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镇
宣汉县辖镇,县府驻地。唐贞观元年,宣汉县治由五宝场迁此,明成化元年置东乡县,1941年建城守镇,1952年改为城关镇,1984年更名东乡镇。位于县境西南部,州河源头北岸。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约6万。东乡镇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6.8℃,日照1488小时,降水量1230毫米,无霜期296天。
中文名:东乡镇
行政代码:511722100
身份证前6位:511722
长途区号:0818
邮政编码:636150
隶属政区:宣汉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川S
辖区面积:10km2
人口数量:约6万人
人口密度:6000人/km2
1、地方简介
东乡镇
宣汉县辖镇,县府驻地。唐贞观元年,宣汉县治由五宝场迁此,明成化元年置东乡县,1941年建城守镇,1952年改为城关镇,1984年更名东乡镇。位于县境西南部,州河源头北岸。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约6万。梁(平)双(河)、宣(汉)达(川)、宣(汉)南(坝)、宣(汉)清(坪)公路纵横交会,前、中、后河,州河通航。辖项山、塔沱2个村委会和以序数命名的10个居委会。企业有电力、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蔬菜。
2、气候特点
宣汉县东乡镇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6.8℃,日照1488小时,降水量1230毫米,无霜期296天。宣汉县域极端最高气温为41.3℃(1959年8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为-5.3℃(1975年2月15日)。宣汉县域降水量最多的年份是1983年,降水1698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年份是1966年,降水865.9毫米。日降水量最大是1989年7月8日,降水242.4毫米。
3、地形地貌
宣汉县东乡镇境内地形复杂、山势逶迤,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绵延,呈“七山一水两分田”总体地貌。县境东西最长110.6公里,南北最宽78.8公里,边界线总长590.6公里。平均海拔780米,最高2458米(龙泉大团包),最低277米(君塘千丘塝)。宣汉山脉属大巴支脉,1000米以上山峰171座,2000米以上14座。
4、基础建设
企业有电力、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蔬菜。境内有四川省江口发电厂、四川变压器厂等15个企业。革命纪念地有中国工农红军33军成立纪念碑,宣汉县革命烈士陈列馆,徐向前总指挥前线指挥部旧址。1979年在境内发掘出1条长9米高4米的肉食性恐龙化石。当代世界传统医药“超人杯”得主谢理宪出生于该镇。
5、行政区划
东乡镇
东乡镇区划
511722100001121津碧社区
511722100002121文昌社区
511722100003121花园社区
511722100004121育才社区
511722100005121宝寺社区
511722100006121龙岗社区
511722100007121湖山社区
511722100008121华融社区
511722100009122城南社区
511722100200122鹰溪村
511722100201122磨峡村
511722100202220大石村
511722100203122大梁村
511722100204220拱桥村
511722100205220秧田村
511722100206220炉坪村
511722100207122明月村
511722100208122永安村
511722100209122插旗村
511722100210122周桥村
511722100211122黄金槽村
511722100212220兴隆村
511722100213122龙背村
6、地方人口
东乡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01228
男:51874
女:49354
家庭户户数:29415
家庭户总人口(总):95017
家庭户男:47785
家庭户女:47232
0-14岁(总):24926
0-14岁男:13026
0-14岁女:11900
15-64岁(总):71418
15-64岁男:36477
15-64岁女:34941
65岁及以上(总):4884
65岁及以上男:2371
65岁及以上女:251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89970
7、地方特产
宣汉桃花米
宣汉桃花米
桃花米又名“香米”、“贡米”,产于宣汉桃花乡。此米属带硬性的灿型稻米,米粒大而匀称,色泽白中显青,煮成米饭不断腰,呈油浸状,富有糯滋性,吃来浸润芳香,品质特佳。
桃花米历史悠久,相传自唐代武则天后,四川的地方官每年都要将上好的桃花米奉献皇上,故有“贡米”之称。1963年参加全国农业博览会评比被评为“中国名贵大米”列入《全国农作物优良品种目录》一书。1977年,桃花米参加广交会受到中外顾客的青睐,现已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川种优质米之一,被列为全省优质农产品重点开发项目。
8、附近景点
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
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
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进行了首次发掘,发现了文化堆积非常深厚的巴人文化遗址,文化堆积为11层,文化层最深达2.75米,涵盖了两汉、周、商、夏、新石器时代晚期。这次发掘,使罗家坝遗址名声大振,并和成都金沙遗址、成都商业街古蜀大型船棺独木棺葬遗址一道,被称为“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至2004年,已发现生活遗址区和墓葬区共2万多平方米,灰坑24处,墓葬23座,这些墓葬具有典型的巴人墓葬特点:集中排列有序,墓向或坐北向南偏东,或坐南向北偏西,均是狭窄竖穴土坑墓,仰身直肢葬,骨骸多数清楚,墓葬与墓葬之间多次叠压打破,时代都为战国中晚期。所有发掘的墓葬都具有巴人墓葬典型的组合器。男性墓葬以兵器为主,有青铜剑、矛、箭镞及陶器釜、罐等,女性墓有纺轮、串珠、玉管等。据初步统计,该遗址已出土青铜器30多件、陶器40多件和数百件陶器残片,许多器物在罗家坝是首次发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