西巡抚吴仁度刊;《大明儒学宪章记》4卷,邑侯胡公刊;《书畴彝训》l卷,福建闽县令门人袁鸣泰刊;《大学正宗堂经解》,山西巡抚吴仁度刊;《古本大学解》,判泉州任内刊,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呈皇上;《肃帝敬一箴解》,万历二十七年(1599)进呈皇上;《大学经传注》2卷,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呈皇上;《程子大学定本》,万历三十八年(1610)弓进呈皇上;《高皇帝大学实录》,万历三十八年(1610)八月进呈皇上。
3、人物生平
蔡悉,字士备,号肖谦,谥文毅,合肥人。明代嘉靖万历间著名政治家、理学家。
生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四月初三日午时,卒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正月二十七日巳时,享年80岁。
嘉靖三十七年(1558)应乡试中举。三十八年(1559)中进士。
三十九年(1560),授武陵司,充湖广乡试同考官,以廉明著称,受到士林推重。
四十一年(1562),随庐山先生赴武昌讲学。
四十二年(1563)初,署常德推官。在任期间,蔡悉“积谷备赈,筑清平六堤以免水患”。为政廉明平恕,口碑载道。
万历二年(1574),补汝州,时值矿贼起,甚为民害。蔡悉单骑前往劝谕处治,歼其渠魁,群盗四散。政暇,集多士课文讲学,一时人文蔚起。后迁泉州,汝州士民拥送皆泣下,如失慈母。
三年(1575),赴泉州,任督粮之职,尽革开仓常例,一郡风动,争先输纳,民播谣诵之。
四年(1576),上疏乞归养。此时,张居正执政,大权独揽,紊乱朝纪。蔡悉虽辞官在野,犹不忘朝事,上疏揭露张氏矫诏夺情之罪,获罪减死。起临清别驾,朝士翕然称之为“海内君子”。
十一年(1583),起处州别驾,升南同丞。
十二年(1584),父丧,结庐墓左,身卧草席,头枕土块,三年始归。后屡以母张安人老乞休,居家侍母,以娱慈颜。
二十一年(1593),起光禄寺丞。任上,冒着极大风险请册立东宫,以固国本,以安民心。
二十二年(1594),升南京光禄寺少卿。
二十三年(1595),母病,上疏请归,未等皇帝恩准即归,吏部称“少卿蔡原以清望起用,顷因母病危,迫不待命驰归,情属可原。”后奉圣旨准予免究,以示朝廷体恤人情、推广孝治之意。这一条以后作为谕令,是从蔡悉开始的。二十七年(1599),服阙,赴京朝见,授南京尚宝卿。进《古本大学解》、《世宗敬一箴解》,疏作《协律箴》、《赞礼箴》,修订礼乐,八音始备。
二十八年(1600),时矿税忽兴,矿监税使四出,*人民甚烈。蔡悉出谋划策,教郡守呈地图,以有伤皇陵地脉为辞而止矿,庐凤一带得免骚动。
二十九年(1601),上疏请致仕,归。自是以著书、讲学为事,立大学堂,揭“毋自欺”三字为宗旨,海内从学者甚众,咸推为“淮西夫子”。三十八年(1610),复进《高皇帝大学实录》。疏上,奉旨留览。四十三年(1615)卒于家。“卒之日,衣敛形,棺敛衾而已。”
神宗皇帝赐额“理学名臣”,赠谥号“文毅”,奉旨建文毅公祠,有司春秋致祭。
4、蔡公祠
蔡文毅公祠堂本位于如今合肥市逍遥津小学(原合肥市向阳路第一小学)的操场上,然历经上个世纪种种“运动”的摧残,现已荡然无存。
蔡悉墓志铭
合肥的蔡文毅公祠堂过去曾经是“蔡大学堂”,后来干脆改作新生小学。据向阳路第一小学校史记载:“1946年12月,开明绅士蔡荫青老先生执掌合肥蔡家祠堂财产,遂用该祠堂财产创办私立‘新生’小学。聘请曾任合肥北乡两任乡长的蔡康甫先生担任校长,聘深通古文、音乐的蔡继忠为教师,蔡老先生为塾师出身,亲自担任教学。”1951年交由公办,命名为柳木巷小学。*期间改叫向阳路第一小学。几年前,时任校长的程仕中先生说道:他们已经得到合肥市人民*的批准,即将于2009年12月29日,把学校的名称改为“合肥市逍遥津小学”,并且让蔡文毅公归位,使校园文化融进古老而厚重的庐州文化之中。
事实上,合肥原来就有许多美丽动听、内涵丰富的校名,比如梨花巷小学,操兵巷小学,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把名字改掉了。我们无意评论名字改的优劣如何,但向阳路一小改名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把一所学校的名称和大名鼎鼎的逍遥津联系到一起,并且打起蔡公祠堂这副牌,在传统文化正在崛起的今天,也算得上是遵道而归。
家就住在向阳路第一小学隔壁的蔡敏先生回忆道,蔡公祠堂当年与李鸿章祠堂仅一墙之隔,如今,李鸿章祠堂因为改革开放后对李鸿章的重新评价,祠堂修缮一新后对外开放,为合肥形象的宣传、塑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久前,有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建议,为挖掘历史题材,发挥名人效应,促进合肥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合肥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由合肥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牵头成立蔡文毅公研究会;同时比照包公祠和李府,在淮河路恢复蔡公祠,或在包河景区选址修建一个蔡文毅公纪念馆。
5、人物评价
蔡悉一生历世宗、穆宗、神宗三朝,历宦17任,为官50载,可谓“三朝元老”。所在多有政绩,并以理学闻著于世,在有明一代颇具盛名。
《明史》称其“有学行,恬宦情。仕五十年,家食强半。清操亮节,淮西入宗之。”张廷玉等所撰《明史》(卷282((列传・儒林二》)、王凤洲所撰《纲鉴》、清《嘉庆庐州府志》(卷27《名臣下》)、《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卷44《儒林传六》)、《嘉庆合肥县志》徐国显:《理学符卿蔡公谥文毅事实序》,民国九年合肥蔡氏狸公支《蔡氏家谱》卷3。
李菖:《明理学符卿蔡文毅公传》,栽《合肥蔡氏宗谱》,第52-53、52页,安徽省合肥蔡氏家谱续修委员会1997年版。《明史》卷282《列传・儒林二》。123万方数据安徽史学2008年第3期(卷23(传二十》)等,皆曾为蔡悉立传或介绍其事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