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教育不能缺席“一带一路”
■我们的记者郑铁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的林业高等教育不仅应该缺席,而且应该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这是参加5月17日“一带一路”背景下林业高等教育创新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们达成的高度共识。
为了进一步研究“一带一路”对林业教育的新要求,及时为林业教育创新提供思路和建议,中国林业教育协会和北京林业大学绿色传播中心联合举办了“一带一路”双月刊论坛。这次讨论是论坛的开幕工作。
会上,中国林业经济协会副会长陈建成建议尽快设立“一带一路”林业教育发展基金,建立“一带一路”林业教育联盟,探索林业教育国际交流新机制,在云托管中拓展林业教育国际合作。林业教育应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两大战略,积极开展相关国家的绿色培训,扩大留学生招生。
中国著名的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专家张志强在讲话中强调,中国的林业教育离不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离不开“慢半拍”。我们应突破语言障碍,积极开展林业特色课程建设,有效解决林业教育学国际化水平低的问题。林业院校应主动参与,积极发言,开展广泛的办学合作,充分发挥多边和双边优势,促进各国林业院校互认学分,进一步扩大中国林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林震表示,“一带一路”应该纳入林业院校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允许“一带一路”进入课堂。政策沟通、文化交流、文明道路是林业院校为“一带一路”提供支持服务的关键。应鼓励教师为“一带一路”开展实证和案例研究,并组织集体研究。我们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
中国林业教育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田阳表示,中国林业高等教育需要加强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在合作办学方面,林业院校只有一个机构和18个本科项目,仅涉及5个国家的7所院校和15个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和硕士以上学位项目尚属空白,与国际一流大学和一流林业学科的深入合作有待突破。现有的合作形式主要是自发的,缺乏宏观指导和顶层设计。要探索和创新形成协同和丰富的模式。要准确把握“一带一路”的需求,明确林业高等教育合作的重点。以林业、水土保持、园林等特色优势学科为载体,丰富和深化多种形式的办学合作,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培养林业人才。
《中国科学日报》(第7版,2017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