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神农架的科考“特战队”:中国南北过渡带综合科学考察侧记
2017年是国家科技基础资源专项调查项目“中国南北过渡带综合科学考察”的第一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张百平带领团队成员进入秦巴山区东部进行全面实地考察。在去探险的路上,人们被水蛭咬了,被蜜蜂蛰了。危险一直存在……”我从未参加过如此大量的野外科学考察,如此长的时间,如此艰巨的任务和如此危险的环境张柏平的博士生于用四个“所以”来形容他在博士后研究期间遇到的第一个“硬骨头”。
"南坡的土壤已经饱和,根本无法行走。"
“在雾天,箭竹比山顶上的人高,很容易让人迷路。”
“或者我们可以撤回。这么多人在这里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然要到明年,明年的任务会更重。”
……
时钟的指针指向晚上10点。在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里,十几个人正在讨论第二天是否去神农架南坡上班。张柏平皱了皱眉,一只手托着下巴,双手抱在胸前。有时他抬头思考,有时他加入讨论。在此之前,同一问题在晚餐时讨论了近3个小时。
神农架的雨持续了两个多星期。未开发的南坡没有步道,地形复杂,坡度陡。土地“吸干”了雨水,就像一块无限厚的海绵,这给即将完成的实地调查造成了困难。
等待?20多人被困在这里,这是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退出?如果今年的任务没有完成,必须留到明年,那么明年已经很繁重的任务就必须“再添一码”,这将涉及几个科研机构的几十名科研人员的时间,很难协调。
然而,张柏平最担心的是队员的安全。
"明天我和赵超将首先去南坡探险!"将近11点钟的时候,张柏平让大家先回去休息,并决定第二天带着他的“大弟子”去现场视察具体情况,然后再制定下一个计划。
张白平,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研究所”)研究员。2017年4月,作为首席科学家,他申请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南北过渡带综合科学考察”正式启动。该项目有12所大学和科研单位,共有100多名参与者。
2017年8月,张百平带领20多名研究员和博士生进入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和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进行实地考察。
掌管一个部门或地方
如何确保庞大的项目团队有序运作,除了“总指挥”张百平,他的三个博士生都可以带头。
于,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级博士生,是张柏平最年轻的学生。在他秋季入学前的一个月,他就真正参与了这个项目。她很瘦,扎着一个懒洋洋的马尾辫。当和她交流,看她做事的时候,她意识到余父亲元并不像他看起来那么虚弱。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她跟随项目组完成了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秦巴山区东部采样线和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的植被调查。“在参加这个科研项目之前,我从未参加过如此大量的野外科研活动,如此长的时间,如此艰巨的任务和如此危险的环境。”于用四个“所以”来形容她进入大学后遇到的第一个“硬骨头”。
2017年10月10日,于带领植被土壤队脱离张百平率领的大军,对“样线”(209国道宜昌至神农架段)进行植被调查。
209国道是去神农架的唯一路。视察队将沿着香溪河两岸的高山峡谷行进。该小组沿着209国道行驶,每5公里停下来爬陡坡,钻入树林寻找更好的采样点。"我们想要的许多地块都被人工摧毁了。"余对说:样地满足的条件必须是天然原生林和次生林,以及未被人为破坏的植被和土壤。为此,他们必须沿着山坡走得更远,寻找合适的地块,挖掘剖面图,采集土壤样本,提取样本并识别植物。
需要在4天内收集9个样地。他们早上7点开始,下午6点返回。如果工作提前完成,他们会在附近找一个农舍“凑合”吃午饭。“样方离你住的地方很近,”4天后,他们换成了3家酒店。经过几天的相处,已成为一个著名的“女性男人”。
