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冰毒

科普小知识2021-08-23 07:31:32
...

冰毒,即兴奋剂甲基苯丙胺,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Ice)。由于它的毒性剧烈,人们便称之为“冰毒”。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大力丸”之称。又因苯丙胺(Amphetamine)有其译音名安非他明或安非它命之称,故甲基苯丙胺也有甲基安非他明之称。此外,甲基苯丙胺是在麻黄素化学结构基础上改造而来,故又有去氧麻黄素之称。甲基苯丙胺药用为片剂,作为毒品用时多为粉末,也有液体与丸剂。

1、简介

甲基苯丙胺或甲基安非他命(methamphetamine),其盐酸盐或硫酸盐又称冰毒,微带苦味,呈白色或无色,为结晶体或粉末状,易溶于水,纯度高达95%以上,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兴奋剂。属苯乙胺类。甲基苯丙胺可使机体产生强烈快感,并具成瘾性。此物质呈对映异构现象,分别为左、右旋甲基苯丙胺。


冰毒

2、发展历史

甲基苯丙胺是最早在1919年在日本被化学家长井长义合成的,它是麻黄碱被红磷及碘还原后之生成物。

甲基苯丙胺与苯丙胺的化学结构非常相似。苯丙胺是由罗马尼亚化学家LazarEdeleanu于1887年首次成功合成的。在近代,苯丙胺的用途及社会评价由轻视转变至具争议性到现在的嫌恶。

甲基苯丙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分别由同盟国与轴心国以Pervitin之注册名称分发予前线,纳粹军广发甲基苯丙胺予士兵以作兴奋剂之用,特别是在苏德战争时的党卫队人员及德意志国防军。希特勒亦曾注射甲基苯丙胺。日本曾给士兵服用冰毒以提高战斗力。


冰毒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颁布法令将甲基苯丙胺规定为处方药,根据1951年出版的ArthurGrollman所著的《病理与药理学》一书,它可用于治疗嗜睡、后脑炎、帕金森综合症、酒精中毒,以及肥胖症。

1960年代,制造甲基苯丙胺的地下工场开始普遍;1962年,冰毒首次作为一种违法毒品,被旧金山的摩托车黑帮制造出来,并在美国太平洋沿岸四处分发。这个黑帮很快便有了大批仿效者:制作冰毒所需要的原料非常普通,并且容易得到,比如外用酒精、碱液、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最后一种当时作为非处方药供应。于是,作坊式实验室曾经生产了大量的违法甲基苯丙胺;墨西哥黑帮把大量廉价品带进了墨西哥。“冰”,或者说可以放进导管中抽吸的结晶甲基苯丙胺块,在20世纪80年代的夏威夷出现,并很快蔓延到美国大陆地区,成为最受欢迎的毒品种类。及至1980年,非医疗使用激增。其中,加州的圣迭戈市更被称为北美的“冰毒圣地”(英国《经济学人》,1989年12月2日号)。

美国到1983年才制定法律管制持有甲基苯丙胺的前驱体和制造设备。1986年,美国制定了一份联邦管制药物取缔法,名为FederalControlledSubstanceAnalogueEnforcementAct,以打击“设计毒品”(designerdrugs)泛滥。尽管如此,吸食甲基苯丙胺仍在美国郊区(尤其是中西部和南部)上升,直至今日。而各州都在加紧立法打击。

2005年8月8日号《新闻周刊》(Newsweek)发表关于甲基苯丙胺及其滥用的专题文章,内容批判布什*的相关政策,指其投放在教育和预防的资源不足。而布什*的回应是,大麻是“引子毒品”(gatewaydrug),意思是预防滥用大麻就可以预防滥用诸如冰毒等“硬性”毒品。

