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之城:两千年蜀锦传承与成都锦官城
中国古代丝绸的历史非常悠久。四川巴蜀的祖先很早就种植桑树和养蚕。古蜀国最早的君主被称为“蚕丛”。如果说"舒"一词的来源是甲骨文,那么有一种说法是,它也被解释为蚕虫,代表着这个地方是手工编织的起源之一。蜀锦是古代丝织品中的高档织锦。今天,许多人都知道四川成都有一个绰号叫“锦官城”,这是因为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句名言。但是,蜀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成都为什么被称为金冠城,蜀锦在历史上的演变和作用,今天都值得深思和探索。
精致的蜀锦
成都何时开始生产蜀锦?
古代丝绸的历史非常悠久。四川巴蜀作为中国古代丝绸的发源地之一,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话题。就像古代的传说一样,教人种桑养蚕的蚕丛是一个古老的蜀国,毕竟它是一个传说。同样,轩辕黄帝的妻子雷祖教世界旋转也是一个传说。关于雷祖故里西陵在哪里,众说纷纭。然而,一个是今天江油市的盐亭县。她也是一个古蜀。
这个古老的传说不能被视为一个确定的历史事实,但它可以解释四川与丝织起源的关系。此外,早在古代印度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丝绸就通过以四川和云南为重要媒介的南方丝绸之路出口。秦汉统一前南方丝绸之路的形成也是一个客观事实。
锦缎作为一种高级丝绸,并不是四川独有的。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师朱启钤在他的《丝绸刺绣笔记》中写道:“春秋末期,蜀国还没有到达中国,郑、魏、齐、陆等都曾生产过织锦。”文章接着说:“蜀锦自魏晋以来,蜀锦在中原地区开始兴盛起来……”西汉时,蜀锦品种因其品种繁多、品质优良,已在中原及海外市场销售。三国时期的蜀汉时期,乔州在《易州志》中写道:“锦缎已织成,洗于河中,字迹清晰,盛于世”。从汉代到三国,蜀锦一直遥遥领先于国内的优质丝绸产品,成为中国优质丝绸产品的代言人,也在历史上树立了一个高峰。
今天的成都锦里
三国蜀汉时期,丞相诸葛亮将蜀锦生产置于重要地位。蜀锦不仅是对外贸易的商品,也是军费的来源。《太平玉兰》引自《诸葛季梁》:“今民穷国空,敌之资独金耳”。据资料显示,成都聚集了76000名织锦者,到蜀汉灭亡时,仍有200000件蜀锦库存。虽然三国当时互相敌对,但蜀锦的贸易并没有像蜀汉和曹魏那样停止。像曹睿这样的君主和贵族在生活中提倡奢侈,但他们非常喜欢蜀锦。虽然北伐时贸易中断,但许多曹、魏商人仍冒险走私大量蜀锦。有时贵族们对蜀锦有很大的需求,曹、魏*会向吴购买蜀锦,即使能满足吴的差价。吴栋从刘备进入四川后,双方开始了蜀锦贸易。刘备攻打吴后,双方一度敌对,但诸葛亮与孙权恢复良好关系后,贸易成为支持经济的重要渠道。
通过以上事实,我们已经可以了解蜀锦在古代的主要功能,其中大部分是用于贸易,但在变相,它是用于皇帝和贵族的印章和体现豪华。毫无疑问,能穿蜀锦的人都是高贵的官员。
看到许多赞美蜀锦和其他高级丝织品的古代文献,以及它们在历史上的流行,并不意味着这些高级丝织品的流行程度很高。相反,古代丝绸基本上不在民间流通。虽然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大量的人参与丝绸生产,纺织技术也非常普及,但是很少有人买得起丝绸。大量普通百姓生产各种各样的布帛的原因是它们主要以税收的形式提供给*,特别是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当时实行的是租佃制,一种是交粮,另一种是交布帛。
从古至今,蜀锦一直是长城以外各国进行官方贸易的主要渠道。正如许多史料所提到的,无论是北方的草原之路还是南方的海上之路,丝绸之路的贸易都是一样的。例如,蜀锦在西域一些国家很流行。例如,当张谦去西域时,他看到了那里流行的蜀锦。如金鞠果发现的著名国宝级文物“东方五星出锦保博”,是汉代蜀锦的一等品,体现了“五色轻丝”的高超技艺,是唯一的实物证明。
著名的“五星出东方”是汉代蜀锦工艺的一个范例。
南北朝以后,唐代蜀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至今仍主要用于锦缎和商业织锦。蜀锦进一步传播到日本、高丽、新罗和波斯。唐代蜀锦保存至今,有多种群纹、红狮凤纹织锦。北宋再次建立了以贸易出口为中心的京师金朝。尤其是南宋半个朝代的繁荣,仍与蜀锦的畅销有关。自元明以来,品种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这可以从元代的金淑谱中看出。
第二,金冠何时出现?成都=金冠城?
