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然科普

选而不修的尴尬:大学课堂通识课缘何变“水课”

科普小知识2022-02-24 05:34:27
...

铃声响了很久了。北京一所大学的大部分教室已经倒塌。只有少数坐在前排的学生仍然“强壮”。在新学期,记者走访了一些大学教室,发现与课程如火如荼的景象相比,许多学生“煞费苦心”去抢的通识教育课毫无生气。

选择而不修理的尴尬从何而来?一个原本由学生自己选择的、旨在激发他们个人兴趣的普通教育班,怎么能等同于一个"水上班"?挤出不该存在的水,我们从哪里开始?

选择而不修复的尴尬

根据培训计划,在大学的四年里,天津大学的学生张欣然必须完成147个学分才能毕业。其中,除了公共必修课73学分和中小学及大学专业必修课33学分外,她还需要完成专业选修课26学分和选修课15学分。

几乎每所大学都会发行一本“水课程书”。我的41个学分的重点是要有一个好的人生观,不要给高分,也不要说出老师的名字。”张欣然告诉记者,在选课季节,符合上述要求的课程总是会被学生拿走,而对于“要求高、评分严”的课程,每个人都“躲得有多远”。

“‘科学通史’通常不点名,考试抽关键分,分数好;“体育欣赏”包括点名、在课堂上看电影、学期结束时交论文……”记者登录一些大学论坛,发现这些在学生中流传和更新的“水上课程”对课程内容和分数分布有详细描述,有些甚至长达几十页。

“有些班级只是听名字不感兴趣。平时的课业压力已经很大了,所以选修课能轻松通过是件好事。”张欣然坦率地说,他很勤奋,没有旷课。"长期以来,选择必修课而不选选修课是一种传统."

一些学生选择不学习任何课程,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学习他们选择的普通课程,而许多学生没有从课程中学到他们想学的东西。

这个学期,来自北京一所学校的大二学生张林选修了一门“生活中的地理”课程,但没有选修几次,他就退出了:“我的专业是英语,我是一名零起点的学生。我认为这门课应该根据选修这门课的学生的基础进行适当的调整。然而,当我开始上课时,我觉得老师仍然在上专业课。大多数讲座都与气象和地质灾害有关。我觉得我离现实生活有点远。”

清华大学新亚学院院长甘扬认为,这些“水课程”是中国大学与世界著名大学之间最大的差距:“在大学里,所谓的“水课程”通常出现在非专业课程中。一般来说,专业课程是相对有保障的。绝大多数的专业课程,即使没有达到相对理想的状态,至少也有可能取消“水课程”。我们与世界精英学校之间的最大差距可能在于非专业课程,也称为普通教育课程。”

为什么普通教育变成了“水教育”

在新亚学院2016届学生的开学典礼上,甘扬说,学院过去所做的一切就是取消水上课程。

事实上,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识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早在2015年11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就成立了“大学通识教育联盟”。近年来,与新雅学院类似,复旦学院和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也相继成为我国高中通识教育的实验场。

一方面,是中国的大学在通识教育领域不断努力;另一方面,不购买教学内容的是学生。到底是什么问题?

“许多学生相信‘平均绩点’至高无上。许多人认为奖学金、担保、出国留学等等远比一堂课带给每个人的知识更重要。我绝对不能容忍我的低分。如果课程好但分数严格,我会参加,但我不会选择。张欣然告诉记者,“功利主义的课程选择”是大学生喜欢“水上课程”而不是“硬课程”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老师不重视选修课。许多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甚至脱离实际,因为人们只是简单地设置课程和开课,导致学生不愿学习。”从事学术工作十多年的长春某大学教师李征对这一现象十分无奈。“其他教师可以*选择课程来吸引学生。这种不标准的考试也会误导学生。”

此外,一些教师告诉记者,目前高校选修课的示范和评价机制过于简单。“现在开设什么选修课通常由教师或提供课程的部门决定,对学生群体缺乏严格的调查和论证。在课程评价方面,以学生评教为主,要求严格、难度较大的课程往往被学生放弃,形成恶性循环。"

甘阳认为,这是因为教学的基本思路有问题。“在长期专业主义的影响下,学生会认为‘反正这不是一门专业课’,他并不首先重视它。老师也会想,‘不管怎样,你不是我自己的专业学生,你不能爱上它,不管怎样’。最重要的是,在这些非专业课中,教师一般不敢对学生提出严格的学术要求。所谓的“水课”实际上是一门没有学术要求的课。美国大学中所谓的普通课程和专业课程有着相同的要求,需要你付出巨大的努力。”

建立评价退出机制,使课程“脱水”。

“良好的教育可以激发兴趣,培养品味。如果不能引起兴趣,这种所谓的教育只显示知识和技能,不触及学生的心理结构。”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副研究员艺鹭认为,必须在如何以及开设哪些课程方面做出努力。艺鹭说:“如果学生们感觉更深刻,逐渐接触到他们以前没有打开过的新世界,爬上他们以前没有站过的新高度来看问题,那么兴趣和意义就会产生。不是在激发兴趣的本质上努力,而是炫耀给予学生很大的选择*,这实际上是逃避教育责任。”

“我们应该砍掉一些现有的课程,而不是‘把普通教育放在一个篮子里,把所有的东西都放进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张亚群说:“对于今天的中国大学来说,有必要选择通识教育课程并改进课程内容。随着课程质量的提高,这对学生确实有帮助,吸引力自然会增加。”

许多专家建议,除了严格控制和精心设计课程开始之外,还应建立课程监督、评估和退出机制。

此前,复旦大学表示,将在新学期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重点清理一批不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包括一些由人开设或质量不合格的课程。开设新的高质量课程的教师也将获得高达几十万元的重奖。据了解,这也是国内高校首次集中清理不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北师大教育系教授李奇表示:“首先,要有一个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认真上课,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同时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不是为了满足工作量或学分要求而去上课。二是要有科学的评价机制,改变标准化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使教学成为一个探索、发现、碰撞和分享思想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处理和监督处理的过程。"

一些专家还告诉记者,一些高校已经制定了更为详细的教师评分标准,杜绝了教师的松绑行为,提醒成绩不符合标准的教师,保留课程作业和试卷档案,并定期检查是否符合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而不是投机取巧,取得好成绩,从而增加评分的公平感。”

艺鹭认为,取消“水课程”需要实证调查和科学评估:“在复旦大学,通过与大学核心课程委员会、模块领导、教师、学生和不同专业的毕业生进行深入讨论,我们开发了一个“高能课程:测量、诊断、评估和改进”工具,用于中国大学普通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该调查工具设计了11个核心可比指标和5个可选的高层次指标,可以从多个角度描述每门课程、每个模块和整个通用课程的教学质量。就调查数据的使用而言,“涌水指数”和“努力工作指数”是根据指数数据生成的。提倡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质量共同负责。直观筛选出几门高水平课程和“水课程”等低水平课程,并逐一给出教学支持和管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