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率先用上可燃冰 还需要三步
可燃冰最近已成功测试,实现了中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这对中国无疑意义重大,因为中国正处于能源系统升级、经济发展转型和雾霾造成心肺污染的过程中。不过,如果中国的经济转型、能源提升和空气质素改善,要在短期内把重心放在可燃冰的商业发展上,恐怕负担过重。
首先,明确认识、充分披露和有效应对可燃冰开发过程带来的环境风险,是推动可燃冰从技术试采向商业化发展的关键。据报道,目前已有美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他们甚至开始了对可燃冰的研究和调查。中国起步晚,但进步很快。总的来说,各方都未能实现可燃冰的大规模开发。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可燃冰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温室效应、生态破坏等环境风险远远超过传统的油气资源开发。
第二,可燃冰的经济可行性,尤其是相对于传统化石能源而言价格和使用成本的降低,无疑是实际能源替代的先决条件。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与传统化石能源的技术成熟度和规模经济相比,新能源的价格缺乏竞争力。即使进入商业化阶段后大规模生产可燃冰,成本仍会继续下降,还将面临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竞争。此外,可以预测的是,可燃冰的商业化进程,就像可再生能源的商业化进程一样,也将依赖于国家补贴政策,并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通过成本优势真正进入商业和民用市场。
最后,如果可燃冰要在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就需要对现有的能源体系和社会经济体系进行实质性的调整。中国的经济社会系统仍然具有高度的“煤锁”路径依赖和发展惯性。以高碳基础设施为主导的能源系统,大力支持和不断强化高碳的各种能源市场规则,以及受经济利益驱动的用能单位和个人倾向于使用比新能源更廉价的化石能源,使化石能源系统深深扎根于中国经济社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增长缓慢,替代化石能源的阻力很大。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在短期内大规模开发、进入和服务于中国的社会经济体系是不现实的。至少,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有必要冷静地思考可燃冰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我国实现全面改善包括空气在内的内部环境质量的目标。未来20年,要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能源结构优化和空气质量改善,仍需走两条基本路径:能源需求控制和能源供应优化。一是推进能源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非理性增长。二是推进能源供应革命,引导能源结构向绿色转型。
实现经济转型、能源升级和空气质量全面改善是我国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这需要我们的各级*和人民保持他们的专注和信心。所谓集中,就是要抑制对新能源的不合理预期,要清醒地认识到,促进“经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项能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改变现有格局的新能源技术的破冰。所谓信心,就是在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尊重经济技术发展规律,在经济发展转型和环境质量整体改善的压力和动力的协同作用下,有效实现能源(尤其是化石能源)需求侧的控制和能源供给侧的优化。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达到滴水穿石的效果。
(作者分别是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博士生和教授)
阅读更多
护送易燃冰的开发
总结:大国看到可燃冰,中国领先
中国科学院帮助中国首次成功试制海洋可燃冰
中国首次海域试生产易燃冰成功
上一篇:化妆时先用隔离还是先用防晒
下一篇:精华和乳液先用哪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