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关于印发《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的通知

科普小知识2022-03-17 05:06:43
...

《[2020年银行法大纲》第1号

国家科学素质计划实施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办公室(科协),*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办公室(科协):

现将《2020年全国科学素质行动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贯彻执行,确保2020年国家科学素质任务圆满完成。

国家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办公室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代印)

2020年4月20日

2020年国家科学素质行动要点

2020年是打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役和摆脱贫困决定性战役的一年。今年也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结束的一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坚持新时期*中国特色*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牢牢把握“四个自信”,实现“两个维护”,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坚持目标, 以问题和效果为导向,着力解决不平衡和不足问题,为创新和发展播下沃土,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服务,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第一,在*中国特色*新时代的指引下,我们将为全社会的创新和发展播种肥沃的土壤。

(一)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科普能力现代化

1.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推进*新时期中国特色*的深化转型,把握工作的正确方向,不断提高推动工作跨越发展的能力。(成员单位)

2.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鼓励和引导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协助建设新时期文明实践中心,在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建设*先进文化、优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成员单位)

3.探索建立国家突发事件科普快速反应机制,努力将其纳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党政部门、学术团体、权威专家、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多主体协同发声机制。将科普与舆论引导、政策措施宣传相结合,规范声音渠道,消除虚假信息,减少信息超载。建设应急科普中心厨房,完善应急广播平台,打造和汇集高质量科普内容。(中国科协、中宣部、急诊部、卫生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教育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气象局、地震局)

4.建立全国“辟谣科学平台”。充分发挥权威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团体的作用,团结各相关责任部门,充分利用好“科普中国”、“科普否定平台”和各部门权威的科普信息平台。建立应急科普资源库和权威专家库,及时跟进媒体意见,关注公众关注和突发事件,快速发声谣言,澄清事实,定期发布科学谣言清单,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中国科协、中宣部、急诊部、卫生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中国科学院、气象局、地震局)

(二)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5.推动超越知识价值层面的科学普及,注重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的社会培育。我们要弘扬求真务实、不懈探索、勇于创新、包容包容包容、宽容失败的科学精神,充分展示科普的多元价值。(成员单位)

6.宣传和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防控新皇冠肺炎疫情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界的生动实践、宝贵经验和优秀典型。在各种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中,科普宣传是围绕国家战略、区域发展、重大科技成果等进行的。,宣传的时间、力度和效果都得到加强。我们将把科学精神推广到学校、社区、村庄和企业。(成员单位)

7.大力宣传和报道优秀科技成果、学科最新进展和重大科技成果,特别是病毒学、流行病学、医学、药学等与新发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的科技成果。加大科技领域的时代模范和“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学习和宣传力度。发扬中国科学家胸怀宽广、真诚报国的精神。以抗击疫情为生动教材,弘扬科学家精神,塑造科技界形象。展示科技界在服务决定性战斗和抗击流行病方面的杰出典范。巩固和加强思想(*宣传部、科技部、教育部、卫生委员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中国科协)

(三)深入开展主题科普活动,促进社会和环境文明和谐

8.围绕人民关心的卫生防疫领域,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根据新皇冠肺炎疫情的总体情况,开展5.30科学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科学活动周、中国科学院科学节、世界艾滋病日、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世界无烟日、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海洋日、科普文化千家万户宣传、健康中国旅游、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质量月、全国安全用药月等科普活动, 中国航海日、全民健身科学志愿者服务神舟旅行等科普活动将统筹开展。 (成员单位)

二、加强分类指导和准确政策,狠抓重点群体的科学素质

(一)落实青年人的科学素质

9.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推进科技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拓展交流渠道,丰富网络教育内容资源。(教育部)

10.促进青年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深入实施“中学生人才计划”,做好“小科学家明天”奖励活动和全国青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发现、选拔和培养机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充分挖掘图书馆、实验室等内部资源,整合青少年宫、科技馆等外部资源,充分利用中小学生研究实践教育基地(营),加强科学精神、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家庭教育科学化水平,加强农村学校科技辅导员培训,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防疫、心理咨询和健康生活等志愿服务。(教育部、科技部、共青团*、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12.实施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推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统筹开展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和“青年创造”等活动。(教育部、共青团*、中国科协)

