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物理学家李华钟教授逝世 把物理写成诗
2018年1月29日,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山大学教授黎华忠在广州因病去世,享年88岁。
他是中国最早研究基本粒子物理学规范场理论的先驱者之一,也是第一批将介观物理理论引入中国的人。他为广东乃至全国理论物理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是中山大学物理系的主任兼副校长。改革开放初期,他主持了中山大学物理学科的恢复和发展,并由此建立了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
黎华忠一生都在乐康花园努力工作。他孜孜不倦地传教以消除疑虑。20世纪70年代末,他带领两名初中毕业生进入CUHK攻读研究生。他被称赞为一个健谈的人,因为他“没有坚持一种模式来接纳人才”。令人惊讶的是,这位物理学家在文学方面也相当有成就。他将物理现象写进了诗歌,并编辑了一系列“粒子诗”。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通讯员高义、蔡姗姗
冲向顶端
杨振宁称赞了这项研究成果
它是国内规范场理论的先驱。
黎华忠教授长期从事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的教学和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对基本粒子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成果。他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前沿。
20世纪70年代初,杨振宁前往中山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带来了规范场理论的最新前沿研究成果。不久,与中山大学郭教授、冼定昌教授合作,独立完成了规范领域的系统创新工作。他们对规范领域的经典理论提出了严格的解决方案,并在当时的《中山大学学报》上发表。“这是黎华忠教授对物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他们对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经典解已经进入物理教科书。”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的李教授说。
国际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理论(即规范场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它导致了20世纪下半叶物理学的突破和基本粒子标准模型的形成。值得称道的是,黎华忠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在中国贫穷落后(各领域的研究条件非常困难)和没有与外国学术界交流的情况下,在重要的规范领域取得了世界级的研究成果。
因此,黎华忠作为中国规范场理论研究的先驱之一,在同行中备受推崇。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黎华忠和他的同事们因在规范领域的理论贡献而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当时,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很少,这些成果更有价值。后来,杨振宁得知中山大学已经独立完成了相关研究,非常感激。杨振宁在香港成立了“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并担任该“基金会”的董事长。他支持成立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在国内外开展学术研究和促进学术研究。
紧紧抓住
不要随波逐流,只要学习“优秀的学习”
坚信不受欢迎的“介观物理学”的潜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黎华忠主要从事量子物理系统的几何和完整性研究,如贝里相位因子。20世纪90年代初,他增加了介观物理理论的研究方向,系统研究了连续流理论,并率先组织和主持了全国介观物理理论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介观物理的研究。
介观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纳米和微米尺度之间物理规律的学科,为我们现在所熟悉的纳米技术提供基础理论研究和支持。当时,中国对介观物理的认识和研究几乎是空白,但黎华忠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研究方向,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做研究,不能随大流。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黎华忠曾经说过,他永远不会随大流,因为某个研究领域很受欢迎,而是根据学术本身的发展来选择研究方向。1973年,一篇关于夸克量子理论的外国论文发表了,当时没有引起国内同行的注意。直到2004年,它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才引起了国内的关注。从1973年到2004年的30年间,热点研究领域层出不穷。20世纪70年代,当这篇论文首次发表时,黎华忠教授意识到这一研究方向的巨大潜力。他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了一份报告来推动这项研究,但是当时主流学校没有接受。
