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彭士禄院士: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

科普小知识2022-01-14 07:37:17
...

彭士禄院士: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

彭士禄1925年出生于广东海丰,1956年毕业于莫斯科化学机械学院。著名的核电专家,中国核电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自从1958年回到中国,他一直从事核能的研究和设计。1994年,他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主席、中国核电学会名誉主席。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彭士禄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和运行的全过程,并参与了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验。建立的核电厂主要参数计算方法在主要参数选择、系统组成和关键设备选择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可在压水堆核电厂推广应用。他在确定秦山一期核电厂从熔盐堆到压水堆的反应堆选型方案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提出了大亚湾核电站的三大控制措施,包括投资、进度和质量。《广东核电站经济效益报告大纲》已经完成,为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吕娜

感激和回报

作为中国核潜艇的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曾担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负责中国核电厂的建设。在彭士禄的内心深处,他始终认为,回到党就是做好工作,回到人民就是关心工人和下属,永远不要忘记他们的根。

这种人生观的形成与他艰难的童年不无关系。彭士禄的父亲是彭派,中国农*动的先驱。彭士禄不到五岁时,他的父母相继去世,他也被列为*反动派追捕的目标。在他的童年,他进了*,逃跑了几次,并经历了几个致命的疾病。在这种不可想象的环境中,彭士禄能够生存是因为穷人的关心和保护。在被他的祖母找到并在党组织的帮助下获救之前,他曾到过许多家庭,包括山顶上的女士、阿姨和潘阿姨,谁保护自己最大。他们都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反动派要抓的彭牌的后裔。

平民百姓的掩护和帮助,终于使彭士禄在战乱中得以生存,并最终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求学。因此,彭士禄的感激和回报主要体现在他对老百姓的关心和对工人及其下属的帮助——他在河北焦化厂工作后,将帮助老百姓的小工厂生产硫酸,并将千里迢迢去看望生病的工人。彭士禄的研究没有任何对象来显示他的成就。取而代之的是工人们在他离开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时回收的一头牛的雕塑。这是彭士禄的宝藏。

彭士禄曾在他的自我报告中写道:“几十个‘母亲’给予的爱抚感染了我热爱人民的本能。我的父母无私地把他们的家庭财产分配给农民,直到他们给了我鲜血,让我把一生奉献给人民和祖国。延安圣地培养了我自力更生、努力工作和坦率的性格。总之,虽然我姓彭,但我的姓永远是白甲。"

除了老百姓之外,彭士禄今天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党组织的特殊关怀。当在牢房里时,党组织通过彭泽民找到了陈,将他解救出来。1940年秋,党组织安排彭士禄到延安学习。当时,的副官龙·派等几个烈士子女到重庆,年底转到延安。1944年至1955年,党组织彭士禄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莫斯科化学机械研究所和莫斯科核电研究所学习深造。

那年到了延安后,开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党组织。他在延安中学二班的同学大多是烈士和*的子女。他们的年龄不同。他们中的一些人仍然不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并且经常不能把握时间。彭士禄担任第四组组长,第四组成为全校的模范组。他们学习了*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互相对照。在小组会议上,彭士禄说:“我们的父母努力奋斗,有些人为这所学校流了血。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我们怎么能对得起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的党?"

当时,第四组不仅是学习的榜样,也是劳动和团结的榜样。当时,在劳动生产中,一般学生半天能纺23两羊毛。彭士禄和他的同学在纺车上增加了一个加速轮,可以半天纺半公斤羊毛。他们的三个纺车一起纺纱,一周内纺出8公斤羊毛。为衣服薄的人织毛衣。除了制造纺车,彭士禄还收集马尾来制造牙刷和自制牙膏。彭士禄不怕苦,愿意老老实实地工作,就像一头黄牛。从制作草鞋和布鞋到织毛衣和刺绣,他什么都擅长。他还制作了自己的胡琴、三根弦和小提琴。彭士禄被选为模范学生是因为他出色的学习和劳动。

1942年,*保密办公室和*医院都到延安大学的中学部去招聘工作人员。最初,学校没有派彭士禄去,但他坚持在中心医院当护士,并动员另一位男同学王黎明和他一起去。彭士禄在内科、外科、妇科和传染病方面学习和工作。他经常给病人倒大小便,帮助病人洗衣服和打开被子,星期天也不休息。在一年半的工作中,彭士禄在所有事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并被任命为*医院的模范护士。在此期间,他因过度劳累而患肺病,经常吐血,但他仍坚持工作。后来,当蔡畅得知他曾几次派人去医院接他时,他拒绝回去。医生命令他休息,但是他仍然秘密地帮助他的同志做户外工作。直到1943年8月,*组织部才发出调令,让他出院。经过短暂的休息和治疗,他回到延安大学的中学学习。1944年,班主任贾志曾在《解放日报》上写了一篇题为《焰炟中学二年级四班组长》的报道,介绍了彭士禄学生的模范事迹。

