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获2014国家最高科技奖
2015年1月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2014年全国科技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院士于敏,“两弹一星”的功绩,获得201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主席给他颁奖。在24位著名科学家获得这一荣誉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每人获得了500万元的奖金。
说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99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根据规定,国务院设立了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国家主席签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决定。获胜者的奖金是500万元。
在这些奖项中,每年最高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不超过两个,这是中国科学技术的最高荣誉。24位著名的科技专家曾经获得过这一荣誉。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公布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评选过程,要赢得这一桂冠,必须经过大量筛选。评选过程如下:省*、国务院有关部门或最高奖项获得者的个人推荐——院士和专家咨询和评分推荐人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的遴选——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的审批——科技部的批准——国务院的批准——国家主席签署证书和授奖。
据了解,为确保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公正性,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每个评审委员会必须对自己的投票负责。出席会议的成员的三分之二多数才有效。
俞敏院士
于敏1926年8月16日出生于天津市宁河县。他于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原副院长。
于敏被认为是设计中国氢弹的人。他研制中国氢弹已经有30年了。他的名字直到1988年才被解密。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介绍,于敏曾在突破中国氢弹原理中解决了一系列基本问题,并提出原理和配置基本完整的假设,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后,他长期领导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它为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它在倡导和促进几个高科技项目的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简介
2000年冠军
吴文俊(1919.05 ~),男,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袁隆平(1930.09 ~),男,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2001年的冠军
黄昆(1919.09 ~ 2005.07),男,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王选(1937.02 ~ 2006.02),男,计算机应用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2002年的冠军
金怡濂(1929.09 ~),男,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3年冠军
刘东生(1917.11 ~ 2008.03),男,地球环境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永志(1932.11 ~),男,空间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
2004年获胜者空缺
2005年冠军
叶笃正(1916.02 ~ 2013.10),男,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激光陀螺研究所研究员。
吴(1922.08 ~),男,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教授。
2006年冠军
李振声(1931.02 ~),男,小麦遗传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7年冠军
闵恩泽(1924.02 ~),男,石油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吴正毅(1916.06 ~ 2013.06),男,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2008年冠军
王中成(1925.12 ~ 2012.09),男,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教授。
徐光先(1920.11 ~),男,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2009年冠军
顾朝浩(1926.05 ~ 2012.06),男,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孙家栋(1929.04 ~),男,航天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2010年冠军
史长旭(1920.11 ~ 2014.11),男,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
王(1924.11 ~),男,血液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2011年冠军
谢家林(1920.8 ~),男,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曾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87工程”加速器总设计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项目经理。他先后获得11项大奖,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
吴(1922.5 ~),男,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主持并参与了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并参与建立了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多个全国性学术组织。
2012年冠军
王(1938.11 ~),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雷达领域的“开拓者”,领导空军2000和空军200预警机的研制开发,突破100多项关键技术,获得近30项重大发明专利,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第九位。
郑哲民(1924.10 ~),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机械师,中国爆炸力学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力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阐述了爆炸成形的机理和模型规律,解决了加工火箭重要零件的难题,发展了一个新的力学分支——爆炸力学。
2013年冠军
张存浩(1928.2 ~),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化学激光器的创始人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创始人。长期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国际先进成果。
程(1918.8 ~),男,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奠基人和引导者,“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在中国率先对热力学内耗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基于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写了中国第一部固态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