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
少子化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现象。少子化代表着未来人口可能逐渐变少,对于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新一代增加的速度远低于上一代自然死亡的速度,更会造成人口不足,因此少子化是众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关心的问题。
中文名:少子化
产生原因:生育率下降
名词对象:人口问题
严重区域:发达国家
1、词语来源
少子化从相对的角度来看,少子化意谓着高龄人口相对变多,即高龄化,所以这两个常常是指相同现象的名词也有人其合而为一,变成“少子高龄化”。日本比较流行“少子化”一词,即“婴儿出生减少,无法保持现有的人口数量”之意。“少子化”现象已经成为21世纪的社会病,困扰着日本*和社会各阶层。
“少子化”原为日制汉语,由于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展快速的国家之一,国家开发程度较高,社会转型进入工商业的现象不仅明显而广泛,已婚家庭与生育面对紧张的工作环境时,常错过生育的机会,并减退育儿的动机,也因此较早面临少子化的问题,相关研究亦较为深广,故后来逐渐遇到相同问题的*、*等汉字通行区,便直接引入此外来语作为指称。
2、产生原因
依社会发展经验,少子化是高度开发国家才会面临到的问题,而且来自心理层面的影响远大于生理层面。少子化的原因主要有:
1、晚婚及不婚率增加节育观念普及贫富差距扩大
2、经济成长趋缓育儿成本昂贵
3、生活压力导致生育意愿低落或不孕
4、人生规划以生活品质与享乐优先
5、育儿观念着重于教育品质
3、各国现状
国际对比
国名-------普查时间---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少子化程度
日本-------2005-04-01----------13.8%-------------超少子化
意大利-----2003-01-01----------14.3%-------------超少子化
西班牙-----2003-07-01----------14.5%-------------超少子化
德国-------2002-12-31----------15.0%-------------严重少子化
乌克兰-----2002-12-31----------15.8%-------------严重少子化
中国-----2010-12-31-------16.6%-----------严重少子化
俄罗斯-----2002-01-01----------16.8%-------------严重少子化
波兰-------2001-12-31----------18.2%-------------少子化
加拿大-----2003-07-01----------18.3%-------------少子化
英国-------2002-06-30----------18.6%-------------少子化
法国-------2003-01-01----------18.9%-------------少子化
韩国-------2002-07-01----------20.6%-------------正常
美国-------2002-07-01----------21.0%-------------正常
阿根廷----2001-11-17-----------28.3%-------------多子化
南非------2001-10-01-----------32.1%-------------严重多子化
印度------2001-03-01-----------34.4%-------------严重多子化
坦桑尼亚--2002-08-24-----------44.2%-------------超多子化
(资料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网站)
中国
资料2:中国人口出生率(09年中国卫生统计):
年份------人口出生率(‰)-----少子化程度
1949--------36.00--------------超多子化
1965--------37.88--------------超多子化
1970--------33.43--------------超多子化
1975--------23.01--------------超多子化
1980--------18.21--------------多子化
1985--------21.04--------------超多子化
1990--------21.06--------------超多子化
