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蟑螂在什么情况下会跑得更快?

科普小知识 2022-05-25 07:12:29
...

当单独跑步或有同类在场时,哪种情况下蟑螂能跑得更快?你可能认为这个问题毫无意义,但一位心理学家已经在实验中对其进行了测试:观众对表演的影响与任务类型有关。

蟑螂在什么情况下会跑得更快?

来源:皮克斯拜

一项研究通过实验证明了旁观者对个人表现的影响。它认为,如果任务熟悉或容易,其他人的存在将促进任务的完成。如果任务新颖或困难,其他人的存在对任务的完成有威慑作用。这项研究被社会心理学界视为经典,尽管实验的对象是蟑螂。

在三水写一篇文章

编辑齐亦银

当单独跑步或有同类在场时,哪种情况下蟑螂能跑得更快?你可能认为这个问题毫无意义,但一位心理学家已经用实验对其进行了测试,并证明了他的理论,即观众对表演的影响与任务类型有关。

似乎没有人调查过从蟑螂身上得出的结论是否能延伸到人类身上。半个世纪以来,这项研究一直被视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直到最近,一个团队重复了这个实验,引发了新的思考。

1969年,波兰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扎琼克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这项关于蟑螂的研究。Zarontz设计了不同难度的实验装置(见下图)。利用蟑螂避光的特性,他观察了蟑螂从被强光照射的通道逃到通道另一端的暗箱需要多长时间。一些设备增加了透明的“盒子”,让其他蟑螂也能看到它们同伴的表现。

蟑螂在什么情况下会跑得更快?

扎伦兹设计的一种特殊装置。资料来源:《蟑螂》中社会地位的提高和表演水平的提高

Zarontz等人比较了蟑螂在不同条件下逃逸到暗箱的时间,发现在简单的直线通道中,同伴的存在会缩短蟑螂逃逸到暗箱的时间。在复杂的迷宫通道中,同伴的存在会延长蟑螂逃到暗箱的时间。

观众对表演的影响似乎不是固定的。然而,扎伦茨认为,这一研究结果为社会推动的内部驱动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当任务相对简单时,观众的存在会使个人表现得更好;当任务更困难时,观众的出现会使个人表现更差。

虽然利用动物进行心理学研究并不罕见,但蟑螂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实验对象,扎伦兹也没有解释为什么他会这样做。这项研究之所以在学术界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是因为它触及了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他人的存在会让个人的表现变得更好还是更差。

早在1898年,心理学家诺曼·特里普特通过实验发现,当其他人在场时,人们骑自行车的速度比他们独自一人时要快,而且感觉不那么费力。他人的存在导致个人活动的效率提高。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促进,也称为社会促进。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运动员在集体清洁时需要拉团队或者感觉更投入。

然而,一些研究者发现了相反的现象,即他人的存在会使个体表现更差,这就是社会损害现象,也称为社会抑制。例如,当你正在写一篇文章时,附近的人可能会让你心烦。

在反对证据的影响下,研究者对社会促进的兴趣在20世纪30年代逐渐减弱,甚至在20世纪40年代消失。直到1965年,扎伦茨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社会促进》的著名论文,并提出了社会促进内部驱动的驱动理论,这再次引起了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关注。扎伦茨提出,个人做出某种反应的倾向程度(e)是反应的习惯强度(h)和内部驱动力水平(d)的乘积,即e = d * h。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任务是熟悉的或容易的,那么其他人的存在对任务是有帮助的。如果任务新颖或困难,其他人的存在对任务的完成有威慑作用。

内部驱动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几乎占据主导地位。它为看似矛盾但真实的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到1969年,扎伦茨等人以蟑螂为研究对象,首次用实验来验证这一理论。这项研究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经典,在心理学教科书、高度引用的文章和百科全书中被广泛引用。

最近,德国吉森大学(JUST US-LIE BIG-UNIVITT GIEN)的艾玛·哈尔曼(Emma Halfmann)和其他人试图复制扎伦茨和其他人1969年的研究。这篇论文发表在《心理科学》杂志上。

哈夫曼和其他人认为,在扎伦茨和其他人1969年的研究中,仍有改进的余地。首先,他们只使用了40只蟑螂作为实验对象,这对于一个2×2的设计实验来说有点太小了。第二,在与个体情境相对的社会情境中,扎龙茨等人没有有效区分合作生产效应和受众效应。受众效应是指群体或群体外的个体对群体内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例如,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标准受到观众的影响。协同效应表明,如果有其他人在场进行同样的活动,各方的表现将会得到改善,例如,与单独完成任务相比,与他人相乘的表现更好。

哈夫曼等人将样本量扩大到120只蟑螂,并严格按照Zarontz等人1969年的研究进行了重复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简单的直线通道还是复杂的迷宫通道中,其他蟑螂的存在都会延长蟑螂逃入暗箱的时间。扎伦齐的实验结果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作者认为,蟑螂的物种差异可能是其多次失败的重要原因。由于无法找到1969年研究中使用的东方蟑螂(Blatta eastersia),这项复制研究使用了死蟑螂(Blaberus craniifer,因其头骨状图案而得名)。然而,考虑到这一假设被认为适用于从小鼠到人类的不同物种,用不同的蟑螂重复这一失败有点不合理。

此外,Haffman等人认为,在过去由社会推动的相关研究中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即在类似研究中,具有正面结果的论文比具有负面结果的论文更容易被接受和发表。

当“蟑螂实验”一再失败时,内部驱动假说意味着什么?事实上,1969年Zarontz等人的研究可以被视为一种侥幸——它是理论实验验证的开始,但今天看来,它可能只是理论的一个小支撑点。随后的研究者们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做了大量的探索和验证。这个“蟑螂实验”并没有完全建立和延续社会推动的内部驱动理论。

因此,尽管重复实验未能获得与1969年完全相同的研究结果,但内在驱动力理论在社会激励研究中仍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旁观者会让我们表现得更好还是更差,这受到任务类型、任务难度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仍在修订这一领域。此外,今天选择的实验动物也有更成熟的规格,研究人员也将更多地考虑不同物种的差异。

原始研究:

扎容茨,雷博,海因加特纳,美国,和赫尔曼,欧洲。(1969年)。蟑螂的社会性增强和行为障碍。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杂志,13(2),83-92。https://doi.org/10.1037/h0028063

重复研究:

艾玛·哈夫曼,简·布雷德和简·亚历山大·豪斯。(2020年)。复制方法:扎容茨、海因加特纳和赫尔曼(1969)的社会促进研究的预先注册的直接复制。心理科学。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20902101

在什么情况下蟑螂能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