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动物界的雌雄同体 是遗传失误还是繁衍策略

科普小知识2021-11-04 02:53:52
...

事实上,雌雄同体并不新鲜。这种现象在无脊椎动物中最为常见,如昆虫、蜗牛、贝类、蚯蚓、水母、鱿鱼、珊瑚、线虫等。

生殖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一般来说,动物的性别通常分为雄性和雌性以及两种不同的个体,但也有例外。

国际期刊《膜翅目研究杂志》最近报道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昆虫学家艾琳·克里切尔斯基带领研究人员在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夜行蜜蜂中发现了第一只活着的雌雄同体蜜蜂。它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雌雄同体在生物学中非常普遍

这种新发现的雌雄同体的蜜蜂在它的左边有一个雄性的身体,有一个小而精致的下颚,一条长长的触须,和一条上面有几根刚毛的细后腿,而它的右边身体是雌性的——短触须,形状良好的有齿的下颌,和厚而多毛的后腿。

什么是雌雄同体?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云南昆虫学会理事杨告诉《科学日报》,在动物界,雌雄同体是一种雌雄同体的现象。雌雄同体生物有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可以同时产生精子和卵子。

事实上,雌雄同体并不新鲜。这种现象在无脊椎动物中最为常见,如昆虫、蜗牛、贝类、蚯蚓、水母、鱿鱼、珊瑚、线虫等。研究人员在至少140种蜜蜂、蝴蝶和甲壳类动物中发现了雌雄同体。

大多数雌雄同体的无脊椎动物体内有混合的性染色体。根据繁殖或环境的需要,一个人可以把自己的卵子和精子结合起来繁殖自己的后代。后代的不同个体具有雄性或雌性的性功能,并能繁殖正常的后代。

尽管雌雄同体动物有自己的生殖器官,但并非所有的雌雄同体动物都能自我繁殖,比如蚯蚓。蚯蚓是一种常见的雌雄同体动物,但其雌性生殖器官远离雄性生殖器官,不能繁殖自己的后代,因此它们必须通过交配完成繁殖。

内因和外因共同造成了这一现象。

激素决定哺乳动物的性别特征。在胚胎发育的某个阶段,基因“指导”一组细胞发育成卵巢或睾丸,并开始分泌雌性或雄性激素。如果暴露在细胞中的雄性激素过多,它将向雄性化发展。然而,如果细胞暴露在大量的雌激素中,它们将朝着女性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对于鸟类或低等脊椎动物来说,性别不仅仅是由性腺决定的。科学家发现,在雌雄同体的鸡中,既有带有雄性染色体ZZ的细胞,也有带有雌性染色体ZW的细胞。整个身体也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面是大量的ZW雌性细胞,肌肉骨骼较弱,垂肉较小。在另一边有大量的ZZ雄性细胞,有更大的垂肉,强壮的胸肌和更重的骨骼。

这证实了鸟类的性别特征应该由细胞中包含的基因决定,而不是激素的影响。然而,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融合,一些鸡具有两个基因,导致雌雄同体。

“5000多年前,蜜蜂在中国被驯化和饲养,人类对雌雄同体有很长的理解。”杨对说道。

Irene Krichelski的团队引用了2018年论文中的一项研究,认为膜翅目昆虫,包括蜜蜂、蚂蚁和黄蜂,有一种非常奇怪的确定方式。卵子受精,雌性出生。如果卵子没有受精,雄性就会出生。然而,如果第二个甚至第三个精子进入受精卵,即女性胚胎,它将进一步分裂产生男性组织,从而导致两性畸形。

昆虫等无脊椎动物的雌雄同体是由内部和外部因素引起的,部分原因是性染色体紊乱,部分原因是环境压力杨说,例如,当食物稀缺和环境恶劣时,蚜虫和介壳虫会产卵,让幼虫在寒冷的冬天或炎热的夏天化蛹,而大多数幼虫长大后形成有翼的成虫,并迁移到合适的地方繁殖。在迁徙过程中,如果找不到其他个体交配,体内的雌性和雄性功能将同时发挥作用,将会繁殖一批性别比为1: 1的个体进行正常交配,实现正常后代的短期大规模繁殖。因此,昆虫产生的雌雄同体是它们的一种生存策略,有利于它们的繁殖。

一些生物学家认为,两个完全相反个体的生殖腺分离表明进化已经经过了雌雄同体阶段。相反,其他人认为这种分离是原始的,雌雄同体是渐进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两种繁殖方法实际上共存,两者都成功地完成了物种的延续。

近年来,许多研究也将“意外”矛头指向了环境污染和化学压力,鱼类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杀虫剂也把甘蔗蟾蜍变成了雌雄同体。在一份涵盖全球250多个学科的报告中,科学家认为,在包括硬骨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在内的几个主要类别中,每种雄性动物都受到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压力,许多雄性脊椎动物的雌性化相当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