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然科普

美重新定义系外行星潜在宜居条件

科普小知识2022-01-25 10:13:17
...

每日科学(法新社)——美国科学家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写道,他们首次将外行星的大气化学纳入模型,研究了M矮星周围行星的可居住性,重新定义了外行星潜在可居住性的条件,并减少了搜索的外生命目标物体的数量。

据我们所知,液态水的存在对于行星上的生命繁衍非常重要,这意味着行星必须位于恒星的“可居住区”——行星和恒星之间的距离合适,因此液态水存在于其表面,但最新的研究进一步定义了这一点。

根据13日《新闻周刊》网站上的报道,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把重点放在了围绕M矮星(红矮星)运行的行星上,这些行星占据了宇宙中大约70%的恒星,是相对较冷且较暗的恒星。围绕M矮星运行的行星被认为是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地点。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首次将气候模拟与大气化学和光化学结合起来。

研究表明,来自这些恒星的辐射量对围绕它们运行的行星的可居住性至关重要。例如,他们发现围绕发出大量紫外线辐射的恒星运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蒸发而损失大量水分。

此外,许多位于恒星可居住区的行星实际上可能无法维持生命的存在和繁殖,因为它们的臭氧层非常薄。这意味着一些以前被认为适合居住的行星可能遭受了太多的紫外线辐射,因此很难在它们的表面维持复杂的生命。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西北大学的霍华德·陈(Howard Chen)表示:“3D光化学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提供加热或冷却,这将影响行星系统的热力学,甚至可能影响行星系统的大气成分。其他研究较大行星的光化学模型,如木星,已经表明在研究行星气候时不能忽视化学反应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发现可能会对寻找外星生命产生重大影响,并帮助科学家缩小目标范围。计划于2021年发射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能够进一步探索这些目标,并揭示与系外行星特征相关的复杂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