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为什么中国没有文化崛起?

科普小知识2021-12-26 03:28:22
...

文化创造更多地与*权力下放、文化开放和文化独立这三个非经济因素相关。

文化创造更多地与*权力下放、文化开放和文化独立这三个非经济因素相关。这三个因素之一可以决定文化创造的出现。权力下放和开放导致文化的崛起,这是中国历史的经验。一个更关键的因素是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如果人格是独立的,任何因素,包括专制和贫困,都不能阻止文化的创造。俄罗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人均国民收入仍然很低,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都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但是有文化上的崛起吗?显然不是。中国的崛起和经济繁荣既没有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也没有让中国人民更加幸福。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越来越多的人感到非常愤怒。然而,这种现象其实很容易理解。人们必须问,除了经济实力,中国还能提供什么?它能给人们提供道德生活吗?它能为国际社会提供另一种文化或价值吗?

答案很明显。从内部来看,经济的崛起导致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危机。尽管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旧道德体系的瓦解,但新道德体系又如何呢?没有道德体系,社会就无法生存。从外部来看,缺乏一种有吸引力的文化和它所体现的价值体系,经济崛起通常被视为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或一种威胁。中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它也在努力推广自己的文化。没有新的思想和价值观,他们不得不求助于孔子,开办孔子学院。孔子学院被简化为学习汉语。管理孔子学院的人和从事其他媒体传播的人都不知道他们想要传播什么样的文化和价值观。

吴称中国今天的崛起是第四次。历史上,中国至少三次被认为是该地区最强大的国家,所以人们也称中国的复兴为“复兴”自从中国崛起以来,人们可以从其崛起的历史中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这个国家是如何崛起的?它是如何衰落的?

据王先生说,第一次兴起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即从秦朝到汉朝。在汉代,中国的影响达到了朝鲜半岛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汉朝周边的许多国家都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是丝绸、纸张、陶瓷以及陆军和海军的技术。在这个阶段,中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经济和文化。

汉朝以后的400多年里,中国被分成了几个小而不稳定的国家。然而,7世纪唐朝的建立宣告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唐朝的影响在将近300年的时间里传播到了日本和东亚的其他地方,当时中国与汉朝完全不同。唐朝的实力和外部影响得益于其高度的开放性。唐朝不仅在文化上是开放的,在政治上也是开放的。西方学者称之为“开放的帝国”。佛教的传播和北方游牧部落在中原的定居创造了一个具有高度世界性影响的新国家。高度开放也迎来了一个贸易和工业不断增长的时代。来自遥远国家的商人和旅行者带来的新东西不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也为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从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真正的黄金时代。

1368年,明朝建立,中国实现了第三次崛起,持续了大约400年。在此期间,儒家思想被重新确立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这比前两个要少得多,因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变得非常保守。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了这个国家的衰落。虽然明朝加强了防御,但它不断受到周围环境的攻击,最终被满族人征服。尽管*成立之初的清朝非常强大,侵略性更强,但其后的统治延续了明朝的保守闭关政策,最终走向衰落。1840年,当强大的英国进攻中国时,清*统治下的中国再也无力反击。

缺乏创新精神的崛起

中国今天的崛起,至少到目前为止,不像汉唐,而是更像明(清)王朝。既没有汉代的制度创新,也没有唐代的开放和文化崛起。唯一与前三次增长相同的是经济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军事力量的增长。尽管由于全球化,经济变得相当开放,但文化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虽然拒绝接受普世价值,但没有内在的文化创造力。

今天的中国崛起模式可能会重复明朝的悲剧,在国家真正崛起之前,明朝就开始衰落了。明朝在制度和意识形态上闭关锁国,使中国失去了成为海洋国家的机会。明朝是世界海洋世纪的开端。那时,中国在国家和社会方面都比任何其他国家更有能力成为一个海洋国家。郑和下西洋是国家能力的象征,而东南沿海“猖獗”的“海盗”则是民间海洋能力的象征。然而,如果没有意识形态和制度创新,在皇权保护下的巨大既得利益已经扼杀了中国通往海洋国家的道路。

文化崛起对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被大大低估了。汉唐的崛起在于文化,汉唐的最终衰落也在于文化。如果文化不能崛起,它肯定会对经济甚至政治产生严重的制约。从内部来看,没有思想的产生,就不会有制度创新,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封闭和衰落。从外部来看,没有思想的产生,我们就不能提供有吸引力的文化和价值观。如果只有经济崛起和相关的军事化,就会被视为“霸权”和“威胁”,从而恶化国际关系环境。

