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科普平台建设 ——秦皇岛市科普信息化的调研发现
将“云技术”引入科普,形成“云科普”,是信息时代科普创新发展的一种尝试。秦皇岛市建立的“云科普公共服务平台”解决了科普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困难,构建了全新的科普服务模式。中国科普研究所相关人员对秦皇岛市“云科普”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发现,秦皇岛的云科普工作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充分重视,“云科普”将彻底解决科普工作分散、活动多层次管理、重复建设等混乱局面。,实现社会资源和信息共享的最大化。
内容摘要
1.“云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是根据互联网的发展规律规划和运行的。在设计和推广过程中,尽可能贴近群众需求,有效解决科普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云科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对科普方法的创新、科普能力的提高和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3.“云科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是一个全新的科普领域,需要*的推动和上级单位的支持。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云计算技术被用来为公众搭建“科普公共服务平台”,为科普文化的传播提供颠覆性手段。自2013年3月起,秦皇岛市率先提出使用“云技术”的理念,创建“科普云”,实施“云科普”。秦皇岛市通过构建“云科普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科普内容资源,畅通科普传播渠道,提升科普终端服务,解决科普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困难,构建新的科普服务模式。
一、秦皇岛科普信息背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公众获取信息的行为也在不断变化。为适应网络时代科普传播的趋势,科普工作必须大力整合网络和科普资源,不断创新科普传播的形式和内容。然而,利用网络中最新的大数据技术——云技术进行科普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推动科普发展的必然选择。
秦皇岛的科普工作扎实全面,具备实施科普信息化的工作基础。在科普人才建设方面,秦皇岛市率先建立了秦皇岛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科普讲师团队和科技专家库。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都设立了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与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各种科学技术领域的专家密切联系;在《秦皇岛科普》杂志上创建了“秦皇岛科协网”、“秦皇岛科普网”、“两网一刊”的科普宣传模式。在硬件环境建设方面,项目相关支持单位(如: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开发区科协、信息办等,均可提供大容量、高稳定性的新型架构服务器,为硬件云建设提供不低于200兆带宽资源)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此外,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直接联系中国最大的离岸软件外包公司东软集团,开发“云科普”的“敏捷云平台”,市科协相关单位与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的密切合作,都为秦皇岛科普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二、秦皇岛云平台建设思路
“云科学普及”利用最新的国际公认的云技术,无限扩展,无限服务功能,为科学技术普及服务。云科普具有“五新全一”的特征,即全天候(24小时、365天实时科普)、全方位(未成年人、农民、城市工作者、领导*和公务员、社区居民)、全方位(海量信息资源、专家团队服务、实时互动)、全媒体(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电子书)、全终端(计算机、移动设备(手机/IPAD/电子书等)。)、室外大屏幕、室内触摸屏、科普大篷车)和新技术(大数据、云技术、无线支持和可扩展性)。可以预见,云科普行动计划的实施对于创新科普手段、提高科普能力、有效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据了解,秦皇岛市将“云技术”引入科普领域,形成了“云科普”,这是信息时代科普创新发展的一次开创性尝试。“云科普公共服务平台”是秦皇岛市科协科普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重点项目。
秦皇岛市利用“云技术”开发“云科普”服务平台,将科普资源汇集成“科普云”。首先,建设“云科普体验中心”,宣传和展示“云科普”的目的和意义,让社会各界和公众对“云计算”、“科普云”和“云科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重点建设“云科普”示范区,实施“云科普”示范网站,测试“云科普”的各种终端、各种功能和各种效果,收集用户和基层终端的反馈信息和建议,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修订和完善平台功能;之后,全市将逐步建成各类终端,推广“云科普”和“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科普先进模式”,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使用。最后,它将与“智慧城市”乃至“宽带中国”的建设相结合,整合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在最大范围、最大空间、最大意义上实现“全覆盖、快速、便捷、智能化”的科普。