网上杂志Slate也回应了上述的《新闻周刊立即搜索》文章,指其主张冰毒滥用为“新的”课题时,没有説明资料出处。

3、合成过程

甲基苯丙胺与甲卡西酮(methcathinone)、苯丙胺、以及其它兴奋剂的结构相似,可以用化学还原方法从麻黄碱或伪麻黄碱制得。大多数制备的原料属于日用品或可以从商店直接买到。因此合成甲基苯丙胺显得简单易行。在网络上可以找到许多转化合成方法,通常不大可信。最有经验的行家或求教于化学课,或从那些生产安非他命的人员那儿学来。几乎每一种方法都要用到高度危险的化学品和流程。大多数的生产方法涉及到将麻黄碱/伪麻黄碱分子中羟基的氢化。在美国最通常的方式用到红磷和碘,形成氢碘酸。

另一个日渐普遍的方法是使用Birch还原法,用一次性锂电池中的金属锂替代金属钠(金属钠较难获得)。Birch还原法是极其危险的,因为碱金属和无水液氨都有极高的反应性。而且当加入反应物时,液氨的温度使其极易爆沸。另一种方法是苯丙酮与甲胺的还原胺化反应,所用的都是美国缉毒局的I级化学品。其他较不常见的方法使用其他的氢化法,比如用氢气和催化剂。

甲基苯丙胺与甲卡西酮(methcathinone)、苯丙胺、以及其它兴奋剂的结构相似,可以用化学还原方法从麻黄碱或伪麻黄碱制得。大多数制备的原料属于日用品或可以从商店直接买到。因此合成甲基苯丙胺显得简单易行。

在网络上可以找到许多转化合成方法,通常不大可信。最有经验的行家或求教于化学课,或从那些生产安非他命的人员那儿学来。几乎每一种方法都要用到高度危险的化学品和流程。

大多数的生产方法涉及到将麻黄碱/伪麻黄碱分子中羟基的氢化。在美国最通常的方式用到红磷和碘,形成氢碘酸。另一个日渐普遍的方法是使用Birch还原法,用一次性锂电池中的金属锂替代金属钠(金属钠较难获得)。Birch还原法是极其危险的,因为碱金属和无水液氨都有极高的反应性。而且当加入反应物时,液氨的温度使其极易爆沸。

另一种方法是苯丙酮与甲胺的还原胺化反应,所用的都是美国缉毒局的I级化学品。其他较不常见的方法使用其他的氢化法,比如用氢气和催化剂。

4、基本特性

“冰”之所以被滥用,与其特性有关。一般中小剂量者,可以提高人的心境,有能力增加、觉醒程度提高的感觉,表现出精神振奋、清醒、机敏、话多、兴致勃勃、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工作能力(特别是技巧性工作能力)提高,而且长时间工作或学习无疲劳感、无饥饿感。基于此,一些偶尔的滥用者,如长途行车司机服用以免困倦,学生挑灯夜战应付考试,运动员用以增强耐力和速度,演员用以增加精力和提高表演艺术等,他们都属于非经常使用者。

近年*传入的“摇头丸”,是一种新型的苯丙胺类毒品,是冰毒的衍生物,先后在广东等沿海城市的歌舞厅、卡拉OK厅娱乐场所出现。服用摇头丸会使人亢奋不已,听到音乐后摇头不止,时间长达6~8小时,并出现幻觉和性冲动。一些服食者在被警方抓获后,在警车上仍在浑身扭动。摇头丸对人的健康*极大,反复服食会成瘾,过量则导致死亡;而且会造成行为失控,诱发治安和刑事案件。