至于重返党,彭士禄曾在他的自我报告中写道:“我坚信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作为一名共产主义者,我将为此奋斗一生!也许是因为它属于“牛”,我非常钦佩“听话的牛”的倔强精神。如果我不做,我会做到底。生活和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繁荣而献身就足够了。团队的团结是一个共同的努力,这是至关重要的。它最怕“窝里打架”。分力相互抵消。一个人越努力,就会变得越糟糕。最后,它会变成消极的力量和悲伤。尽你最大努力去做积极的工作,没有白做。”

吃苦耐劳

彭士禄院士一生的苦难对普通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小时候为了生存,他当过小乞丐,在广州“工读学校”因发高烧差点死于瘫痪。后来,当他还是东江纵队的一名小游击队员时,他患了严重的疟疾。我在延安当护士的时候,得了肺炎,不得不生老病死好几次。

在国外学习期间,彭士禄知道如何珍惜时间,12点前从不睡觉。因此,他每门课都得了5分。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演示和主要设备的初步研制。当时,中国对核潜艇建设的了解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它不得不完全依靠“自学和自学”。当时,恰逢三年的自然灾害。物资供应匮乏,生活极其艰难。在一次采访中,彭士禄曾这样描述当时的困难条件:“当时的条件很差。房间里的大多数人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没有学习核科学。我该怎么办?我和其他几个留在苏州的同事一起当了老师,教他们五门专业课程,比如反应堆。两年后,他们都成了核能专家。那时,我们吃馒头是为了科研。当我们连馒头都吃不下的时候,我们就挖野菜和白菜根来吃。实验室每人每月的办公费用只有5元钱,还包括差旅费和办公用品。那时,没有电脑,只有一台手动电脑,每个人都习惯拉一把计算尺和计算算盘。这些工具日夜计算着如此多的数据。”

当时,彭士禄面临着这样一个困境:反应堆研究办公室的人数不到50人,每人每月平均只有5元的行政费用。在三年的困难时期,大多数人患有水肿或高转氨酶,他们像整个国家一样挨饿。除了五六个核电专业,其余都是其他学科的科技人员,其中大部分是刚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

从头开始学习不容易。彭士禄非常清楚,仅有一种激情是不够的。它需要转变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和技能,同时吸收新知识。

根据原子能研究所党委提出的“坐下、上车、迷路”的要求,彭士禄组织了英语学习,因为房间里大多数人只会说俄语,不会说英语,而且大多数外语材料都是英语。每个人在早上5点起床的时候都会记得英语单词,即使是在他们去厕所的时候,而且他们必须在晚上睡觉前背几遍新单词。这样,我在阅读与我专业相关的英语材料的同时学习了英语。经过两年的努力,整个房间已经基本通过了英语阅读水平,了解了国外核电厂和核电厂的基本情况。与此同时,为了使房间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尽快拥有“核姓”,、韩铎、姜斌森、沈、等人开始系统地讲授反应堆物理、反应堆热工水力、反应堆控制、核电站等课程。在反应堆研究室。这样,通过学习和实践,同志们很快就掌握了核电厂的基本原理和各系统、各专业之间内在的、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些外行很快站到了核能研究的前沿。

面对重大工程和技术问题,彭士禄必须清楚、清楚、心中有数,决不能掉以轻心。任何问题都应该通过调查研究、信息收集、实验等来澄清。在研究海底核电厂之初,为了建立反应堆物理的计算公式,20世纪60年代只有手算机和计算尺。彭士禄等科技人员日以继夜地计算了10多万个数据,并建立了自己的计算公式,但他们仍不能保证反应堆的绝对安全。彭士禄还带领大家进行了1: 1零功率测试,发现了错误并修改了公式,以确保反应堆在常温下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并使反应堆清晰明确。在领导核电厂建设期间,彭士禄能够亲自计算工程技术的主要技术和经济数据。能够说出在某一年或某一个月中,项目的进展应该做哪些关键的事情;为了解决关键的技术问题,他可以亲自领导军队,给出建议和想法。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他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和运行的全过程,并参与了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运行。建立的核电厂主要参数计算方法在主要参数选择、系统组成和关键设备选择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可在压水堆核电厂推广应用。20世纪80年代,彭士禄提出了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控制,并撰写了《广东核电站经济效益报告纲要》,为大亚湾核电站的投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和“小”家庭

“大”家庭是国家,“小”家庭是彭士禄的家庭。彭士禄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的妻子有三个:核电、烟酒和茶叶,还有他的妻子马淑英。

1965年,当中国核潜艇项目启动时,彭士禄专门从北京搬到四川工作。四年后,他的妻子马淑英也搬到了四川。马淑英从苏联留学回来后,被分配到北京化工大学教化学。她热爱自己的教育。马淑英说得好,在学校很有名。因此,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当她离开化工大学跟随彭士禄去四川的时候,学生们都不愿意放弃马淑英。离开时,许多学生来送她,哭着拥抱她,久久不能释怀。到达陆上模型反应堆试验基地后,马淑英正式转战参与基地建设。

