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庙底沟

科普小知识2021-12-10 20:11:33
...

庙底沟遗址总面积约36.2万平方米。遗址内包括仰韶文化遗存(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的遗存(庙底沟二期文化)。其中,庙底沟类型文化的分布范围包括陕西关中、山西南部以及河南西部的广大地区,而且影响范围很大,是仰韶文化中最为繁盛的一个类型。庙底沟二期文化则承袭仰韶文化发展而来,后来发展成为河南龙山文化。遗址内出土有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等遗物。陶器以红地黑花为特点,其纹饰、造型已显示出礼器的先兆。

中文名:庙底沟

别名:庙底沟遗址

总面积:约36.2万平方米

地点:中国中部河南省的陕县

发掘年代:1956~1957年

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地理位置

新石器时代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的陕县。

年代:

公元前3900年~公元前2780年。

发掘年代:

1956~1957年。

2、简介

遗址的仰韶文化层上面堆积着早期龙山文化层,称庙底沟二期文化,它是承袭仰韶文化发展起来的,也是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度期的文化。发掘出龙山文化早期房基一座,为圆形半穴式。底部铺一层草泥土,基上铺一层灰面。墙根下部涂一层白灰面,墙壁光滑整齐,部分经火烧成灰白色硬面,西壁有一土砻,周围烧成红色。房子四周排列有柱洞,房子中间偏北亦有一柱洞,洞周围添碎陶片和草泥土,以稳固木柱。房子东边有一长方形窄门道。发掘出窑穴26个,分圆形和椭圆形两种,还发现一座陶窑,有窑室、火口、火膛及火道组成,保存比较完整。出土的龙山文化早期陶器绝大多数是灰陶,主要采用泥条盘筑法制成,器形有碗、盆、杯、罐、瓶、豆、鼎、灶等。以饰篮纹为主。另有少量绳纹、附加堆纹、方格纹和划纹,还有为数不多的彩绘陶器。出土的石器多为磨制,这一发现解决了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的相互发展关系,在考古学上具有重要价值。

3、意义

庙底沟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解决了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的年代早晚及源流关系。

彩陶庙底沟邮票1990

庙底沟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西南3公里青龙漳南岸,为新石器时代遗址。

遗址内涵分为二期。一期(下层)为仰韶文化遗存,命名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二期(上层)遗存属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性质的遗存,命名为庙底沟二期文化,它是承袭仰韶文化发展而来,又发展为河南的龙山文化。已出土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陶器上千件,在中国考古界引起轰动。

庙底沟遗址的发现,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分期,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中华民族的祖先从远古时代起经过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直至商周,在黄河流域不断地发展并创造了高度的文明,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上一篇:美索不达米亚

下一篇:富河文化遗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