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城市建筑

武汉人才变局:昔日东南飞 今朝凤还巢

科普小知识2021-07-12 03:32:50
...

28岁的李浩鑫(音译)2017年从武汉大学毕业,获得水利、水电和电气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后,毫不犹豫地留在武汉继续创业。他正带领一个由7名医生和8名大师组成的创业团队,建造一个智能灌溉系统,并计划从武汉辐射到全国。

李浩鑫的公司隶属于武汉市“罗家创世”科技型定居企业。在创业的路上,伴随着专业讲师从技术、销售到管理培训的热情服务。这位来自江苏的年轻人说,武汉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创业政策让他们的创业更加自信。

"留住大学生将保留一个城市发展的未来。"自2017年2月起,武汉市大力实施“百万大学生留在中国创业就业工程”,邀请百万大学生成为“城市伙伴”,共创梦想城市。

武汉从解决大学生落户、促进就业、支持创业、提供高效服务四大难点入手,加快*职能转变,优化城市人力资源配置,提升城市产业结构,破解人才需求困境,以创新创业激发城市活力。这座位于中部地区的城市正在经历其人才结构的逐渐变化——“曾经东南飞,现在凤还巢”。

武汉市招商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就业和创业类大学的毕业生超过20.5万人。受到定居、就业和创业等诸多优惠政策的吸引,2017年有超过7万名大学生返回中国,是往年的三倍多。

宜居:转变*职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一直是武汉人的骄傲。武汉大学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华中科技大学以其扎实的学风和创新的发展而闻名。

荣耀背后让人尴尬的是,在城市的发展中,长期以来人才流失严重。武汉市人民社会服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和浙江这两个教育大省,2015年将分别有85%和80%的毕业生留在本省。然而,武汉仍不到50%。

“在华为,最常见的是找到所有同事上大学的地方。华中科技大学的频率最高,许多高管来自华科。”武汉人李浩(音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后来到深圳为华为工作,他曾向媒体表达过这种感觉。

2017年2月,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宜欣在两次武汉市委会议上提出实施“百万大学生留在中国创业就业工程”,确保五年内吸引百万大学生留在中国,使他们成为城市财富创造的新兴主体。

新政策首先推出。

武汉市*局提出“现在做,网上做,一次做”,为“门槛最低、程序最简单、机制最灵活”的大学生创新新模式。

在这里,除了身份证和户口簿等身份证件,只需要毕业证书,大学生可以处理整个过程中的网上定居。

武汉市桥口区*局率先在微信上设立了一个“海燕快递”工作室,将涵盖辖区内21个重点单位的所有“联络员”,包括葛洲坝集团、三江航天、同济医院,警方将定期到现场。

"符合条件的雇员将能够在同一天获得搬家许可证。"葛洲坝集团人力资源部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新政策实施以来,已有400多名大学毕业生成功入驻,这不仅减轻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也为企业吸引人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简化和权力下放带来了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激增。武汉市*局治安管理局副局长耿威透露,自2017年对大学生实行“零门槛”落户政策以来,武汉已吸引12.44万名大学毕业生落户,比2016年增长了6倍。

“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格20%的价格购买公寓,并以低于市场价格20%的价格出租。”2017年8月,武汉将允许大学生“八折买房”安居乐业的消息在全国引起轰动,为刘汉大学毕业生“租购并举”勾画了一幅路线图。

适度产业:提升产业结构解决人才困境

虽然李明月在武汉呆了不到两年,但他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对这座城市情有独钟。

不久前,在武汉举办的一次招聘会上,她成功地与光谷的一家企业签订了一份合同,并计划一毕业就将自己的户口从家乡河南迁出。“这里发展前景广阔,就业机会越来越多。我们90%的毕业生希望留在武汉。”李明月说。

为了给中国大学生创造更多的“武汉机会”,2017年11月12日,武汉市发起了名为“百万大学生留在中国创业就业工程”的大规模校园巡回招生活动。第一届招聘会将提供30,000个高质量的工作,包括数百个年薪数百万的工作。目前,已经有10多个这样的招聘活动。

长期以来,地处中部的武汉,低薪是“孔雀东南飞”隐痛背后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2017年10月11日,武汉率先出台了在华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最低年薪指导标准,其中大专生4万元,本科生5万元,硕士6万元,博士8万元。

一个多月后,在大学生最低年薪集体合同签约仪式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44家企业代表率先响应,首次将大学生最低年薪条款写入集体合同。

除了待遇和挽留,留住大学毕业生还取决于城市产业的支持和吸附。

2017年4月,武汉正式成立“招聘会”,将人才招聘列为“头等工程”。聘请陈东升、雷军等16位知名企业家担任“招聘顾问”和“招聘大使”,大力推动“百万校友人才回流中国”。

截至2017年11月26日,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其他7所隶属于中国*的大学已经召开了9次资本和情报返还会议。根据该市公布的数据,294个投资项目已经完成,合同金额超过1万亿元。

一个人推动了一个行业的崛起,而过去由钢铁和汽车等重工业主导的城市正在经历快速转型。统计显示,2017年上半年,武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和新材料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89.8%。服务业占经济的54.9%。

截至同年9月底,超过30%的大学生就业于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和智能制造三大支柱产业,超过40%的大学生就业于技术、金融和商业服务。

怡创:用创新激活江城泉水

湖北大学致兴学院2017届毕业生尚浩和陈航川申请居住在“汉口年华”。目前,两家公司合作成立了两家公司,在教育行业从事网上图书销售和考证培训。

家乡在浙江金华的陈航川说,这里良好的商业氛围是他毕业后留在武汉继续创业不可或缺的条件。

陈航川在学校附近的戴家山科技创业园申请了一个免费的创业职位,该园区拥有完善的配套办公设施,如宽带和共享会议室,可免费使用长达一年,“为我们在创业初期节省了一大笔钱”

同时,所辖的团安江区委定期在人才公寓组织大学生活动。“双11”举行相亲,一起学烘焙,并参观瞿秋白故居展览馆。"每个人都会立刻找到归属感。"

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自2017年以来,武汉在部属、省属和市属高校设立了10所示范创业学院。为创业型大学生赞助了100多项创业培训、经验交流、创业路演、创业诊断等活动,培训了1.2万名大学生。

真诚的邀请“请留在梦想之城”继续点燃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热情。

对于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武汉白纬玲定制技术有限公司CEO苏朝超来说,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大学城,具有充分的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的出台为公司的发展培育了最好的土壤。

苏朝超参与了“互联网+定制供应链”的启动项目,成立了三家公司,成功促进了40多名大学生就业。“这里的办公环境优越,租金便宜,至少比市场价便宜30%,还有各种创业政策支持。在武汉,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感受到了城市对企业家的尊重和宽容。”

武汉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外国企业家任康的注意。

2008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任康为华为工作,去了北美工作。2013年,任康创办了深圳市罗真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工程电子与传统医疗的结合,并获得了数千万元的融资。

2017年上半年,当任康回到母校发表演讲、分享机会时,他感受到了自己曾经求学的城市里涌动的青年创业热潮。他对长江新城和长江主轴的描绘甚至让他激动不已。他计划将公司在深圳的研发中心迁至武汉光谷,并在武汉设立一家子公司。“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留在这里,我们对武汉的发展前景感到乐观。”

林虎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在线记者于蕾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年1月8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