13.广泛组织开展学校科技节、公众科学日、红领巾科技协会、“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大学科学营、求真科学营等活动。“梦想成真”蒲公英、“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走进校园”等主题活动将继续开展。积极推进科技场馆、博物馆和科普大篷车进入校园。增强科普和教育互动项目的吸引力,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梦想。(教育部、科技部、交通部、文化旅游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科学院、文物局、共青团*、中国科协)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4.实施《提高农村地区农民科学素质实施方案》(2019-2022年),对产业扶贫领导、新型农业管理和服务实体经营者、返乡创业人员、专业育种人员进行深入培训,为农村振兴战略服务。引导各地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民培训基地,鼓励高等院校、农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展农民教育,扩大农村女*试点培训。(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教育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15.注重扶贫与帮助志愿者和智力相结合,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减少新一轮冠状肺炎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加大政策和资源倾斜,加强科普基础设施配置,实现移动科普服务全覆盖。深入开展科普扶贫,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等困难群体的关爱服务。(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政部、卫生和卫生委员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16.加强农村科普教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发挥农村中学科技馆和农村学校少年宫的作用,依托福利院、养老院等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消防、卫生、安全等领域的科普宣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民政部、农业和农村部、卫生委员会、急诊科、共青团*、全国妇联)

17.特别注意改变习俗,树立文明新作风,坚决破除吃野生动物的坏习惯,不断提高农民的精神面貌。充分利用新时期文明实践中心、基层党群活动中心等多种阵地,深入开展健康中国旅游、千村万乡环保科普活动、农村住宅推广、农民科学素质在线知识竞赛等科普活动。(中宣部、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政部、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和卫生委员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林业和草业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18.建立和完善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平台,充分发挥国家农业科教云平台、科普中国服务云、中国环保科普资源网、中国农业推广网、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农村科技网书店等功能。切实推进“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部、民政部、生态环境部、文化旅游部、卫生和卫生委员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气象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三)落实城市职工的科学素质

19.防疫控制、防灾减灾、安全生产、信息技术等教育培训。已经被广泛实施。振兴高技能人才的国家计划已经实施。开展了中国技能大赛、“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全国青年岗位专家和“青年先锋”评选等工作,以提升城市职工的整体素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委员会、应急司、市场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国科协)

20.深入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全面实施急需人才培养计划,建设一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继续开展*、*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专项培训。大力开展农民工梦想实现运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运动”、创业创新妇女运动等活动。,提高农民工的稳定就业和科学生活能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协)

21.认真落实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引导各地着力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和新型企业学徒制。将开展广泛的质量促进小组活动,以提高一线员工的质量素养和专业技能。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深入开展评选“大乡村工匠”、“最美工人”、“创新进取青年”、“聪明蓝领”、“女性功勋”等活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四)实施领导*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22.把新时期*中国特色*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把科学素质教育和科学决策能力纳入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计划。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引导各地各部门和*培训教育机构利用好*科学素质等教材,组织开发科技知识、科学素质培训课程。(*组织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中国科协)

23.在领导班子和领导*的综合考评中体现科学素质要求。注重培养基层*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增强他们执行党的决策、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等能力。在公务员考试中,要加强对科学思维、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考试。(*组织部)

24.抓好领导*科学素质教育和培训,合理安排频率和课程,做好各类领导*和公务员的科技讲座、科普报告等科普活动,引导和帮助领导*和公务员加强科学思维,提高管理能力,增强应对重大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科学决策能力。加强*心理健康培训,做好心理健康服务。(*组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三、深化科普供给方面的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一)实施科普信息工程

25.打造“科普中国”等鲜明品牌,推动高质量科普内容和传播服务的生产和融合,探索通过游戏等手段创新科普表达的有效途径,推动科普与宣传、文艺的融合(中国科协、中宣部、文化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

