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控技术临床转化获进展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和清华大学航空航天研究所神经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据本报报道,近日,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与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神经调节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推动国家神经调节技术的临床转化和应用,建立国家术后神经调节程控标准化培训基地。据悉,此次合作是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不同部门“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项目,也是清华大学转化医学的又一成功案例。
据介绍,神经调节是一种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利用植入或非植入技术,通过电刺激或药物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或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目前,它广泛用于治疗运动障碍疾病(如帕金森氏病)。
这种合作是基于清华大学不同部门的优势资源,以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此次合作依托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神经控制技术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的临床神经外科医疗系统,为构建具有清华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道路进行开拓性和实践性创新。
据了解,清华大学主持的国家神经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围绕帕金森病、癫痫、抑郁症等疾病的治疗需求,针对相关神经控制植入装置研发和生产中的技术瓶颈,开展了能量传输优化、闭环控制、电极可靠性等技术研究和关键工艺试验,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经控制植入装置。,使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填补国内空白,打破美国公司在这一领域的独家垄断。
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努力,国家神经调节技术工程实验室也研制出了与高场强磁共振兼容的脑起搏器,记录了深部脑核的创新功能,如脑电图、变频刺激等。创新性地建设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远程程控网络,逐步实现了从并行到领先的跨越。
清华的神经调节产品之一“大脑起搏器”以质优价廉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技术领先和超越。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价格下降了40%~50%,为患者节省了2亿元的治疗费用。市场份额迅速上升,成为医疗领域的一个新的黑马品牌。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90多家医院进行临床应用,完成了3500多例植入手术,深受患者欢迎。
目前,清华脑起搏器还具有体外无线充电、网络远程参数调节和跟踪治疗功能。研发团队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世界范围内对术后患者的远程控制。医生可以利用网络和数据传输方式,通过特定平台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和跟踪,确保患者术后疗效。
专家表示,医疗产品不同于其他普通工业产品,需要科研、临床和生产单位的通力合作,即“产学研一体化”。临床应用单位不仅是项目需求的来源,也是科研成果的验证和应用单位。因此,医疗产品和其他产品的最大区别是从临床到临床。
此外,清华大学医学院每年都要培养大量的医学人才,使学校的医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临床科研成果,这也是此次合作的目标之一。参与基地建设的临床医学教授将首先把神经调节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传递给学生,以提高医学生临床整合的紧密性。
据报道,“神经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临床转化基地和程控实训基地”的建设,将促进合作单位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加快神经控制领域的临床转化,建立神经控制领域的术后程控标准化。(石头)
《中国科学报》(首都科技第八版,2016年4月26日)
上一篇: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