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20次深潜“海洋中的珠穆朗玛”
新华社向阳红6月9日电“蛟龙”号已经20次潜入“珠穆朗玛峰”
新华社记者刘石平
当地时间1日16时43分(北京时间1日14时43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带着三名潜水器人员从马里亚纳海沟深渊返回水面。17时12分,“蛟龙”号回到向阳红09号科学研究船的甲板上,标志着今年马里亚纳海沟的最后一次潜水成功完成。
这是中国海洋38航次第三航段马里亚纳海沟作业区的最后一次潜水,也是角龙自2012年海试以来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的第20次潜水。
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是世界海洋中最深的地方,被称为“海洋中的珠穆朗玛峰”。事实上,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放入马里亚纳海沟也会下沉到海平面以下2000多米。到目前为止,只有三个人到达了10,000米的深渊。
自2012年以来,“蛟龙”号已经三次来到这里,先后完成了20次潜水,其中12次潜水深度超过6500米,成为世界上马里亚纳海沟载人最多的潜水器。
“2012年6月15日,“蛟龙”号的7000米海试在第一个潜在的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最大深度达到6671米,这是中国深海载人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当时,海上试验场总指挥刘峰说,第二艘潜艇在4天内完成,最大深度为6965米,“蛟龙”号是第一个坐在海底的。作为世界上类似的载人潜水器,它第一次成功地对6900米深处的海底沉积物取样。
同年6月27日,“蛟龙”号潜入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深度达7062米,成为世界载人潜水器能到达的最大深度。
四年后,2016年夏天,蛟龙回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与六次海试不同,“蛟龙”号任务侧重于科学目标,搭载科学家进行了九次最大深度为6697米的深潜。
在9次深海潜水中,采集了大量的深海海底水体、底栖生物、沉积物和岩石样品,为科学家研究海洋最深处发生的深海除气和高能生命、生命过程和生命演化、俯冲和板块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深海环境、深海生物和深海地质研究的发展积累了科学依据。
在这一段的五个深潜中,新华社记者完成了蛟龙号上的第一个深潜,这是记者在世界最深处的第一个深潜。接下来的四次跳水都超过了6000米,其中三次跳水超过了6500米。
“在马里亚纳海沟潜水期间,观察并采样了南、北坡的底栖生物群落,了解了海沟中特征物种的空间分布特征。获得了马里亚纳海沟不同深度的气密海水样品,为研究海底气体释放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样品。”这一飞行段的首席科学家彭晓彤说。
同时,“蛟龙”对马里亚纳海沟南北坡的岩石破碎带进行了观察和取样,了解了马里亚纳海沟底部基岩的基本岩石学特征和蚀变程度。对海沟底部的沉积区域进行了观察和取样,以了解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沉积特征。
“蛟龙在10天内完成了5次深潜,其中3次超过6500米,最大深度为6699米。该潜水器在整个阶段性能稳定。”中国船舶工业702研究所研究员程飞表示,这一段的第二次下潜成功回收了2016年部署的气密抽水机,这是全球首次部署6000米级潜艇设备一年,充分验证了“蛟龙”的定点作业和大深度搜索能力。
此次飞行的总指挥吴长斌说,蛟龙在马里亚纳海沟共潜水20次,不仅是最多的一次,而且在6000米以上的深度潜水16次,在6500米以上的深度潜水12次。这充分验证了蛟龙系统设计的先进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深锋科学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第一手样品和数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深锋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