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浙大教授:树立正确的学术评价导向

科普小知识2021-08-01 21:22:35
...

最近,科技部和教育部相继下发文件,要求摆脱单纯论文、单纯SCI等不良倾向。这是我国贯彻民族教育大学精神的又一重要举措。这很重要也很及时。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学者在世界范围内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很少,我国创办并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的SCI学术期刊数量也很少,这反映出我国当时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不足。从那时起,有必要鼓励中国科学家积极探索并在国际上发表更多符合当时国情的英文SCI论文。随着时间的推移,SCI论文也成为衡量中国科技工作者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40年的努力,我国每年在国际高水平SCI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和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应该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之一。

随着各种鼓励和奖励措施的出台和实施,一方面有效地激励了中国科学家努力攀登和进入世界科技前沿;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措施涉及到各种利益,我国学术界也存在一些不利的评价取向,如“唯SCI”和“唯外国SCI”。与此相关的许多现象,如不良的学风、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对我国科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极为有害。

一般来说,一个科技工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及其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学术水平和造诣。一个国家SC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科技教育的实力。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水平SCI论文的发表数量和质量仍将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标志之一。因此,我们应该继续鼓励中国科学家在世界范围内发表更多更好的SCI论文,为人类的科技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科学创新是一项探索性和风险性的工作,科学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对学术水平的评价不应该是“一刀切”,不应该是“线性推导”,不应该只是“数字”,不应该只是“一票否决”,而应该建立和完善分类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学术评价取向。科学工作者还应该对国家、民族和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良好的科学作风。他们不应“为了发表SCI论文而发表SCI论文”,也不应有不适当的学风、学术不端、夸张、欺诈、剽窃等。由于相关的兴趣。

此外,一些评论,奖励,基金申请,职称晋升等。,对“国外SCI”过于迷信,很少提及“国内SCI”或“基本上不看”,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简化。事实上,不同领域的SCI参考文献的权重应该不同。在国防技术和工程技术领域,“唯科学”是完全错误的。即使在自然科学领域,由于科学探索有其独特的规律,它也不可能是“唯一的外国科学情报”或“唯一的影响因素”。此外,如果我们“一刀切”,只盯着国外的SCI期刊,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我国每年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许多科学工作者付出智慧和汗水,争先恐后地为国外做贡献。最后,出版结果的版权属于其他国家的杂志。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当然,由于目前我国创办的杂志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还不够,不可能马上让所有人都在国内期刊上发表最好的结果。但是,作为接力棒,我国应尽快确立明确的方向,加大引导力度,鼓励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在我们创办的科技期刊上逐步发表最佳成果,为国内杂志的推广和发展创造条件。

(作者是浙江大学教授,本刊记者陈彬采访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