26.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多元化、高效、准确、包容的科普资源供给和科普服务推送渠道,推进科普中国E站等基层科普阵地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科普信息人才作用,实现优质科普资源的及时有效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文化旅游部)

(二)实施基础工程科技教育和培训

27.积极开展科技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加强青年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政策、方法和内容的研究,不断更新和丰富教材内容。加强科教教师培训,建立一批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推进培训课程资源建设。(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8.建设科技教育和培训基础设施。加强边远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中小学科技教育资源建设,不断丰富科技教育内容。(教育部)

29.动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社区学校、科技企业等机构积极参与科技教育培训,将青年科技活动纳入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的各个阶段。(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三)实施社区科学项目

30.深入社区开展科技、文化、安全、卫生、环保等活动,组织防灾减灾、安全技能、疫情防控等各类应急安全教育和培训。动员区内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开发开放科普资源,推动医院开展面向公众的卫生科普服务。推动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深入基层。(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科技部、民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文化旅游部、卫生卫生委员会、急诊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科学院、工程院、气象局、地震局)

31.推进社区科普工作纳入城乡社区治理总体布局,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资源整合,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有效加强社区科普服务。进一步推进公益性社区科普服务站、科普中国社区e站、科普学校和科普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和人员建设,提高科普志愿者服务水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民政部、*组织部、*宣传部、共青团*)

(四)实施科学基础设施项目

32.完善现代科技馆体系。我们将继续推进科技馆的免费开放,改善科技馆的管理和运营。鼓励各级科技馆和各类科普场馆对参与抗击新皇冠肺炎疫情的医务人员及其家属免费开放。加快农村中学科技馆、农村学校少年宫等科普设施建设。加强科普展品的研发、展示和教学活动的服务水平以及科普影视节目的创新能力,促进实体科技馆与移动科普服务的联动与合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财政部)

33.实施“高端科研资源推广”计划。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科普功能。推进科技场馆与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宫、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对接。鼓励符合条件的科技网站、重大项目、重点实验室和科技企业研发设施向社会开放,大力建设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文化旅游部、交通运输部、林草局、气象局、地震局、文物局、工程院、共青团*、中国科协)

(五)实施科普产业援助项目

34.办好中国科幻大会繁荣科幻创作。完善科技文化融合发展机制和科幻产业发展政策,推进国家科幻产业标准制定。(中国科协、中宣部、科技部、文化旅游部、中国科学院)

35.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产品多元化开发和营销机制。实施国家科技创新产品培育计划。搭建科普创意产业交易平台,办好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会和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宣部、文化旅游部)

(六)实施科技人才建设项目

36.加强科普人才建设的政策研究。推进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民委研究生培养中开展科普学分制试点。开展科普组织管理、科技教育、科技传播、科普活动组织、科普管理等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37.发展和扩大科学传播专家队伍,建立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在中小学、科普场馆和青年宫,将设立专职青年科技辅导员,推进“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工作,加强双语科普人才培养,并实施一系列防灾科普讲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共青团*)

38.执行与志愿服务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推进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发展科技扶贫志愿服务。动员和组织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气象信息员等。担任科普人员。建立和完善科技志愿者评价和激励机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农业和农村部、气象局)

四、编制面向2035年的国家科学素质规划纲要,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39.全面推进2035年国家科学质量行动计划编制。开展第11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纲要》监督评估。在总结《纲要》实施成果的基础上,制定2035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构建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评价体系新时代,提高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能力。(成员单位)

40.加强平台成员单位之间大规模合作的工作机制。形成顶层设计和平台建设的战略合力,提高全民科普动员能力。我们将鼓励各级*积极承担主要责任,确保政策和资金得到有效保护。(成员单位)

41.提升中国公众的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建设,营造社会化科普生态,组织开展重大科普活动,设立专项社会基金,选择社会化科普奖项。动员全国社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医疗机构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履行科普的社会责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42.推动建立世界公众科学素质提升组织,研究和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国际评价标准,开展“一带一路”科技文化交流,办好2020年世界公众科学素质提升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