成都织锦生产的悠久历史几乎没有争议。然而,有两个版本的时候有一个织锦的官方,但这两个版本并没有完全分开。一个相对不受欢迎的解释,因为四川蜀锦在先秦时期是众所周知的。古人用流经成都的河流来洗织锦。颜色明亮,人数很多。这条河常常像织锦一样色彩鲜艳。传统上,流经成都的这条河叫做锦江。
公元前316年,秦会文派张仪、司马错等人去攻巴蜀。不久,张仪和张若淑参照咸阳城修建了成都。鉴于古蜀以养蚕和纺织闻名,它是一个富裕的地方。秦占领巴蜀,奠定了中原六国的基础。因此,张毅所建的成都城原本就是一座商业特色突出的城市。锦官设在伊犁桥以南,管理蜀锦的织造,蜀锦就是在成都发展起来的。因此,这种说法认为,金官早在战国末期就出现了。
虽然这种说法的真实性不能完全确定,但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西汉时期张谦出使西域时,确实看到精美的蜀锦在国外流传。蜀锦传入西域的客观证据也是凸显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依据。西汉时期,由于张謇的外交使命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汉武帝开放疆域多年。为了通过丝绸贸易来丰富国力,进一步增加蜀锦的生产和经营,并重新建立金冠,在西汉中期将金冠制度化可能更有说服力。
成都天惠镇老关山汉墓提供了秦汉纺织机械的证据。
然而,另一个流行的说法是,在三国时期,蜀汉在成都设立了一个织锦官员,集中管理织锦工匠。从汉代到蜀汉,成都的织锦手工业特别发达。南北丝绸之路不断输给外国,蜀锦的声誉是众所周知的。蜀汉在这三个国家中是弱小的。蜀锦是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支持的主要商品。因此,专门设立了“锦官”来集中织锦工匠进行大规模的蜀锦生产,并建立了一个特殊的城市来保护蜀锦的生产。它被称为“金冠城”,后来简称为“金城”。
南朝梁肖人李颖在《益州集》中写道:“晋城流往益州之南、鞭挞桥之西的江南岸。过去,蜀国是晋国,也是晋国。它叫金利,这座城市还在。”显然,成都确实为蜀锦的生产开辟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具体地说就是位于成都南部李晶的锦官城。事实上,它与今天的李晶并不完全一样,而是在旧南门桥以西的一个区域,而金官关的官职是模糊的,关于“流向江南岸”。根据《成都市街志》等书的考证,推测从今金里背至百花潭一带均属金官城,金官署可能位于成都以南某处,具体位置可能在成都以南武侯祠与百花潭公园之间。
据资料显示,“金冠城”南部的织锦作坊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官办织锦作坊。成都的东南部一直延伸到双流华阳。还有许多民间手工艺织锦作坊。简而言之,成都南部是最集中最繁荣的地区。后来,为了方便官员和商贾出行和运输蜀锦,晋国专门设立了关彝。它是成都历史上最大的邮政站之一。它可能位于著名的九雁桥地区。附近的码头也是古代成都最大的锦江码头。著名的古诗词《自王君驾船下宜州》就是从成都东南的码头开始的。
到了唐朝,巴蜀和成都的工商业已经繁荣起来,声称“促进一个,造福两个”。巴蜀是支撑长安和洛阳的经济中心。因此,唐玄宗、唐德宗和唐僖宗在遇到危险时逃到了四川。杜甫的名句《花重金冠城》因其一贯的现实功过而流传千古。他住在成都市西部的浣花Xi地区,可以看到当时锦官城美丽的环境。唐代成都的荷花因金冠而闻名。
杜甫是一个喜欢花草的人。他在他的茅草屋周围种了所有的树和花。他到处向别人要种子,所以他把当时在城市南部盛开的花朵上看到的写了下来。然而,成都并不是指整个成都,就像杜甫的另一句话“在丝绸之城附近的深松林里”指的是城外纪念诸葛亮的祠堂。然而,直到第五代后主在皇宫所在的皇城周围种植芙蓉花,成都才被称为“芙蓉”。
成都的浣花Xi是古代织布机织锦缎的地方。
