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彭信威与中国货币史

科普小知识2021-11-11 02:29:31
...

彭信威与中国货币史

《中国货币史》,彭新伟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

20世纪50年代,中国著名货币史学家、钱币学家彭新伟,以自己的研究完成了《中国货币史》,创造了他的传奇,也是中国货币史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次出版了这本书,使该作品的简化版本首次可用。然而,对于许多非专业读者来说,彭新伟是谁?他为完成这本书做了哪些准备和努力?这本书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好评,它是否也适合普通读者?

从“文艺青年”到货币主义者

彭新伟1907年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的一个小山村。吉安是古代的芦岭。自秦朝建立以来,出现了大量的人才,文风变得非常丰富和深刻。

彭新伟开始学习文学,而不是经济学。他早年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28年去日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英国文学。1931年“9·18”事件后,他辍学回到中国。他担任各种工作,如*专员和杂志主编。

1934年,彭新伟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研究生,同时参加牛津大学的英国文学史课程,在此期间他学习法语。他喜欢文学和艺术,他学习许多语言来学习欧洲文学,所以他知道英语、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和其他语言,尤其是英语。因此,当他在20世纪40年代回到中国并在大学任教时,他也作为驻美国的特别记者参加了第一届联合国大会。

彭新伟的学术史可以追溯到他作为货币史学家的学术史,他首先与自己的家庭有关。他很少谈论他在家乡的生活,但只知道他对铜钱有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收集铜钱,因为他的祖父母和父母在他童年的故事。后来,在英国学习期间,他对金钱的历史非常感兴趣。为了阅读大英博物馆的货币史料,他为人们抄写书籍,为出版商翻译中国民间故事。

他于1937年回到香港,在中国银行工作。1943年,彭新伟被任命为复旦大学银行系教授。1952年,他被调到上海财经学院担任金融与信用系教授。除了大部分的标题“中国货币史”,他的作品和翻译包括“二战后的世界金融”、“银行业”、“各国的预算制度”、“哲学导论”、“日本现代史”和“中欧国家的农业形势”。

1943年,彭新伟开始写《中国货币史》,他以前的所有爱好似乎都在为写这本书做准备。他热爱中国的货币文化,省吃俭用,几乎把所有的收入都花在收集硬币上,以便研究中国货币的历史。他曾经说过,在开始职业生涯后,他会建立一个家庭,“如果写作失败,他就不会结婚。”

由于财力有限,他从朋友那里获得了一些资源,比如他与上海收藏家罗伯逊是密友,与钱币收藏家戴葆庭是老朋友。

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戴志强年轻时曾多次跟随父亲戴葆庭出入各种场合。在他眼里,彭新伟“身材高大,听起来像洪钟。他津津有味地谈论硬币,经常发出爽朗的笑声。”在回忆《彭新伟先生的记忆》一文时,他说自己有两个特点。一种是查看古董市场上的所有硬币,然后买一些普通的。第二,每次都要和黛博拉总统讨论硬币问题。

10多年后的1954年,群联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货币史》。

不朽的作品

彭新伟花了半辈子写这本书。从1943年开始,他花了十年时间不断扩充和改写,并数次修改手稿,从初稿的几十万字到第一版的45万多字。

195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第二版(修订和补充)。此后,又花了五年时间完成了第三版(修订和补充)。1965年出版时,这本书将近77万字。“它不仅增加了许多新材料,并尽最大努力核对原始材料,而且还反复完善了对问题的理解,并尽最大努力做到准确和完整。”如果不是他在1967年不幸去世,彭新伟会继续修改它。

彭新伟在《导言》中说,中国的货币不仅产生较早,而且独立发展成为一种货币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货币文化独立发展并长期保持其独立性是极为罕见的。"

他说,这本书遵循流行的方法,一般按朝代划分,从商朝到晚清中国货币的演变和发展。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即货币制度、货币购买力、货币研究、信用和信贷机构。

货币购买力的变化是这本书的主要部分,“一个新的尝试需要最多的时间和空间。”原因是“古代货币的形状只是古代货币的主体,它的生命或灵魂是它的流通,尤其是它的购买力。不可否认,它的遗骸值得我们研究,就像化石值得生物学家研究一样。"

戴志强称这本书为“不朽的作品”。他说:“彭先生的《中国货币史》除了得益于我父亲的教诲之外,还使人们受益匪浅。从1954年到1965年,我读了很多遍。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我桌上必不可少的一本书,我必须随时阅读它。”

彭新伟的治学方法和求实精神,都因其言词全面、资料完整、重视现实而受到戴志强的称赞。

一些学者评论说,这本书“完成了中国钱币学从旧学科向新的现代学科的转变”。毫无疑问,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东亚钱币学认为,彭新伟的《中国货币史》是该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语言版本。德国汉学家傅说,彭新伟的《中国货币史》是研究中国货币和钱币史的必读工具书,是相关历史著作中的里程碑。

1994年,美国出版了彭新伟的《中国货币史》的英译本,由西华盛顿大学的资深汉学家卡普兰于20世纪80年代完成。英文版在西方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不同的视角

一部学术著作自然首先是供专业人士阅读和研究的,但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货币通史,它实际上为不同的读者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即从货币的角度来展示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正如彭新伟所强调的,货币不是纯粹的货币,而是具有“独立的货币文化”。因此,这本书包含许多有趣的“干货”。

例如,在中国货币中,除了单词什么也没有。即使在中国硬币上发现了鸟和马,人们也必须研究它们是否是真货。中国历代官员的实际收入远高于汉代,北宋高官的收入最高,唐朝的收入最低。自北宋以来,这一收入一直在下降,最低的是明清时期。

彭新伟对三国时期魏、蜀、吴货币的分析为蜀、吴的灭亡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由于连年战争,巨额军费和财政支出,货币贬值和物价迅速上涨首先发生在蜀国。邻国吴与它进行贸易,并很快卷入货币贬值。据记载,的妻子,吴的将军,都饿了。可以想象普通人的生活有多艰难。魏没有受到影响,主要是因为实际交易量增加了。显然,货币价值的稳定对一个王朝来说非常重要。

以纸币的出现为例。众所周知,最早的纸币兑换是在四川发现的。这与三国货币的过度贬值有关。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段历史的背景。

彭新伟熟悉许多语言。这一优势使他在写这本书时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进行横向比较,并获得全球视角。

例如,根据他的初步比较结果,西汉时期中国劳动人民的收入高于西方世界。然而,自14世纪末以来,欧洲劳动人民的货币收入一直高于中国劳动人民。然而,欧洲的物价也高于中国,所以欧洲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还为时过早。

这本书以前是用繁体中文出版的。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部主任曹说,他们出版的初衷是引进简化字。同时,这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播该书,并在更大程度上反映其价值。

"这样一部货币通史的高度和深度是很难超越的."曹对记者说:“这本书的语言很流畅,线索和逻辑都很清楚。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有意义和有趣的内容,并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启示。”

我相信这份最新简体中文版的《中国货币史》对货币金融或货币收藏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普通读者有着独特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