1992--------18.24--------------多子化
1993--------18.09--------------多子化
1994--------17.70--------------多子化
1995--------17.12--------------多子化
1996--------16.98--------------正常
1997--------16.57--------------正常
1998--------15.64--------------正常
1999--------14.64--------------少子化
2000--------14.03--------------少子化
2001--------13.38--------------少子化
2002--------12.86--------------严重少子化
2003--------12.41--------------严重少子化
2004--------12.29--------------严重少子化
我国近年来人口趋势
2005--------12.40--------------严重少子化
2006--------12.09--------------严重少子化
2007--------12.10--------------严重少子化
2008--------12.14--------------严重少子化
(注:人口出生率21.0‰以上为超多子化;21.0‰~19.0‰为严重多子化;19.0‰~17.0‰为多子化;17.0‰~15.0‰为正常;15.0‰~13.0‰为少子化;13.0‰~11.0‰为严重少子化;11.0‰以下为超少子化。)
资料3:1950~2010年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国家统计局数据)
年份------总和生育率(孩)-----少子化程度
1950---------5.81--------------超多子化
1955---------6.26--------------超多子化
1960---------4.02--------------严重多子化
1965---------6.08--------------超多子化
1970---------5.81--------------超多子化
1975---------3.57--------------严重多子化
1980---------2.24--------------正常
1985---------2.20--------------正常
1990---------2.31--------------正常
1995---------1.56--------------严重少子化
2000---------1.22--------------超少子化
2005---------1.34--------------超少子化
2010---------1.44--------------超少子化
(注:总和生育率:5.0以上为超多子化;5.0~3.0为严重多子化;3.0~2.4为多子化;2.4~2.1为正常;2.1~1.8为少子化;1.8~1.5为严重少子化;1.5以下为超少子化。)
4、社会影响
负面影响
少子化意味未来人口的减少;许多社会的运作都依赖人方可推行,人口的减少使各行业在营运上面临淘汰或转型。
少子化的发生会造成的影响,就短期而显著的行业有:教育,如公私立国小,国中,高中,大专院校,也会间接影响到补习班,育婴产业,如婴幼儿用品供应商,玩具业,出版业,以童书和儿童读物的所受冲击较重,(乳)酪农业,虽会面临幼童市场的衰退,但仍可转型入成人市场,妇幼医疗业,如小儿科,妇产科。
教育界受少子化严重而衍生的现象有:并班、减班、并校、废校、超额教师、无教职师资(俗称流浪教师)、代课普遍化、小班制盛行、亲师关系紧绷、教师兼行政等。但还有一个潜在危机,就是因为师资频繁调动,引发师生关系疏离、教学品质下降。毕竟教师意识到自己的前途不稳,教学就难以付出热忱。学生也会因为关系的断裂,课程的衔接适应问题,导致学习效率降低。
育婴与玩具产业势必得转型,例如兼营游戏软件业、一般成衣批发、一般家具销售、事务性文具经销、广龄性娱乐商品等。婴幼儿用品实为专一的产业,如不能即时开辟新的行销领域,衰退的速度可能是最快的,尽管少子化前中期可以赚取爱子女心切家长的利基。
少子化对出版业的冲击程度不甚大,因为转型容易,可改销售更合乎大众胃口的书籍。但以编辑国中小教科书、测验卷、参考书、童书的出版社受到的损伤最大,时间延长后,对编辑青少年刊物的出版商也会产生影响。
少子化少子化对乳(酪)农业的冲击是最微小的,奶粉、乳酪的需要几乎是不间断的,即使没有儿童消费,许多人对牛奶的需要也甚为普及。流行的食品如面包、披萨(义式面饼)、西点都少不了牛乳制品,成人配方的机能性奶粉也十分符合大众对营养的需要,除非人口严重负成长,否则不会有太大影响。