三、秦皇岛市科普信息工作成果
秦皇岛云科普体验中心于2013年9月建成后,吸引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参与和关注,大大提升了“云科普”和“科普云”的品牌知名度。据了解,秦皇岛是中国第一个将云技术应用于科普的城市。“云科普”、“科普云”及其相应图标已在国家商标局正式申请注册,相关系列软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秦皇岛市科协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科教研究中心共同开发了“秦皇岛市云客铺镇社区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坚持贴近社区需求和现实,根据不同群体的具体需求进行信息更新和推送。根据农民和青少年不同的科普需求,“云科普惠农平台”和“云科普青年科学平台”的研发已经启动,实现“一平台多应用”。同时,正在计划建立“云科普”服务中心,推进户外大型“科普窗口”建设,完善内容发布更新、图片监控、定点及时更新等远程控制的实施。目前,“云科普”服务平台已初步建成面向社区的科普数字资源库和云科普平台框架,并在全市建立了20个固定测试终端,实现了一云多屏的广谱覆盖。此外,秦皇岛还在http://www.yunkp.com/,建立了专门的云科普网站,提供科普信息、科学插图、娱乐教学空间、科学商店、科学协会导航、在线阅读、云托管等栏目。其中,云托管栏目设立了社区、学校、个人、专家等板块,如:社区、个人等板块都聚集了较高的人气,这也表明秦皇岛的科普工作一直受到公众的积极参与。
秦皇岛市科协共同开创了科普工作的新领域,“云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成功开启了新形势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新突破。主要成果如下:(1)有效解决了科普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目前,存在科普组织网络不健全、基层科普工作缺乏统一组织协调、科普信息化水平低、科普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等问题。“云科普”建设将彻底解决科普工作分散、科普资源重复建设的混乱局面,最大限度地实现公众、企业、社区、农村、高校、科技工作者、学者专家、科技部门之间的面对面资源和信息共享。(2)云科普平台的建立赢得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参与,促进了基层科普能力的提升。使用云科普平台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完成科普网络的建设。它可以迅速搭建一个展示社区科普工作和活动的窗口和阵地。它为社会提供了向科学协会、科技专家提出反对意见和上传科普资源的途径。(3)秦皇岛的云科普工作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充分重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普及司进行了技术审查。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特别批准了秦皇岛的云科学普及工作。“云科普”平台的建设也受到了秦皇岛市委、市*的关注。“云科普”项目也被秦皇岛市*列为重点项目。(4)通过“云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的开发、户外终端的建立和全媒体科普资源库的建设,真正实现了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云科普”资源库中有15000本科普电子书和5000多部科普视频。用户可以通过电脑、触摸屏、手机平板移动终端和大屏幕科普展示,随时随地访问和分享云平台提供的各种科学传播资源和内容,体验通过新兴媒体学习科普知识的便捷和高效。
四.推荐
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秦皇岛市科普信息化的经验,对全国科普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科普信息化需要*的推动和上级单位的支持。“云科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是一个全新的科普领域,没有上级领导的支持很难推进。秦皇岛“云科普”工作得到了河北省科协、省财政厅、秦皇岛市委、市*、开发区管委会、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对于科普工作中的新思想、新方法,要在努力推进的过程中,做出快速、及时的反应,创造新的、改进的思路。(3)科普信息化工作的出发点不仅要与公众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还要与科技发展过程相结合,以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科学引导公众,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公众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4)需要一个拥有优秀技术的研发团队。据了解,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作为项目依托单位之一,在软硬件方面给予了全力协助和全面的技术支持。在各级*的大力推动下,“云科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已经成功快速实施。(5)联合合作和资源共享。科普信息化需要与国家、省市部门共同推进“云科普”建设。(6)推进*改革,落实科学的推进机制。秦皇岛市实行了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积累。公众的积极参与,“云科普”作为科普活动开展的平台和展示科普成果的窗口,促进了科普活动与“云科普”平台的有机结合,为科普信息化的推进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赵立新钟琦、孙晓丽、王大鹏、王黎明伍丹)
上一篇:促进微信等新媒体科学传播
下一篇:国际科学传播研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