1971年,由于工作需要,彭士禄再次来到武汉,在1973年5月之前担任核潜艇总设计研究所(现为719所)的副所长兼副总工程师。他在八十年代主持广东大亚湾核电厂的建设时,是以广州为基地,只花了几个月便返回北京汇报工作。

当彭士禄80岁时,他仍在视察核电站的建设,并经常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这位老人不喜欢他在家里的生活。他仍然每天工作到很晚,然后回家。他仍然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出差,很少见到家人。对此,孙女姚鹏有很多意见。当彭士禄每天回来时,已经是深夜了。他的孙女已经睡着了。每天早上,当他的孙女醒来时,彭士禄又出去了。出于这个原因,他的孙女也和他签了一份合同,大意是如果彭士禄能按时回家,他将得到啤酒奖励。

荣誉和得失

面对荣誉,彭士禄院士从不计较得失,从不提出个人要求。许多年来,他总是忙于建筑工地或出差。1978年,当他获得国家科学大会奖时,他在建筑工地。有人告诉他去参加国家科学会议。他不知道自己是接收者。当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时,他也惊讶地说:我能得奖吗?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改等级,什么时候评定职称,什么时候加薪,也不打听。其他人的房子越来越大,但他从七个房间的综合大楼搬到了四个房间的一厅单元,并把大房子给了其他人。他总是说国家给了我太多。他曾在许多单位担任顾问,但从未获得任何报酬。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就比拿一点钱更有价值。

彭士禄在1996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声明》中总结出四点:第一,一家几百户;第二,*和精神;第三,理解和困惑;第四,做决定和纠正错误。

短短2000字的自我报告,以及对“一个家庭,几百个家庭”和“教义与精神”的诠释,真实地反映了彭士禄所经历的非同寻常的童年生活,以及他在历经磨难后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正直。《理解与困惑》和《决策与纠错》进一步阐释了彭士禄对生活、工作和研究的态度,以及他承担责任的性格。

至于核潜艇第一首席设计师的职位,彭士禄这样描述:“由于历史的误解,我有幸参与了我国核潜艇发展的全过程。在“*”和“老虎”被赶下山的时候,“猴子”必须是国王,我也被提升为“总工程师”。“这足以显示他在名利面前的冷静和沉着。

(作者是北京工业大学的助理研究馆员)

彭士禄院士: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

▲彭士禄和夫人马淑英在莫斯科学习期间拍摄的照片

彭士禄院士: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

▲1986年,彭士禄视察核潜艇的发展情况,并与其他几位主要设计师合影。左起:赵、、黄旭华、

扩展阅读

彭士禄毕业论文评析

彭士禄在中国学习期间,他在香港教会学校、延安大学中文系、延安自然科学院、大连理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小学到大学的学习都没有间断。其中大多数都是持续性的,所以他从未获得过文凭或文凭。直到我去苏联学习并从莫斯科化学工程与机械学院毕业,我才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文凭,但那时我是一名大学生。1998年3月17日,莫斯科国家教育部(相当于中国教育部)向彭士禄发出确认函,证明彭士禄1951年至1955年在喀山化工机械研究所和1955年至1956年在莫斯科化工机械研究所的学习经历被承认为工程硕士学位。

彭士禄在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写了一篇毕业论文,题目是“悬臂叶轮全自动卧式过滤机的离心机”。毕业论文“非常好”,老师给了很高的评价。评论的中文内容大致如下。

全自动离心机属于最完美的离心机类别,广泛用于处理大量工业悬浮液。

作者的研究对象是一台叶轮直径为1500毫米的自动离心机,这种叶轮的离心机尚未在国内制造,许多工业领域对此类产品有很大的需求。

在注释中,作者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离心机制造的发展历史,并列举了全自动离心机应用领域的一些实例及其应用优势。详细介绍了离心机和自动机的设备和工作原理。计算了离心机的技术和能量,以及其核心组成和细节强度。

离心机的技术经济问题、研发条件和安全技术也受到关注。

作者绘制的图纸包括离心机概述、机器的主要部件及其细节。自动机械原理图和叶轮底部机械制造图。

注意根据现代知识仔细而准确地计算力量。该机结构紧凑,外形美观。

作者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叶轮悬挂设计,它可以减小机器的整体尺寸,但这种结构引起了争议——因为它会导致叶轮悬臂的增加,从而对离心机的动态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总的来说,论文写作的技术水平较高,计算和注释组织得很好,绘图也很出色。

这篇论文的评价很好。

实验室主任

1956年6月6日

1951年至1956年,彭士禄在喀山化学机械研究所和莫斯科化学机械研究所化学工程系学习。在过去的六年里,彭士禄已经学习了36门课程。除了3门课程合格外,其余33门课程都很优秀。在学习期间,彭士禄还在三门实践课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最后,在毕业证书上,彭士禄的成绩总是被评为优秀。根据彭士禄的课程成绩和毕业论文,彭士禄以优异的学术成绩获得了莫斯科化学机械学院“优秀化学机械工程师”的称号。

《中国科学新闻》(第10版,2014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