"李老师有很高的学术品位,能够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李说,当时无论是粒子物理研究还是介观物理研究都不突出,看不到学术的动向。这不仅与他的智力有关,也与他坚定的学术品格有关。
教育人民
招收初中学生,为硕士学位开好讲座
走出课本,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
因此,教师也是那些传道、授业、解惑的人。黎华忠一生都在健康的天堂中耕耘,在爱情中种下了桃子和李子。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冼定昌先生甚至写了一首诗,说"谁懂正式工作的公文,谁懂它们,怀普早就打算把工资传递下去"。他从事教学工作已有60年,硕士和博士学位总共不到12个,但他花精力“照顾”每一个学生。
他的“用心对待学生”是为了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黎华忠追求“餐桌教育”。他经常在吃饭的时候和他的学生聊天。他谈论从学习到生活的一切。他认为,研究生早在本科阶段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导师的角色不是教授教科书中的基本原理,而是教授隐藏在科学成就背后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书籍、文件和期刊中都找不到。抽象知识,如思维方式,必须在日常生活中由教师传授,由教师实践,由学生启发,使他们能够理解。
在黎华忠的许多学生故事中,这一个更受欢迎。
1978年,中山大学收到了来自湖北武汉的一封信。这封信是由名叫胡博和胡琏的两兄弟写的。信中说,他们已经自学了九年物理,也自学了英语,希望申请CUHK大学的物理学研究生学位。然而,这两个人只在初中受教育。初中毕业后,他们去工厂工作。
黎华忠对这件事非常感兴趣。在查阅了兄弟俩的练习本和学习经验后,他与学校进行了沟通,并派了专门人员到武汉参加考试,这认可了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学术潜力。在通过最后一轮面试后,他接受了胡兄弟,他们只是初中物理系的硕士研究生。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胡琏教授说,黎华忠教授对兄弟俩很好,在他们进入学校后给了他们很多指导和支持。他们俩都会永远记得它。
后来,我哥哥胡博在美国获得了博士后职位,我哥哥胡琏先在CUHK工作,然后在华南师范大学当教授。这个故事在美国流传了一段时间,并被许多媒体誉为“不墨守成规的天才”。
精彩的情感表达
爱情文学“艺术与科学的交流与激情”
将物理体验图像写入诗歌
虽然黎华忠专攻物理,但他仍能写好诗。他擅长写古体诗,尤其是七律。虽然他很谦虚,“他不是技术班的,也没有老师教过,所以他的押韵和押韵一定是不一致的”,他的抒情诗歌和和朋友一起唱的诗歌也透露出他的真实气质。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奇曾称赞他“沟通艺术与科学,感到自豪”。
一个纯粹的科学学者,能有这样的文学造诣,和浓厚的家庭氛围是分不开的,黎华忠的祖父黄杰是近代著名的学者和诗人。怀着对文学的兴趣和执着,黎华忠不仅在大学时代担任岭南大学进步月刊《南丰》的主编,而且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还伴有诗歌。
2002年,黎华忠教授和冼定昌先生共同收集了同行的诗作,编著了一系列的《粒子诗稿》,形成了物理学界独特的人文景观。
由于职业关系,黎华忠教授的诗歌创作范围不同于一般文人。他经常生动地将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经历融入他的诗歌中。例如,他的一篇“关于粒子争论的两篇论文”:“粒子有点嘈杂,费曼的形象就像一只绘画昆虫。几条勒让尔平行线,一团混乱。三个颜色层不见了,十年的分散失败了。磁子没有理由变成单极,也没有理由让外来物质打扰你。”阅读非常生动,让人会心一笑。一个严肃可爱的物理学家和诗人的形象在纸上。
黎华忠说,他的诗意表达是“年轻人傲慢,轻佻的时间和习俗,他们已经进入旧的和顽固的鼓噪,但没有收到它。”
“两首粒子之争诗”之一
粒子有轻微的噪音。
费曼的形象看起来像一只绘画虫。
几条勒让尔平行线
一个火球搞砸了。
三个颜色层都不见了。
十年的分散失败了
磁铁如何变成单极的
不合理的异物困扰清翁
黎华忠
1930年9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丰顺县。1951年2月毕业于岭南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1954年4月,他是中山大学物理系的讲师。1954年加入中国*。1978年任教授,1980年任物理系系主任,1981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1年1月任中山大学副校长,1983年任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主任。黎华忠教授于2004年退休。
黎华忠教授是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他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物理学科评估组专家,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大学科技二等奖。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老年人养生有什么秘诀吗
下一篇:“精神防疫”与科幻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