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农药”能否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新华社兰州1月22日报道:“中药杀虫剂”能保证“舌尖安全”吗?
新华社记者张文静、刘凯和王明玉
“中药农药”将取代化学农药,从源头上确保“舌尖安全”?
中国科学家从传统中药中获得灵感,并成功开发出纯中药制剂、植物生物农药。目前,此类生物农药正在农药行业逐步推广,力争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构筑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1月19日,兰州交通大学天然药物开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生物农药试验。新华社(王明玉)
农作物“喝中药”能预防和治疗疾病吗?
隆冬时节的黄土高原寒冷阴冷,但在甘肃省永靖县三元镇夏媛村的日光温室里,却有另一种景象——一排排的小樱桃番茄、鲜红的草莓和绿色蔬菜长势喜人,让温室充满了春天。
看着我面前的一切,温室主任张海军很开心。“一年多来,温室里的这些‘金蛋’没有遭受任何病虫害。”
一旦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植风险就会随之而来。尽管化学农药可以“治愈”疾病,但它们也可能导致农药残留,并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此前,张海军也曾头痛过。直到2016年,他遇到了兰州交通大学天然药物开发研究所的教授沈彤,他的担忧才得以消除:使用“中药杀虫剂”也能为农作物“预防和治疗疾病”。
1月19日,兰州交通大学天然药物开发研究所的沈彤教授(右)和他的学生一起进行了生物农药实验。新华社(王明玉)
沈彤和他的团队多年来已经开发了一系列纯中药植物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不同,这些“中药农药”以中药为原料,不仅具有防病、杀虫的功能,还能为农作物“补充营养”。
张海军是“中药杀虫剂”的受益者。“例如,樱桃番茄在一个生长周期中只需要使用4种‘中药杀虫剂’,而且没有农药残留,产量仍然很高。如果使用化学农药,必须每周使用一次,导致农药残留高和成本高。”张海军说。
永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罗保平表示,目前,仅三原镇就有近1000亩作物被“灌”了“中药杀虫剂”。
对开发商沈彤来说,推广生物农药的应用不仅是为了减少农药残留,也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对水和土壤的污染。
2014年,沈彤及其团队研发的“中药农药”产品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农药检疫局的新药注册测试。到目前为止,“中药农药”系列产品已在甘肃、陕西、四川、*等省100多万亩种植的10多种农作物上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推广。
在甘肃省的定西、平凉、陇南马铃薯种植中,我们推广应用了沈彤团队开发的部分生物农药产品,发现该产品对马铃薯“癌症”——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5%,增产16%以上甘肃省植保植检站的研究员张文杰告诉记者,目前几乎没有治愈马铃薯晚疫病的药物。
1月19日,工人们正在甘肃植物源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生产车间包装生物农药。新华社(王明玉)
生物农药期待发展的“春天”
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安全”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食品。为此,中国*近年来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努力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
2015年,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严格”的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提出要加快消除高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促进替代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食品安全之战”已经悄然开始。从2015年开始,农业部组织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零增长”活动,以加快农药的减量和增效。同时,农业部要求加快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
根据农业部的最新消息,中国已经注册了102种生物农药活性成分和3500多种产品,分别占农药注册量的16%和10%,并且以每年约4%的速度增长。据统计,中国生物农药年产量已达到近30万吨(包括原药和制剂),约占农药产量的8%。生物农药防治覆盖率接近10%。
1月19日,甘肃省植物源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生产生物农药。新华社(王明玉)
甘肃省植物源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广部主任李国立表示,生物农药作为一种天然农药,近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投资于生物农药的研发。目前,中国有近百家研究机构从事生物农药的研发,生物农药的种类也非常丰富。”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西部植物化学与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陈铎表示,近年来,中国大力支持生物农药的发展,同时对化学农药的生产、注册和使用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
目前,农业部相关企业和部门登记申报的生物农药占绝大多数,化学农药仅占一小部分。
李国立坦言,随着生物农药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其在未来的广泛应用,化学农药的生存空间将不断被挤压,生物农药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1月19日,甘肃省永靖县三元镇夏媛村的村民在日光温室里喷洒生物农药来保护农作物。新华社(王明玉)
吃得放心,放心不再仅仅依赖进口
在甘肃省兰州市的几家大型超市里,进口水果和蔬菜尽管价格相对较高,但仍然很受欢迎。许多受访消费者表示,购买进口食品主要是为了吃得放心。"许多水果现在使用过量的化学杀虫剂,这确实令人担忧。"在采访中,一位“80后”消费者坦言。
兰州交通大学副校长刘振奎说,人们对过量使用化学农药的恐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向往。
专家表示,虽然生物农药的开发时机已经成熟,但由于价格和接受度等因素,仍面临推广困难。
1月19日,甘肃省永靖县三元镇夏媛村的村民们采摘了成熟的草莓。新华社(王明玉)
沈彤认为,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因其治疗疾病、杀灭害虫和提供营养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和一些种植者的认可。然而,生物农药价格稍高,需要更高的使用方法、时间和剂量,并且在应用层面上不容易被接受。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农药的推广不应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还应着眼于它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利益和长期潜在价值。
陈铎对此表示赞同,称生物农药,尤其是植物生物农药毒性更小,对环境更友好,符合“绿色植物保护”的理念。从保护土地资源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长远利益来看,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事实上,一些使用过生物杀虫剂的种植者同意这一观点。“60亩枸杞,用化学杀虫剂,保守估计一年得打6到7次,有时打不死鸡蛋,还得打几次,超过2万元,不算人工成本。使用生物农药,一年只需4次,成本不到2万元,产量相对提高10%。相比之下,使用生物农药有更明显的优势。”甘肃省玉门市枸杞生产基地的负责人说。
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生物农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果能够广泛推广,有望从根本上保障人们的“舌尖安全”。(参与写作的记者:多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