文化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主要因素是经济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虽然人们可以观察到经济和文化同时崛起的例子(汉唐),但也可以观察到经济崛起并没有导致文化崛起的例子(明代)。经济崛起和文化崛起并不一定相关。它们不是一回事。即使没有经济增长,也有文化增长。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许多伟大的思想和文化创造都是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进行的。

文化崛起的三个非经济因素

文化创造更多地与*权力下放、文化开放和文化独立这三个非经济因素相关。这三个因素之一可以决定文化创造的出现。权力下放和开放导致文化的崛起,这是中国历史的经验。在历史上,每次出现权力分立的状态,尤其是当皇权衰落时,文化似乎都在复兴。今天的人们不想通过国家权力的衰落来获得文化的崛起。相反,大多数人希望国家强大。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强大的国家力量的支持。然而,权力下放和文化崛起之间的关系确实说明了国家权力应该和不应该管理什么的问题。

集权和文化衰落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明朝的集权导致了文化的衰落。唐朝的*集权模式走向了文化的崛起。为什么?一是不同的集权模式,二是开放性。明朝政权深入文化领域。国家政权控制了文化。与此同时,明朝也实行文化“隔离”。唐朝的国家权力基本上没有涉足文化领域。唐代的文化场是一种典型的自治形式,形成了一个高度自治的文化“市民社会”。同时,唐朝是一个开放的帝国,它可以把外来文化融入自己的主流文化,同时它的文化也是完全对外开放的。

一个更关键的因素是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如果人格是独立的,任何因素,包括专制和贫困,都不能阻止文化的创造。俄罗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沙皇和共产主义*都没有阻止俄罗斯知识分子创造知识。俄罗斯知识分子在*下创造了辉煌的文学、艺术和哲学思想。中国知识分子在专制统治下创造文化的失败与他们对*的高度依赖有关。在中国历史上,西方从来没有所谓的“知识分子”群体,即把思维创造视为终身职业的社会群体。显然,要实现中国文化的崛起,关键在于调整政治与文化的关系。*从来都不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求*创造文化纯粹是空想。这并不意味着*与文化创造无关。恰恰相反。在中国的环境中,*决定着文化创造的成败:

首先是*权力的边界。唐朝*的边界并没有对文化创造造成很大的阻力,但明清时期抑制了文化创造。今天中国的*边界不像唐朝,而是像明清时期。中宣部和文化部的权力涉及文化领域的每一个角落。这些年来,这些部门没有进行实质性改革,只是简化了控制机制。文化领域*的全面覆盖也导致了文化领域的高度政治化和官僚化,使得文化创新的最原始基因完全不可能实现。

第二是*的政策。*的支持和反对将对文化的崛起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国际层面,*的政策是开放的或封闭的。开放导致了唐代文化的兴起,封闭导致了明代缺失文化的兴起。中国的现象是*在控制上花费太多资源,在创新上花费太少。即使投入创新资源,也是*认可的文化领域。但现实是,在任何社会,*官员很少理解文化创新。

中国最荒谬的现象是,*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往往走向反面,导致它所支持的文化事业的衰落。佛教领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无论在政策还是资源方面,*都大力支持佛教的发展,导致佛教内部普遍腐败。这同样适用于文化领域,如文学艺术、文学等。事实上,*的支持导致了这些领域不可避免的衰落。逻辑很简单:一旦这些群体依靠*生存下来,他们将失去进步的动力,结果必然是衰落。其他国家也有*支持文化事业,但他们必须让专业人士通过权力下放来做到这一点。这种权力下放的方法不一定会导致文化的兴起,但也不会导致衰落。在中国,*也会下放权力,但目标往往不是文化本身,而是通过政治手段实现政治目标。

*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导致了一种两败俱伤的局面。*对文化的控制导致了大多数人对*的高度依赖,结果是文化的衰落。对于那些想保持一定独立性的知识分子来说,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对抗*,创造另一种与*相对的文化和一种过度政治化的文化。挑战政治现状已成为这一群体文化创新的重要资源。很容易理解的是,这种文化创新(无论是宗教、艺术还是文学)在中国本身并不被*接受,而且往往会被排除在外,而在西方,它们受到人们的称赞,称之为中国文化的崛起。如果我们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本身从事的文化创造,还是*为了对抗政治现状而从事的文化创造,都很难走向文化的崛起。

事实上,*的政治化和反政治现状的政治化都在最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国的文化崛起。政治应该只是社会的一小部分,社会的大部分空间是非政治性的。即使是集权和专制,只要*有界限,文化创造仍然有巨大的创造空间。

毫无疑问,中国要想走唐朝的崛起之路,避免走明朝的崛起之路,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文化*改革,把文化从政治中解放出来,把官僚和文化从政治官僚的过程中解放出来。只有“把权力关在笼子里”,中国文化才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