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调查发现近五成创业大学生不清楚合同诈骗及形式

科普小知识2021-12-24 01:04:05
...

大学生创业时很难保护自己的权利。

广西区委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近50%的受访大学生不清楚合同欺诈及其表现形式。

尽管刘晨(化名)已经毕业离校,但他仍在为自己两年多前在学校创业的经历辩护。因为“非常强大”的供应商突然消失,当时还是大三学生的刘晨和创业团队损失了几十万元的贷款。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丽江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也有类似的经历。这些被骗的创业团队标的贷款金额达270多万元(本报于2014年3月3日在《桂林几个创业团队被骗并损失数百万元贷款》一文中报道)。然而,直到现在,这些被骗创业的大学生仍在通过各种渠道捍卫自己的权利,在桂林当地网站上发布高频信息,以反映他们的要求。

为什么大学生“被困”在创业中

2013年12月,仍在桂林航空航天学院学习的刘晨和同学一起创业,计划开展手机销售。在朋友的介绍下,刘晨认识了赵刚(化名),一个“非常有实力”的供应商,他在学校开了一家实体数码店。

赵刚自称是桂林某品牌手机的地区代理商,并出示了营业执照和向他人订购手机的合同。赵刚还告诉刘晨,刘晨认识的两个朋友已经和他做了交易。各种信息让刘晨逐渐相信了赵刚。2013年12月16日,刘晨和他的创业团队决定从赵刚订购220部手机。另一方承诺在5天内交货,但是约定的时间过去了,货物被延迟了。

此后,赵刚方面一再敦促刘晨的初创团队继续投资下单,理由是新订单将允许制造商恢复正常供应。刘晨前后共投资39.6万元订购了720部手机,但最终只拿到了50部。

在与桂林其他高校的创业团队交流后,刘了解到,自己并不是唯一一个“困”在创业路上的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丽江学院的一批创业团队都有过类似经历,赵刚的未偿贷款金额达到270多万元。

2014年初,“被困”大学生企业家向桂林警方报案。然而,由于交易合同的签署不完善,甚至一些学生团队在交易时根本没有签署书面合同,交付时的文件也没有保存得足够详细和完整,使得调查和获取证据更加困难。赵刚被警方拘留一段时间后,桂林市七星区检察院以证据不足为由决定不批准逮捕,赵刚被释放。

广西艺术学院大三学生杨朔(音译)在创业过程中也遭遇了“困境”。作为广西玉田大学学生创业联盟的负责人,杨朔“辍学创业3年,绕道3年”。

2014年暑假,自称是劳务派遣公司员工的张达(化名)找到了杨朔,并表示可以在暑假期间介绍大学生到广东打工。他希望杨朔能帮助招募人员并给他们一个佣金。

当时,处于创业初期的杨朔和他的商业伙伴们都相信张达。为保险起见,双方首次合作期间,仅招募了24人在广东工作,玉田学院学生创业联盟负责人也陪同他们。

在招录学生并把他们送到广东后,他们在杨朔发现用人单位“已经招满了人,不需要他们了”。这时,杨朔才意识到自己和他的生意伙伴“被困”了,想找张达“做个声明”。但是,由于玉田学院学生创业联盟并未注册为企业或组织机构,因此与张达公司签订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在这种情况下,杨朔和他的创业伙伴不得不为他们招募的学生买单。

大学生创业的“陷阱”是什么?

回顾自己创业“被困”的经历,杨朔认为自己创业时对人力资源市场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在张达的“欺骗”下,他轻率地进入了一个他不熟悉的地区。

对市场的肤浅理解以及对创业项目如何赢得市场人气和获得利润缺乏成熟的思考,已经成为大学生创业者面前的第一个“坑”。

2015年9月至10月,共青团广西区委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选取广西12个城市的31所高校,对广西创业型大学生的创业风险和安全感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12份。调查结果显示,广西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对市场认识肤浅,导致权益流失,难以保护。

调查发现,只有18.46%的受访大学生“非常清楚”如何为他们的创业项目获得市场利益和成本控制,而35.9%的人表示他们“不太清楚”。

该报告的作者、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秦表示,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正变得越来越标准化、正规化和理想化。“创业竞争的商业计划或材料通常准备得很好,设计得也很漂亮,但具体内容没有考虑商业道德和利润逻辑。”

由于对市场的肤浅理解,大学生创业者普遍缺乏对作为市场规则的商法的清晰理解,更不了解可能的合同欺诈和供应商逃跑。

调查发现,近50% (49.74%)的受访大学生创业者不清楚合同欺诈及其形式,近3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一次性与“好朋友或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签订大额合同。这表明,在创业过程中,由于缺乏识别欺诈的能力,许多大学生创业时可能面临很高的风险和权益受损的可能性。

此外,86.15%的受访者选择合作伙伴时最看重对方的经营业绩,而很少关注合作伙伴和企业的性格。77.95%的受访者没有明确选择在“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伙伴关系”的情况下进行跨行业经营。这些都是可能导致创业风险和损害大学生权益的重要原因。

“如果我们当时咨询了专业法人,或者得到了权威和经验丰富的企业家的提醒,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杨朔说道。

制度保障的缺失是大学生创业者面前的又一个“陷阱”。

秦立刚表示,广西大学生在创业风险和权益保护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创业风险的有效控制和保护,缺乏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和创业保险,创业扶持政策与高校创业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创业政策与创业者的实际期望差距较大,缺乏创业救援和风险融合措施。

根据调查,85.64%的受访者认为,当他们遇到欺诈和其他侵犯他们的事件时,他们对自己创业的大学生没有足够的保护。超过72%的受访者希望工商、*、司法等相关部门。在面临风险和权益受损时能够进行高效有效的保护。当企业面临风险时,70.77%的受访者希望自己的资本权益能够得到保障。

创业“困”后大学生权益如何保障

刘晨和杨朔被合伙人欺骗后,都向*、工商等部门反映了情况,但由于签订的合同没有法律效力,或者由于证据不全等原因,维权之路依然艰难。

几个*部门碰壁后,刘晨说:“我们只是认为,有关部门可以为大学生创业、维权开辟一条绿色通道,或者由哪个*部门牵头。”

秦表示,由于学校没有社会化的行政资源,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风险和权益保护需要更多的行政或司法资源,有必要推动大学生创业由学校主导向*主导转变,特别是要关注和服务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启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委员会委员、共青团河池市委书记杨胜涛也认为,一些地方*倾向于关注成功的创业项目,对大学生创业项目和企业关注不够,对大学生创业项目遇到的失败和风险也不了解。在保护创业大学生权益问题上,杨胜涛认为,地方*的最佳角色是“服务员”,而“鼓励创业和创新,地方*的最佳行动是提供服务,做好服务是规避风险的最佳途径”。

此外,杨胜涛还表示,之前对创新和创业的宣传存在一个误解:往往只讲述成功的项目和故事,很少提及失败的案例。在他看来,这将使许多大学生对创业的想象过于美好和简单,而忽略了创业背后的艰辛和风险。他建议“大学生在创业前不要想着赢”。

李芹认识到,为了有效防范大学生创业风险,保护他们的权益,有必要对大学生创业市场环境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创业风险的预处理,从而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

为此,他建议对大学生的创业问题进行评估,特别是对创业失败和受骗的大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风险和特点,以便及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