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进士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迁左春房赞善。后罢归,著书以终。著有《念庵集》二十二卷,《冬游记》一卷。《明史》卷二八三有传。。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中文名:罗洪先
生活朝代:明朝
出生地:江西吉水
出生日期:1504年(甲子年)
逝世日期:1564年
职业:地图学家
毕业院校:科举考试
信仰:儒家
主要成就:绘成《广舆图》
代表作品:《念庵集》、《冬游记》
民系:江右民系
1、人物简介
罗洪先(1504~1583)字达夫,号念庵,明江西吉水人。王阳明学派的重要继承者和开拓者。
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迁左春房赞善。被罢归后,终日著书讲学。卒后赠光禄少卿,谥文庄。著有《念庵集》二十二卷,《冬游记》一卷。嘉靖二十四年(1545),微服访黄门祝咏于衡阳,携门人王托等游南岳,登祝融峰,游青玉坛,宿上封寺,交友高台寺。现存高台寺的状元松,志载为他与名僧楚石共植,至今传为佳话。于方广寺逗留七日,瞻仰二贤寺,缅怀朱张。在南岳写诗二十来首,文数篇。
2、人物经历
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明弘治十七年十月十四日(1504年11月14日)生;嘉靖四十三年八月十五日(1564年9月19日)卒。地理学家。
罗洪先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父亲罗循,是一个颇有声望的进士,曾任过镇江和淮安知府、徐州兵备副使等职。因曾抗拒宦官刘瑾,在当时以颇有风节著称。罗洪先在少年时就勤奋好学。15岁时,得王守仁的《传习录》,就“手抄而读之,昼夜不置”,因此非常崇奉王守仁“知行合一”的思想。后来又拜同邑学者李中为师。这些都为他以后的处世为人以及学术著述奠定了基础。
罗洪先家族谱
嘉靖八年(1529),他25岁,考中状元,并授翰林院修撰。这在科举取仕的时代,当然是值得庆贺的大事,但是他对此却看得非常淡薄,他说:“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不久就因病请求告归。至嘉靖十一年(1532)病愈后赴任。不久因父母丧又罢去。至嘉靖十八年(1539),召拜左春坊左赞善,充任经筵讲官。次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联名上疏,请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当时嘉靖常常因病不能处理朝政,但是却讳言太子临朝事。因此见罗洪先等人疏后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遂除三人名。从此他隐居山村,辟石莲洞,作正学堂,潜心读书其间。后来他的好友唐顺之应召为兵部主事,欲邀他一起为官,权臣严嵩也以同乡关系拟起用他,他都力辞不受,并表示“愿毕志林壑”。他为人正直,从来不为利所动。曾经有富人,以万金求他选墓地,他拒不受,并厉声说:“君不闻志士不忘沟壑邪?”当时士大夫们都以为他是受佛家思想影响,才不重功名,不入仕途的。其实他是主张经世致用,并按王守仁“知行合一”精神而身体力行的人。他主张“儒者学在经世,而以无欲为本。惟无欲然后出而经世,识精而力钜”。因此他被贬为民后仍然关心国家安危和民间疾苦,对人才、吏事、国计民情留心查仿。当时地方田赋有很多流弊,经过他精心体察,提出“尽丈邑中田,计亩而税”的建议,使税收趋向合理。有一年家乡遭灾,他上书郡县,得粟数十石,都赈给灾民。有一次闽广流寇入吉安,当地官员束手无策,于是他献策守严而战力,寇遂遁去。
当时明王朝正处在内外交困之中,北方有外族的侵扰,沿海有倭寇的窜犯,他以不能直接报效国家而不安。便以搜集国家图籍,研习治国安邦本领为己任。史书上称他是“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但是他在学术上最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地图学方面。他编撰的《广舆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综合性地图集,在我国地图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
状元罗洪先
罗洪先曾任过翰林院修撰和给皇帝讲授经书的讲官,使他有机会能够遍观天下图籍和掌握国家文献资料。但是他对当时的图籍很不满意,在他提到编绘《广舆图》的经过时说:“尝遍观天下图籍,虽极详尽,其疏密失准,远近错误,百篇而一,莫之能易也。访求三年,偶得朱思本图,其图有计里画方之法,而形实自是可据,从而分合,东西相侔,不至背舛。于是悉所见闻,增其未备,因广其图至于数十。……山中无力佣书,积十余寒暑而后成。”可见《广舆图》是在元代朱思本《舆地图》的基础上,增补其他元明以来的地图资料编纂而成的,也是罗洪先贬职后在山村极艰苦的条件下,积10多年的心血而完成的。罗洪先在编撰《广舆图》过程中,在形式上,内容上和制图方法上都有很多创新之处。
在形式上,他把长广7尺的《舆地图》改编成分幅地图集的形式。我国以往的地图多以规模庞大著称,但是由于这些地图不易保存,所以除了少数刻在碑石上的以外,都没有流传下来。罗洪先则把整幅大地图缩小分幅,改成书本的形式,这就大大改善了地图的保存、使用和刊印条件,使地图的雕版印刷和广泛流传成为可能,是地图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3、人物生平
罗洪先是官员家庭出身,自幼端重,不为嬉戏,从小立志要当学者。
嘉靖五年(1526),罗洪先参加乡试中举人。
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会试,殿试第一中状元,授修撰。当时明世宗迷信道教,求长生,政治极为腐败。罗洪先看不贯朝廷的腐败,即请告归。
嘉靖十八年(1539),他出任廷官,因联名上《东宫朝贺疏》冒犯世宗皇帝而被撤职。从此罗洪先离开官场,开始了学者的生活。
他自归家务农之后,隐居山间,更加专心致志地考究王阳明心学,闭门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他甘于淡泊,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骑马练弓、考图观史,上至天文、礼乐、典章、阴阳、术数,下至地理、水利、边塞、战阵、攻守,无不精心探究。
4、人物成就
罗洪先一生的主要成就在理学和地图学方面,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尤以地图学贡献卓著。他精心绘制的两卷《广舆图》,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分省地图集。罗洪先在绘制地图方面的建树,不但为我国地图的绘制和地理科学作出了贡献,而且为国际的同行所瞩目,在世界地图绘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罗洪先书法
他的文学主张,在文学实践的过程中有三次较大的变化。开始他效法李梦阳,反对虚浮的台阁体,提倡复古;但后来渐觉复古派一味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专从字句上去摹拟古人,即使作家思想受到束缚,又使作品脱离现实,便自觉放弃了这种文学主张,加入唐顺之、归有先等唐宋派的行列,主张为文“开口见喉咙”,反对摹拟古人,反对摹拟古文。他写的诗文既摆脱了拟古派一味摹拟古人的痕迹,又无唐宋派的那种道气。
罗洪先在理学方面,属江右王门学派,曾师事王门学者黄宏纲、何廷仁,研究王守仁“致知”之旨。罗洪先的思想演变是围绕王守仁“致良知”说展开的,其理论与王守仁一样都离开人的社会性而谈抽象的人性论,但就他的整个思想倾向而言,则具有由虚而实的特点。
隆庆元年(1564),罗洪先去世,享年61岁,诏赠光禄少卿,谥文恭。
他著有《念庵集》22卷,收录于《四库全书》。另有《冬游记》、《广舆图》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