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京大学团队发现新冠病毒存在两个主要谱系

科普小知识2021-12-07 19:04:40
...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记者金浩天)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陆健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崔杰研究组联合撰写的《非典-CoV-2的起源和持续演变》一文,近日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英文综合期刊《国家科学评论》上发表,对新冠状病毒基因组的演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读。该研究首次提出新冠状病毒有两个主要谱系,加深了我们从基因组水平对新病毒的认识,对新冠状病毒流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新冠状病毒及其相关病毒的系统分析,陆健和崔杰的研究团队发现,虽然新冠状病毒和蝙蝠冠状病毒鼠13的基因组总体上略有不同,但其基因组中中性进化位点的差异高达17%,表明新冠状病毒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很强的自然选择。通过比较新冠状病毒和马来穿山甲鳞冠状病毒的核苷酸,推测新冠状病毒及其分化不是最近的,这也表明新冠状病毒的起源可能更复杂。

基于对当时公共数据库中103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分子进化的系统分析,陆健和崔杰团队首次发现,根据两个高度连锁的突变位点(分别位于参考基因组中的8782和28144),新冠病毒可分为“L”和“S”两个谱系。对应于基因组中28144突变的氨基酸分别是亮氨酸(L)和丝氨酸(S)。在103个新的冠状病毒样本中,72个是“L”谱系,29个是“S”谱系。在另外两个样本中,一个病例可能是L和S谱系的混合,而另一个病例由于突变不属于这两个谱系。虽然“L”系谱比“S”系谱更常见,但进一步的分析表明,“S”系谱更接近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的病毒,表明“S”更古老。他们的数据分析还表明,新冠状病毒的L和S谱系不是由于碱基变化而新产生的,而是在病毒爆发的早期就已经存在。陆健说,“我们的研究从分子进化的角度加深了我们对新冠状病毒的理解”。

“我们之前的研究基于当时103个新冠状病毒基因组的完整序列,对分子进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获得了初步的阶段结果。下一步,我们将连接点和线,并根据临床数据和流行病学结果进行深入研究。”陆健研究小组正在深入研究世界上新的冠状病毒序列的变化趋势,并与广州医科大学和武汉大学的相关团队合作,将进化分析与临床数据结合起来进行进一步研究。“我们希望与更多领域的研究人员(如病毒学家和临床医生)进一步合作,通过结合更多的基因组数据、临床信息和实验数据来更好地了解病毒,在充分了解病毒的基础上找到最佳治疗方法,为制定科学的防疫政策服务,最终战胜疫情。”卢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