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山东理工教授成果转化5亿元 高校提供“靶向服务”

科普小知识2021-12-07 00:30:38
...

日前,山东科技大学校园里传出一条好消息:毕教授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种化学合成的无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经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审查和国内外检索,确认原发明对环境保护意义重大,相关技术的独家许可费为5.2亿元。

当地大学如何取得世界级的科研成果?记者几天前就此采访过。

努力克服困难,瞄准科技前沿

许多人都知道氟利昂是大气臭氧层的杀手。氟利昂在聚氨酯工业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发泡剂是生产聚氨酯泡沫的重要原料。欧美国家先后开发了四代聚氨酯化学发泡剂,但它们都含有氟和氯,会破坏臭氧层。毕团队于2003年开始研发新型发泡剂,最终取得重大突破,发明了无氯无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

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外墙保温和板材生产,其他领域的应用试验也已全面展开,预计将涉及上下游产业产值1万亿元。

“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和领先原创成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尽管这个过程非常困难,但这是我们科学研究人员的使命。”毕宇遂感慨道。

与毕团队一样,山东理工大学的许多科研团队针对企业和行业的关键技术问题,不断克服各自领域的困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世纪90年代初,交通运输与车辆工程学院的张团队发现车辆运行中存在“低速灯不亮,高速灯泡烧坏”的问题。经过调查,发现中国没有恒压发电机,但市场急需。他们把克服这个难题作为团队的目标。经过不懈努力,团队完成了“钕铁硼永磁发电机可控整流稳压技术及其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桥接有助于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

"我们乘坐的电动公交车是由当地的山东理工大学开发的!"谈到当地的新能源公交车,淄博市民张自豪地说。

"从事科学研究,我们必须真正为当地服务,造福人民."山东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小组组长高松说。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文,山东工业大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2010年,山东理工大学和招远市共同成立了招远工业技术研究院。研究所成立7年来,双方设立的30多个创新基金项目得到实施,大量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和转化。

2016年,山东理工大学与淄博市签署了《学校与城市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深入实施了“九大工程”,实现了合作领域的全覆盖。去年,双方共设立4类106个综合开发研究项目,有效带动淄博市科技创新投资3.7亿元,与淄博市企事业单位共同申报合作项目256个,共同建立10多个新的科研平台。

五年来,山东理工大学与企业共建立了100多家科技研发机构,为358家企业完成了500多个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与地方和企业签订各类科技合作和技术服务合同900多份,合同总金额2.3亿元,直接经济效益83亿元。

“每个山区经理都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作为一所学校,必须做好衔接和桥梁的工作,及时解决转型过程中的“搭桥和帮扶”问题山东科技大学校长张铁柱说。

改革*,深化产学研一体化。

"科研项目收入的80%将流向科研团队和研究人员。"这是山东理工大学最近发布的一项新政策,旨在提高科研项目的效益。

为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山东理工大学多年来一直采取慷慨的激励政策。山东省引进科研*改革政策后,山东理工大学作为山东省第二所科技*改革试点大学,发布了科技*改革的前六个文件,进一步加大了政策倾斜力度。

在专业技术岗位的晋升和聘用方面,山东理工大学设立了“成果转化教授”,致力于服务社会,培养成果转化能力。在科研项目管理和项目资金管理方面,实施内部控制,强化企业责任。横向科研项目管理费降至3%。优化资本预算的调整和使用过程;非职业人员、校外专家、项目合作者和在校学生的差旅费报销问题得到解决。

一系列改革措施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晋升渠道,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资金,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深化科技*改革,建立生产、学习、研究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和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性科技人才、领军型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学校将继续深化科技*改革,在政策、资金、平台等方面大力支持团队建设。,及时解决转化过程中的“搭桥和协助”问题,为科研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准确的服务”山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卢传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