小儿科与妇产科无疑是少子化风潮下的苦主输家。出生率下降,孕妇少了,接生生意也就流失了利基;小儿科因为没有孩童看诊,经营危机会迅速浮现。在*,妇产科必须转型成整型外科、泌尿科,甚至验尸法医,小儿科也必须转型成家庭医学科才能生存。
少子化造成中期影响会扩及工商服务与军人公务界。但影响未必反映在人数,而是素质;由于过少的新进人口,单位在人才甄选上必须“照单全收”,同额录取或从缺的可能性变大,素质也会因为参照母数偏低而渐降。若反映在国家考试,无法选出堪用的公务人员、行政警察与专业技师。
少子化的另一个中期影响反映在政治决策上。由于*社会是以选民为单位,选民老化,青年选票遽降,主张老人福利的候选人自然容易胜出。当中高龄福利政策的支出大增,就会排挤到儿童、少年、婴幼儿的福利支出,使青年选民更不想生小孩,因为年轻人不想在没有*后盾的情境下生育。在税收有限的国家,不但会发生世代性的恶质循环,还会引爆*财务危机,这是为了照顾老人“寅吃卯粮”的结果。若老年人个人财务状况不佳,医疗开销大却又没有后代,老人一过世就会出现呆帐,连带拖垮医疗财政。
少子化的副作用是高龄化,这种高龄化由于造成老人照护对社会成本的支出太大,造成严重的伦理危机,例如独居老人死亡、弃养潮、非法执行安乐死等。可奉养老人的年轻人不但愈来愈少,这些年轻人的个人主义思想也愈来愈强烈,对传统孝道采取忽视的态度,是故,更多失能失依老人得面对年轻人不愿承担奉养义务,得在病痛与孤独中走向人生终点。另外,现代人对死亡的观念大改,倾向“尊严死亡”,在敢于寻求以死亡解决人生痛苦的思潮下,安乐死合法化迟早会成为事实,但在安乐死没有合法化之前,非法执行安乐死,不论是医师主观意识还是家属暗中授意,会逐渐使老人的生命失去法理与道义的保障。不过,以*民情来说,安乐死暂时不会成为处理高龄化的“解药”。
中期少子化对教育是一场残酷的考验,特别是国民教育。国民教育是以6岁足龄学童开始,少了人就无以维系,也不是移民可以替代的,因此必定会爆发国小废校潮。台南县总爷国小、台北县渔光国小都是少子化进入前中期的牺牲者,即使开发大量特色,也得面对现实,甚至不排除产生“流浪校长”。在废校的压力下,被诟病甚久的能力分班会在家长的压力下死灰复燃,导致公私立学校之间的生源之争,而且使极端偏重智育的教育更为扭曲。再则,废校对于偏远乡镇的村里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当地的社会关系之维持都仰赖学校的空间与人气,失去了学校的支援,有小孩的父母势必只能家庭迁徙到城市,社区只剩下老人,便会濒临瓦解。
长期来说,所有劳动力都会因为人口减少而有程度不等的减退,尤其以人力需求强的工作受到劳力不足的影响最大。
正面影响
少子化并非一无是处,只是基于社会的唯发展主义的论述,少子化的缺点被严重夸大。大致来说,少子化的正面意义有:
环境负担降低:由于现代人的生活过度依赖科技,造成了污染与环境的损害;人口减少使消耗减少,污染的制造降低,自然保育地有可能恢复释出。
粮食紧张解除:过剩的人口消费过多的粮食,势必得与大自然争夺所剩不多的可耕土地,以确保粮食安全。少子化则可以舒缓这种紧张情势,不需要生产超出环境负担的农林渔牧产物,便能养活人群,也就不需要因为饮食而造成环境的伤害。
少子化社会冲突减少:当都市的人口过多,人与人之间的紧张、摩擦、伦理问题会成为十分尖锐的社会问题,而且资源分食与教育失衡的结果,失业、凶杀、掠夺、性犯罪会层出不穷,严重侵蚀社会的稳定。少子化能有解决未来人类的社会性问题。
资源分配充裕:减少了人口的分食效应,资源便能平均给所有人享用,不论是教育、就业机会、实体资源,都能更为以优质的型态普及于大众,降低阶级落差。
房地价格合理化:需求与投机过度的房地产价格,源自于人口过剩,过多的人口都有居住的需求,房地价格便会畸形地暴涨,引发社会动荡。少子化长期来看,使房地需求减少,对于想居住于自有屋的人而言,便不用背负沉重的房屋贷款,就能实现居住于自有屋的理想。
教育趋向优质:少子化使学生少,教师的责任就相对加重,必须每个学生的程度都能提升,也更需要努力地提升教育水平。旧有的低成本照本宣科与纸笔测验,不符合时代需要,应当设计更活泼、符合全人发展的课程,才能启发学生。
减少未来老人照护成本:少子化意味未来50~70年后,未来的老人已经不需要投入天文数字的资源来照护,可以更多的设备与资源、金钱,改善其他方面的医疗技术。
5、中国未来趋势
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前景2010修订本》按高、中、低三种生育率方案对中国人口增长率所做的预测,按照中方案,中国人口在2026年转入负增长,此后负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直到2060年才稳定下来。而按照低方案,中国人口在2017年达到13.6亿的峰值后迅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