5、毒害与危害方式

毒害

兴奋中枢神经,具有欣快、警觉及抑制食欲之作用,重复使用会成瘾;中毒症状包括多话、头痛、错乱、高烧、血压上升、盗汗、瞳孔放大、食欲丧失。大剂量使用引起精神错乱,思想障碍,类似妄想性精神分裂症,多疑、幻听、被害妄想等;长期使用导致器官性脑症候群。有高血压及脑中风之危险。停用之脱瘾症状包括精神呆滞、昏睡、易怒、烦躁不安、忧虑,有自杀的倾向。丙胺类兴奋剂具有强烈的中枢兴奋作用。滥用者会处于强烈兴奋状态,表现为:不吃不睡、活动过度、情感冲动、不讲道理、偏执狂、妄想、幻觉和暴力倾向。苯丙胺使用过量会产生急性中毒,通常表现为不安、头昏、震颤、腱反射亢进、话多、易激惹、烦躁、偏执性幻觉或惊恐状态,有的会产生自杀或杀人倾向。可出现心血管病症状如头痛、寒战、面色苍白或发赤、心悸、心律不齐、心绞痛、血压升高、血压降低或循环性脱虚;还可出现肠胃功能障碍如口干、口中有金属味道、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腹部绞痛;严重的可产生惊厥、脑出血、昏迷致死。慢性中毒可造成体重减轻和精神异常(即苯丙胺精神病,或称妄想障碍,出现幻觉、妄想状态,酷似偏执性精神分裂症)。同时,也会发生其他滥用感染合并症,包括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和性病、爱滋病等。


冰毒

危害方式

“冰”的成瘾者,以每天要强迫性服用大量毒品为待征。这些人已对毒品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毒品已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这种口服滥用方式的危险之一是导致有害的“兴奋剂--安眠药”,即“兴奋--抑制”滥用循环。每天使用“冰”以保持兴奋,否则他们难以度过;夜时必须用安眠药镇静他们高度兴奋的神经,弥补“冰”作用后期的不快效应,否则亦难过。次日又开始这种恶性循环,如此反复,不能自拔。这种恶性循环极易导致过量中毒。

“冰”的滥用者,采用静脉注射的目的是为了捕捉和感受一种短暂即逝的强烈快感或兴奋,这种体验对滥用者的求药行为起着正性强化作用。快感过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严重抑郁、疲劳和激怒,这是一种痛苦的体验,这种痛苦与再次寻味“快感”的强烈欲望相交织,导致强迫性用药行为。这种使用毒品方式,极易导致精神病状态,表现出活动过度,情感冲动,野蛮,妄想,偏执狂,幻觉甚至有杀人倾向。此种状态过后,出现一种极度衰竭和抑郁状态,也有因严重抑郁而自杀者。“冰”长期滥用后突然停止使用,患者会出现高度疲劳、精神抑郁、饥饿感,以及强烈的求药行为。这就是戒断综合征。过量的使用冰毒可导致急性中毒。严重者出现精神混乱、性欲亢进、焦虑、烦躁、幻觉状态。长期滥用可造成慢性中毒、体重下降、消瘦、溃疡、脓肿、指甲脆化和夜间磨牙。静脉注射方式滥用者可引起各种感染合并症;包括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和艾滋病等。高剂量或重复使用“冰”可产生中毒性精神病,表现有被害妄想、幻觉,多为幻视,也可能出现听幻觉和触幻觉。现代医学称之为苯丙胺精神病。毒品的耐受性随长期使用而增加,对于未产生耐受的人,使用苯丙胺30毫克便会引起中毒。而有报道,长期滥用者,为了达到初期使用时的欣快效应,竟将剂量增至2000毫克,这极易引起急性中毒,可造成惊阙、昏迷甚至死亡。

6、冰毒问题

冰毒问题的产生要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为了治疗哮喘、嗜睡和其他一些疾病,冰毒被当作药物销售,使人们上瘾。这些产品的主要成分是苯丙胺和它的姊妹药物——效力更强的甲基苯丙胺。它们被用于保持清醒和抑制食欲,因此,受到了卡车司机、学生和减肥者的钟爱。


大麻

1962年,冰毒首次作为一种违法毒品,被旧金山的摩托车黑帮制造出来,并在美国太平洋沿岸四处分发。这个黑帮很快便有了大批仿效者:制作冰毒所需要的原料非常普通,并且容易得到,比如外用酒精、碱液、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最后一种当时作为非处方药供应。于是,作坊式实验室曾经生产了大量的违法甲基苯丙胺;墨西哥黑帮把大量廉价品带进了墨西哥。“冰”,或者说可以放进导管中抽吸的结晶甲基苯丙胺块,在20世纪80年代的夏威夷出现,并很快蔓延到美国大陆地区,成为最受欢迎的毒品种类。