唐朝的蜀锦在新罗、高丽、日本等地也很流行,特别是在日本,那里专门流传着“蜀锦”的独特名称。京都的正仓院和正龙寺里有许多高档精致的蜀锦。从贞观时期开始,古代书法“写锦”流行,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集》。
当时,宜州大兴台巡检院院长窦设计的一批蜀锦图案,被唐代宫廷作为内库织锦的标准图案。窦是蜀锦织造的一流专家,早年为秦李世民家族的一员。但他不是四川人,而是关中一个显赫家族——窦家族的一员。据说他的父亲窦康是窦的妻子李园的堂兄弟。窦广泛吸收西域图案技法,以对称图案为基础,设计出许多精美的款式,一直流行到晚唐。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录》中记载,曾受命于宜州大观园检查修缮的“窦时轮”,创造了瑞金宫帛和张彩旗礼,蜀人至今称之为凌阳公模。唐太宗在位时,内谷瑞金从他的老师关那里创造了雉鸡、斗羊、飞凤和鱼鳞,流传至今。”后来,这种蜀锦在吐鲁番、*、都兰、青海等地出土。例如,*出土的国宝、《东方五星出锦保博》和《黄色连珠龙纹》都是优秀作品。例如,成都天惠镇老关山汉墓中的五星织锦就是不久前用汉代织锦机复制和修复的。朱利安龙文后面清楚地写着“静云元年(710)双流县”的字样,这可以证明蜀锦的流行。当时,唐朝的大部分贵族妇女都以“凌”为时尚。
唐玄宗以后,四川的生丝产地以周国(今南充)和保宁(今阆中)闻名。成都主要生产锦缎,如贡品彩色背心,在长安每件价值100金。晚唐时期,南诏多次骚扰成都,强行带走了许多蜀锦工匠,使蜀锦在南诏地区广为流传,客观上扩大了蜀锦和纺织技术在云南民族地区的传播。
蜀锦在宋代仍然繁荣。每年的十二月中旬,四月被专门称为“锦市”。不同的织锦被制成不同的种类。贡品以不同的模式和标准生产,用于市场马匹的模式也有所区别。《松石渔父志》记载了各级官员使用的各种织锦。例如:“在秘书处、红衣主教、皇室和将军的领导下,世界充满了幸福和辉煌。三个秘书,学士学位,中层经理...秘书们,马车的首领和上面的人,都被雕刻成四盘精美的锦缎。第三副司令,法院法官,黄狮子和大锦缎...所有七个。”蜀锦是普遍使用的。上元节穿的“灯笼锦”在北宋流行了一段时间,暗示着粮食和蜀锦丰富的好兆头。传说仁宗的张贵妃穿上了皇帝非常喜欢的灯笼锦。贵妃借此机会告诉仁宗,它是由著名官员文彦博设计的。仁宗非常高兴,进一步提拔了文彦博。这个故事记录在梅的《碧云翔》中,因为的父亲是文彦博家的前客人。为了帮助文彦博,他提议用蜀锦取悦皇帝。
宋代流传的花锦反映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
文彦博的故事也标志着蜀锦众多文人士大夫审美风尚的开始。宋代蜀锦的一些风格开始发生变化。最著名的是“流水落花锦”。李煜的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似乎主要是由梅花和桃花的图案混合着波浪线构成的。这种蜀锦一直流行到明朝,其他地方的织锦被大量复制。也是从宋代开始,蜀锦被作为基准,其他地区的织锦开始兴起。例如,在宋织锦的旗帜下,江南地区的纺织工业,尤其是杭州和苏州,是南宋的主要焦点。蜀锦技术得到充分借鉴,迅速崛起,成为宋代织锦的代表。然而,它的美学和技术基础是蜀锦。正如南宋大诗人陆游在《登高子城晚》中所言:“金鸡玉工不知有多少,夜深人静,穷巷闻吹笙”。
到了清朝,四川的四川织锦和其他纺织产品都是这个国家的重要城市。尽管太平军曾经占领江浙十多年,但它也向海外出售大量生丝和丝织品以赚取利润。清朝将“织造厂”(著名的江南织造局,曹雪芹的祖先建立)迁至成都。根据光绪年间的《清代续书通鉴》,成都有2000间电脑房,10000多台织布机和40000名织工。丝绸占四川总量的70%。成都主要生产锦缎。有“晚清三绝”的“月华”、“玉思”、“芳芳”织锦。
四川的手工纺织业,在大量西方机器布进入后,一度引发了著名的土布与洋布之争,一度受到很大冲击,并跟随历史潮流进入以缝纫机为代表的机器时代。
下一篇:白领需了解的8个坐姿“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