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专家称我国关键技术落后拖了基础研究后腿

科普小知识2021-09-05 21:26:56
...

最近,一篇题为“我们必须抵制iPhone吗?”“帖子略有不同——

海报是北京一家科研机构的研究员。他附上了一张他的iPhone4S的照片。他写道:从液晶面板,闪存,蓝牙到相机模块,日本供应商的标志,如东芝,夏普,索尼,TDK,精工爱普生等。贴在背面。难道不能说他们是日本人吗?

让我们来看看中国扮演的角色:iPhone主要在*和*组装。根据曾经轰动一时的《从苹果全球供应网络获取利润》,作为概念设计师的苹果,每部iPhone的利润可以超过80美元,而掌握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的日本公司可以超过20美元,而作为组装厂的中国只能赚几美元。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帖是为了向那些盲目抵制日货、甚至“打砸抢”的人展示中日之间的差距,以及他们作为年轻人应该具体做些什么。

在科技工作者的口中,钓鱼岛的话题总是离不开高科技——精密仪器、半导体、微芯片、发动机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和其他看似无关紧要的“零件”已经成为决定科技制高点的核心关键点。

一年多前,日本发生地震后,日本遭受了核污染,一些依赖日本核心技术的中国相机加工厂也遭遇了镜头组装材料短缺的问题。

正是由于这种差距,“产业升级”成为中国制造业最迫切的呼声。

我们可以制造一个人体大小的原子弹,但不一定是一个有大心脏的引擎。

就在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彩电市场库存结果显示,日本品牌下降了50%,中韩家电竞争新格局已经形成。之后,媒体发出了“欢呼声”。

同一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经济研究所所长白一民在微博上“泼了一盆冷水”:“日本的制造业经济非常强劲。索尼、松下和夏普不能代表日本制造业的真实水平。尼康、三菱、川崎、石川新闻和京瓷等设备制造商是日本制造业的象征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这位在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工作了12年的日本学者表示:“如果说这场由岛屿争端引发的贸易战对中国有什么好处的话,那就是我们对中日在高端技术上的差距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四年前,白一民出版了《三井帝国在行动》,在书中他展示了三井财团在钢铁、汽车、信息产业、石油、核电、高速铁路等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战场”。这本书揭示了日本财团在中国布局的内幕,被称为日本版的“货币战争”。与此同时,他在书中重塑了“中国制造”的概念:如果中国品牌产品的核心组件不是他们自己的,他们只能被称为“中国制造”,实际上是“日本制造”。

这使人们对中国制造业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在舆论方面,并开始更广泛地观察和思考高端制造业。一些民间学者认为,中国可以用一个巨大的人*造一枚原子弹,但不一定是一个有一颗大心脏的发动机。

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也有一些事实依据。

例如,被视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航空发动机一直是中国飞机制造业的软肋。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支线项目部副主任谢灿军用时间来形容这一差距,“相差20年”

这位参与中国首架完全自主设计和开发的支线飞机的专家告诉《中国青年报》,市场高度垄断,特别是大型客机和运输机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市场几乎完全由劳斯莱斯、普惠、通用等欧美巨头控制,而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一名高铁工程师经历了一次“间隙”:在列车启动前的例行检查中,他发现控制系统出现了故障,只打开了一秒钟的灯。向总部报告后,反馈解决方案是“待命”,换句话说,“什么也做不了”。后来,他得知系统供应商西门子移除了控制器,并将其带回中国进行维修。“我们甚至没有机会看到它。”

这已经成为白一民所说的“外国控制的关键部件,中国只是一个装配厂”

制造“零件”也是一种创造。

当然,有时中国会找到“备件”。一些学者将这一过程描述如下:中国的大多数产品升级落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工业已经在某个品种上赚了足够的钱,他们认为这不值得再做了,他们一起向中国出售产品、设备和生产技术。他们仍然拥有关键部件和原材料供应点,并继续开发更新的产品。

结果,马太效应使中国在高科技领域更加落后。

事实上,这种说法也被一些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家所认可。甚至,在他们看来,制造“零件”也是一种创造,而正是一些“零件”的落后使得国内基础研究滞后。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院长舒高曾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早在两年前的全国政协会议上,他就直截了当地说:“目前,我国远洋船舶上80%至90%的观测仪器和设备都是进口的,如果不是100%的话。”

舒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础研究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与现实行业的“备件”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可以促进基础研究水平的提高和新方法、新技术的建立。

最明显的两个例子是:哈勃望远镜的发明,它开启了人类研究星系的序幕;生物质谱的诞生引发了蛋白质组学和其他生命科学研究的革命。

已故“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曾公开表示,创造高水平新科学仪器设备的能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

然而,国内仪器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在中国技术市场年会上,国务院参事、原科技部副部长刘艳华指出,由于科研仪器对外依存度高,中国科研存在严重的“空心化”现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一项调查还显示,在社会上使用的90多种主题分析仪器中,中国只能生产20多种,不到总数的1/3。其中,生命科学专用仪器有80多种,我国商业化的只有6种,目前正在研究的有10多种,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

一位参与调查的专家告诉记者,从技术上讲,目前国内大部分中低端产品都可以替代进口产品。然而,高档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即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与国外产品相差约1 ~ 2个数量级。由于我国对仪器的基础技术和制造工艺研究不足,一些影响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如精密加工和密封等,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一些产品,特别是高档产品性能不稳定、不可靠。

“外国用更高精度的仪器甚至另一种测量方法进行实验,而我们仍处于更粗糙甚至落后的算法阶段。我们能产生更先进的原创创新吗?”专家问道。

教育行政和科研管理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差距。一个月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还在北京举办了一个名为“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发展专项发展战略”的专题论坛。去年,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发展项目”。**每年拨款8亿元,并表示将继续提供滚动支持。

中国亟待加强的三大领域:机械、化工和电子

刘艳华说创新工具就像现代武器工厂。科学研究的信心在于工具的可用性。

那么,这些让人们“自信”的工具是什么?