对比1993年和2004年的情况,表明毒品正在向东蔓延,扩展到了美国东北地区、中南部地区、得克萨斯州和东中部各州等地。得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流行病学家简·麦克斯韦(JaneMaxwell)紧密地跟踪了流行态势。她认为,由于贩毒组织进一步介入市场,在从作坊式实验室更难获得伪麻黄碱的情况下,毒品在东部地区的供应量更大了。此外,她还强调,这些黑帮现在正在出售一种更纯、因此也更强效的毒品。

冰毒使用者可能会变得更虚弱。这个结论来自毒品滥用及精神卫生管理局的一份分析报告,这个机构发现,在过去的一个月内服食过冰毒的人数,从2002年到2004年一直保持在60万人。然而,美国毒品滥用及精神卫生管理局发现,这些使用者中滥用或依赖毒品的比例从2002年的11%上升到2004年的22%。这表明又有13万人面临暴力和家庭崩溃的特殊风险。我国在*,青年学生中也有苯丙胺滥用问题。

解放初期,1952年重庆市曾发生过去氧麻黄素(甲基苯丙胺,当时的商品名称为“抗疲劳素片”)成瘾问题,*人民*卫生部当即发出通知,规定去氧麻黄素应列入剧药范围进行管理。1962年,在山西、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又发生了滥用“去氧麻黄素”事件,在国务院和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领导下,采取了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坚决措施,很快解决了这一问题。1964年,卫生部颁发了“管理毒药、限制性剧药暂行规定”,将苯丙胺类列入管理范围,以后又将其列入一类精神药物进行管制。我国在*,青年学生中也有苯丙胺滥用问题。解放初期,1952年重庆市曾发生过去氧麻黄素(甲基苯丙胺,当时的商品名称为“抗疲劳素片”)成瘾问题,*人民*卫生部当即发出通知,规定去氧麻黄素应列入剧药范围进行管理。1962年,在山西、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又发生了滥用“去氧麻黄素”事件,在国务院和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领导下,采取了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坚决措施,很快解决了这一问题。1964年,卫生部颁发了“管理毒药、限制性剧药暂行规定”,将苯丙胺类列入管理范围,以后又将其列入一类精神药物进行管制。

7、戒毒方法

甲基苯丙胺针对“物质相关障碍的成因”而进行的治疗

针对“正性强化”:

帮助患者确立对“快乐”和“幸福”的概念的认识,训练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生美,发现快乐,搜寻幸福。一个长期吸食毒品的人,只会通过吸食毒品来获得快乐,便丧失了在其他方面发现快乐,发现幸福的能力。那些曾经的另他们感到快乐的,幸福的事情,自从他们吸食毒品后,相比从毒品中获得的极大的快感而言,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就被人们忽略,甚至知觉成“不快乐的”。例:追求快乐是人们的本能,由于服用苯丙胺后导致极大的快感与兴奋,其他的,那些曾经另我们兴奋的事情,相比服用苯丙胺后的极大兴奋而比,显得那么的不足和小,于是我们便认为,那些曾经另我们兴奋的事情都是不兴奋的了,那些被我们认为很“小”的快乐,我们感觉不到了。

有学者认为:人们在觉知快乐的时候,有两点因素1.生物神经的活动2.认知观点对事情性质的解释。

首先在戒断期间,生活神经的活动必然比较微弱(持续3-7天左右),因此人的情绪活动也将比较微弱。然后,通过训练人的认知观点,对生活中那些本该另人感到快乐的事情,解释成好的,从而感觉到比较微弱的快乐。否则,人们会以从毒品中获得的快乐相比较,将那些本该另人感到快乐的事情,解释成不好的,这样的话更强化了抑郁的症状。需要通过心理辅导的认知疗法来帮助患者了解如何对事情的性质进行解释。学会从生活中其他的事情中找到另自己兴奋的快感。

针对“负性强化”:

逃避痛苦,作为人的一种本能,治疗者必须了解患者逃避的这个痛苦到底是什么,并帮助其解决。而这种痛苦多半是被压抑着的。

针对“认知因素”:

1:需要患者明确“麻果,冰毒并非直接作用与身体让其兴奋,而是间接促进自己身体内本身的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达到兴奋的效果。

2:明确安慰剂效应的道理。例:选择自身对麻果的耐受性相似的两个被试者溜麻果,A溜的是好的麻果,B溜的是受潮后又烘干的麻果,主试者事先并不告知,事后通过测量血液中毒品成分的浓度发现两人摄入的毒品含量相近,可是两个人报告自己的体验,A报告在极度兴奋中,B却报告还没溜到位。晚上,A彻夜难眠,B却能安慰入睡。

3:明确”人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精神状态的改变,来改变自己的植物神经的活动,从而达到与苯丙胺类兴奋剂(麻果,冰毒)同样的兴奋效果。“的观点。

针对”社会学方面“:

道德沦丧模型:治疗者主要从患者的人格方面入手,通过类似与政治思想教育或者其他的方法,目的在于帮助树立患的道德观,价值观,荣辱观等,明确毒品的危害,通过训练患者的意志力与自我调控的能力。(注:此方法对于未成年人,或者人格尚未完全独立的青少年效果比较好。由于人格方面具有它的稳定性,所以对于一个人格完全独立的人来说,比较难以改变人格,此方法广泛的运用于*的强制戒毒机构,比如吸毒的拘留,吸毒的坐牢等。)

依赖性疾病模型:主要依靠医学方面的治疗,比如神经外科手术,药物取代等

其他的些方面对苯丙胺类兴奋剂(麻果,冰毒)戒毒的建议

(1)帮助患者发现新的娱乐观念,从而代替物质滥用

(2)患者周围的人尽可能的给予患者提供些帮助,比如工作,教育,经济援助等社会服务,帮患者找到一份工作,尽可能让患者的生活充实,忙碌。一定不能让患者觉得空虚,否则又会想起毒品。

(3)请尊重患者,勿带有色眼镜来看待患者。避免进入那些场所。

(4)避免在曾经吸毒的那些场景或者那些环境中出现。

(5)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来到一个新的城市远离曾经的毒友,手机,QQ等换号。另外在身在外地,获得毒品便不会那么容易。(效果最佳)

(6)可参考道德沦丧模型,培养自己抵制诱惑的能力。

(7)树立志向,树立目标,避免生活空虚,找寻自己奋斗的方向。

(8)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冰毒能戒吗?

助患者确立对“快乐”和“幸福”的概念的认识,训练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生美,发现快乐,搜寻幸福。一个长期吸食毒品的人,只会通过吸食毒品来获得快乐,便丧失了在其他方面发现快乐,发现幸福的能力。那些曾经的另他们感到快乐的,幸福的事情,自从他们吸食毒品后,相比从毒品中获得的极大的快感而言,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就被人们忽略,甚至知觉成“不快乐的”。例:追求快乐是人们的本能,由于服用苯丙胺后导致极大的快感与兴奋,其他的,那些曾经另我们兴奋的事情,相比服用苯丙胺后的极大兴奋而比,显得那么的不足和小,于是我们便认为,那些曾经另我们兴奋的事情都是不兴奋的了,那些被我们认为很“小”的快乐,我们感觉不到了。

戒冰毒的方法

中医戒除冰毒特点

1、疗效确切,5天临床脱毒率100%,并且使患者食欲大增,睡眠安稳,体重明显增加,使患者处于全面康复状态。

2、迅速控制戒断症状,服用后即可控制戒断综合症,使患者轻松摆脱戒断毒品后的各种痛苦,抗复吸率居国际领先水平。

3、为纯天然制剂,服用方便,口感良好,易被患者接受,可大大减轻戒毒过程中的工作强度。

4、组方科学严谨,使用安全,无不良反应,广泛适应于冰毒等新型毒品戒毒的使用。

上一篇:白云山药业

下一篇:开心人大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