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大学“慕课”上线 传统教育模式遭受挑战

科普小知识2021-07-13 01:22:54
...

9月23日,北京大学的四门课程在edX平台上正式启动,成为在*推出的第一批全球共享课程。

在教授电子线路的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陈江看来,被称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MOOC(大型在线开放课程)无疑是一场革命:在未来,教师将利用自己的教学吸引学生,而不是依靠点名;学生也根据兴趣选择课程,而不是学分。教师唯一的评价指标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吸收了多少知识。

在北京大学开放网络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计算机系教授李小明的想象中,未来北京大学将有10万人选修一门课程。课程结束时,将有10,000人通过考试,其中北京大学的100名学生将获得学分。其余9900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并获得了课程资格证书。为了在这门课上取得好成绩,我们需要一名讲师、三名导师和五名助手。

在“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面前,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挑战。“‘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不是一种共享优质资源的方式,而是一种教学改革的方式,一种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复旦大学副校长房鹿认为是这样的。

老师*“取悦”学生?

2013年3月,北京大学开始开发“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门课程的老师都表示愿意做“先锋”,陈江就是其中之一。

“加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与其说是激情,不如说是被危机感和压力所驱使,而且一个人必须足够勇敢去做。”陈强坦率地说道。在他看来,由于现代网络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通过网络学习可能比在课堂上学习更好,“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大大节省了教学资源,而且经过录像,成千上万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

然而,随着效率的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听你的课。如果你浪费一分钟,你就浪费了数万分钟。因此,吸引学生完成一节课是非常好的。”陈强说道。

在北京大学,陈强被称为“乏味的老师”,他以轻松活泼的教学而闻名。然而,当他开始在视听工作室录制课程时,他反复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工具,但他仍然不知所措:当我在摄像机前讲完一个笑话时,我应该笑吗?我无意中说错了话。您要继续,还是要保持静止几秒钟进行编辑?

陈强认为,在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影响下,所有从事教学十几年、几十年的教师都不得不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和课程设计。所有的知识点、逻辑和笑话都必须经得起反复推敲。

在陈强看来,教师将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开始“取悦”学生,并努力使他们的课程受欢迎: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风格,唯一的目标是让学生在10分钟内获得知识、思维和方法的最快提高。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另一门课程“20世纪西方音乐”的教师毕明辉也有同样的感受。在录制课程之前,毕明辉在几个主要的在线教育平台上观看了几乎所有的外国视频公开课。他发现课程越有趣,越受学生欢迎。最典型的例子是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的《正义》。他用不同的例子将知识点和要教授的理论联系起来,这让人印象深刻。

在他看来,“许多大学教师认为学生有足够的理解,事实并非如此。”因此,他的课程形式力求区别于传统的“自言自语”,用不同的音乐作品串连知识点进行教学,使中国观众“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听西方音乐的方法”。

"如果老师说得太差,他们会不好意思把班级放到网上."浙江大学本科学院副院长卢认为,大多数中国大学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而不是教学上。他们也习惯于“死记硬背”,阅读教案和PPT。“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将迫使教师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精力。如果每门课程都走出象牙塔,并收到社会评论,教师将不得不在教学上花费更多的精力。

未来的教师将成为演员和助手

作为四门课程的教师之一,拥有18年教学经验的北京大学城市环境学院教授邓辉一开始就坚决反对“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在看了一些国外的公开课后,他觉得“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的形式把教育和它的本质分开了——把教师变成演员,每一堂课都像是精心编排的节目,课程被设计成电影和电视节目。

事实上,国外著名大学的一些课程不仅是由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而且是由制作团队录制的。教学老师的布景、灯光和形象都经过精心设计,甚至还使用了提词器等道具。

因此,与其他三门在线课程不同,邓辉的《世界文化地理》选择不在演播室录制,而是在课堂上通过实时视频剪辑进行编辑。在讲台下,真的有300或400名学生。

“一定有人要教,否则我不会说话。”在邓辉看来,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碰撞是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也将使教师不断产生新的思想。这些都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所不具备的条件。

他认为在线课程只能作为传统课程的补充。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弥补课堂上错过或不理解的知识点,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但他也承认,“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这一贡献是无可指责的。

更多的年轻教师持相反的乐观态度。陈强认为,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今后讲课的老师应该是演员,课程应该由制作团队或公司精心设计和完成,不应该浪费一分钟。"当你给成千上万的人授课时,为什么你必须独自奋斗?"

他认为,适应这种模式的教师将脱颖而出,而不适应的教师将成为辅助角色,成为助教和辅导员。未来,真正的大学课堂将承担更多讨论课的功能。学生首先观看视频,与老师面对面的宝贵时间将用于讨论和交流。

复旦大学副校长房鹿也认为,随着大规模网络教育的发展,教师教学的重点将从传授知识转向引导学生讨论。“教师现在95%的时间都花在讲课上,效果只有5%。最好让他看视频,这可能比听你的讲座要好。如果你不明白,你可以回来听。”

房鹿觉得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地步。他曾经尝试利用课后观看视频、分组讨论、分组报告以及在半导体物理课上的一章与全班交流的方法,并获得了良好的反馈。学生们反映他们“比以前累多了”,但是他们已经显著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他正试图和其他老师一起把整个课程设计成这种模式。

中国大学课程质量面临考验

即使面对许多争议,中国大学加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趋势仍然不可阻挡。今年5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宣布与edX签署合同,扩大在线教育模式。随后,北京大学加入了Coursera平台。7月,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也宣布了Coursera的签约。继9月23日推出的4门课程之后,北京大学的另外3门课程将于9月30日在Coursera平台上推出。10月17日和18日,清华大学的两门课程将在edX平台上正式开始。

"现在是中国大学树立危机感的时候了."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6月份举行的一个大型在线教育论坛上表示,在宣布加入edX后不久,他对在线教育的挑战和机遇的理解,从全球角度来看,不如国际社会那样敏锐。从社会角度来看,企业比大学醒得早,大学比*走得快。在大学里,学生和年轻教师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和更好的适应性。他建议,面对网络教育的浪潮,应该制定明确的国家战略来建设中国的网络教育平台。

事实上,在我国,对网络教育的探索由来已久,如*主导的电视大学、大学主导的网络学院、教育部开发的“精品课程”。然而,社会认可度并不高。

自2011年以来,“中国大学视频开放课程”已经在艾课程网和网易等平台上推出。教育部宣布,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大学将逐步开设1000个视频公开课和5000个资源共享课。今年6月,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程”通过爱心课程网免费向公众开放。当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表示,网络极大地降低了教育成本,使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能够覆盖所有地区和人群,课程不受时间、空间和身份的限制,从而有助于提高成功率和促进教育公平。

然而,我不得不承认,尽管有发展网络教育的决心,但中国大学的视频公开课一直受到“不赢”的质疑,点击率远低于国外大学的在线课程。到目前为止,中国大学的大部分视频公开课仍然沿用2003年开始的“精品课程”模式,这只是教师的课堂记录。

据北师大教育学部副部长黄荣怀介绍,国外大学的视频课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发布静态的数字化学习材料,到表现强劲、制作精良的短片,再到现在的大规模开放课程——为整个学习过程提供支持和评价。今天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已经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不是简单地将视频传输到学生的电脑上。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称,中国的*电视大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推出了0.0版的在线教育、始于2000年的1.0版在线公开课,以及以近年来出现的“大规模在线公开课”2.0版为代表的在线教育。

现在,中国第一批大学、教师和课程将在“2.0版”进行测试。“我们是被洪水冲走的第一批人。当然,我们可能在前面或参与其中。”陈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