"材料,数控机床."这是白一民给出的答案。这也是他对钓鱼岛事件的结论。

在媒体对整个事件的报道中,一个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当媒体报道日本产品在中国被“彻底击败”时,他们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10月份日本对中国的汽车、汽车零部件、摩托车和电子设备出口同比分别下降82%、30%、76%和20.4%。在涉及高端材料的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以及工业工程生产线等领域,中国的进口量没有下降太多。

这意味着在某些科技领域,中国无法在短期内摆脱对外依赖。白一民认为,这些领域是决定科技制高点的“部分”。

同样专攻日本的专家任崇浩给出了答案:在机械、化工和电子三个领域。这位“80后”作家因今年出版了一本名为《大目标:我们与世界的政治协商》的书而备受关注。

任崇浩说,选择这三个领域的原因是:大众媒体经常把计算机等归类为高科技,而机械和化学工业则归类为传统技术。然而,在他看来,如何使用计算机,即在自动布局下的机械和化学工业等传统技术,才是科学技术的真正制高点。

例如,老式机床和数控机床的一个重要区别是,老式机床使用滑轨和丝杠来引导和复制它们的加工精度到工件上。现代数控设备利用计算机进行微控制,模拟某些导向部件的功能。

与人工和非智能机器代替人工相比,智能机器不仅能生产更多的其他种类的机器,而且能生产更好的机器,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当他们消费时,也就是当他们满足生活需要时,接触到的往往是高科技的附属品,而不是高科技本身。这些是整个工业系统中科学技术的最高点。用任崇浩的话说,“制造机器的机器”。

核心技术对中国人来说是封闭的,我们不认为山寨可以使用。

任崇浩认为,如果一个国家过度享受消费品市场或满足生活水平的提高,却忽视了对“零部件”的研发投入更多的精力,那么这个国家只能在全球产业框架中发挥提供低成本劳动力和消费市场的作用。

任崇浩和他的合作者在《刷碗还是读书》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形象的观点:留学生最常见的两种行为——刷碗和读书——被用来比较一个国家工业化的两种模式。

“洗盘子”指的是追逐容易获得的短期利益,“阅读”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企业为了在工业、技术和声誉方面获得积累所需要的巨大艰辛和耐心。前者是一种销售知识和技术的模式,旨在提高技术能力。后者是一种销售资源、简单劳动力和以国内生产总值速度为目标的模式。

他们呼吁:不要放弃洗碗,而是坚持阅读。换言之,经济结构调整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必须是自主创新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河院士预测,中国经济将转向一个新的模式: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两轮驱动模式。然而,这也被视为一个信号,表明中国将在一定程度上“关闭”其技术,即迫使自己以艰苦的方式进行自主创新。

一些“零件”必须自己“钻孔”。一家相机公司的笑话可能说明了它的紧迫性:中国人一直很欣赏尼康的镜头设计和制造工艺,但日本人开玩笑说这是中国人唯一不能假冒的产品。

世界贸易组织的《2006年世界关税报告》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比较: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主要产业中,中国在农产品、水产品、纺织品、服装等领域,尤其是纺织品和服装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比日本和韩国高出两三个百分点。在钢铁、化工、汽车和机械领域,日本和韩国不相上下,但它们都把中国甩在了后面。差距最大的是汽车,日本领先中国超过2个百分点。

此外,报告还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家用电器、电器零部件和通用机械设备的生产有了相当大的增长。然而,中国在高技术含量的专用机械设备方面的贸易逆差为132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逆差为80亿美元,对韩国的逆差为16亿美元。

任崇浩认为,纺织服装行业的扩张是可喜的,但必须认识到,如果机械设备和电子技术没有核心技术,那么家电等领域的优势将很快消失,因为中国的家电是与其他国家的核心技术相伴而生的。

换句话说,没有这些关键的“部件”,即使我们赶上了科技的潮流,也很难利用整个高科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胡非常赞同这一说法,这就是为什么他自己花了10年时间专门研究“龙芯”。

媒体常说,中国的产业升级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进行的,具有国际化的特征。但是,胡告诉记者,材料和生产线等领域的高技术是一种“封闭”的研发,至少在国际市场上买不到。

今天,它不同于老一代科学家制造原子弹的时代。在一个芯片以毫米计、电路以万计的电子世界里,“逆向工程”方法似乎已经失败,但剩下的仍然是艰巨的。

一名丰田员工辞职后,他在网上发帖称赞日本人严谨认真。《邮报》提到,在日本公司中,他在R&D的权威比他的日本同事小得多。

让这位27岁的中国年轻人“难忘”的一个细节是,当测试产品和技术时,放在他面前的简单测试用例只是以编程方式教会他“研发工程师”应该一步一步做什么。

我们努力的方向已经摆在我们面前。现在我们没有其他捷径了。(原标题:没有核心“零件”可以撬动整个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