于的搭档是她的姐姐王静。“老师,别担心,我已经安排好了。”“各位,等一下,我来处理。”“你还有什么需要随时告诉我的吗”...环顾四周,人群中那个声音清亮、个头小跑来跑去的女孩就是王静。她是一名二年级医生。她有一些实地调查的经验,负责协调团队中的大小事务。
王静形容自己“有点紧张”。在去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考察的路上,经常会有溪流流淌。有一次,望着一条稍急但不宽的小溪,王静心想:这次过河太容易了,不脱鞋不脱裤子就走了过去。但是就在她要踏上一块大石头过河的时候,她的右脚滑了一下,身体向左倾斜,她立刻掉进了最紧急的一段水中。鞋子被浇了水,裤子被浸湿了,身体的一半被浸湿了。她“哈哈哈”地笑着说,“这件衣服真的很防水。裙子口袋里的水不会漏下来。”
在抽样过程中,王静主动携带背包,方便了大家的工作。在神农架气温最低的日子里,王静碰巧身体不舒服,开始用贴在婴儿皮肤上的几块暖和的贴片来工作。张柏平称她为“虽然王静又小又瘦,但她很有活力”。
神农架南坡只剩下工作,但在连续的雨天没有停止的迹象。据当地林业站工作人员介绍,神农架南坡在1500至2100米之间,属于“无人区”。茂密的森林斜坡陡峭,容易迷路。一些专业人士在南坡挑战马家沟,步行穿越只需要5个小时。“山顶上有许多箭竹灌木。很难在灌木丛中找到合适的取样点,也很难搬运重物。”三年级医生赵超说。
那天的讨论一直持续到深夜,每个人都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各自的房间。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第二天雨停了。张柏平和赵超找到了一名当地导游,决定以小组为单位穿越神农架的南坡。我们采取了“两头在前,中间突破”的计划。它在两天内完成顶部和底部的工作,最后从上到下穿过南坡的中部。
在野外考察的最后一天,为了节省时间,在天还没完全放晴的时候,赵超带领穿越队从海拔2777米的田基岭下到海拔1500米的地方,完成了神农架南坡最困难地段的植被调查和土壤采样。
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
神农架的一名团队合作者对他们在雨中的工作表示震惊,并在返回的当晚打电话给张柏平,说他们无法忍受辞职。“在外人看来,我们的工作很好,就好像我们在玩,但事实并非如此。在雨天从野外工作回来后,我的腿和脚沾满了泥浆。我不好意思进入酒店,因为我害怕踩在地毯上。”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项目组成员、教师王笑着说,并指着挂在树上的干粮带,里面有每个人的午餐:馒头、泡菜、火腿、鸡蛋和水。“我不敢边吃边一直坐着。我必须来回走动,否则我会被土蜂、蛇、水蛭等咬到。”
在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当每个人沿着通往南召宝天曼北坡的小道爬山时,张柏平偶尔会感到不舒服。他打开裤子,发现自己被水蛭咬了。水蛭的形状与水蛭相似,颜色为黑色和灰色,柔软而细长,以人和动物的血液为食,分泌麻醉药物,吸烟时不痛,不易被发现,伤口经常大量出血。"为什么水蛭是在我拍照之前拍的?"张百平打趣道。“事实上,张先生被咬后很难止血,但他总是对每个人微笑,不让每个人恐慌和害怕,并照顾好每个学生。”王静说。
干旱水蛭很难对付,土壤蜜蜂更难对付。项目参与人、河南大学博士后王在选择合适的土壤剖面时,不小心扰动了坡上蜂箱内的土蜂。当王冲下山坡时,几只被丢弃的蜜蜂飞到了正在专心挖洞的河南大学教师那里。当杨翠想用衣服藏起来时,半厘米长的蜂针已经刺穿了他的头皮。不到10分钟,杨翠的头皮肿了起来,半边脸也肿了。“这种蜂蛰特别痛。我认为这个年轻人无法忍受。”当地村民说。
在去科研的路上,除了痛苦和风险,当然还有温暖和幸福。8月28日,恰好是中国传统的“七夕”。当城市里的情侣们享受美食、逛街看电影时,检查组的成员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情人节”。
黎明时分,项目组的26人“丛林小组”已经出发。植被组带着全球定位系统、照相机、DBH尺、测量绳和其他工具,而土壤组则带着铲子、铲子、钻土器、铝盒和其他工具紧随其后。正当检查快进行到一半时,雨下得越来越大。唯一的伞给了团队的四名女性成员,这四名女性成员用身体遮住了镜头。后来,每个人都来到一个他们一直在寻找避雨的洞穴。花岗岩洞穴大致分为两层,底部又窄又深。上层宽敞明亮,有很好的雨帘。"我们是穴居人的现代版本."张柏平笑着说道。
除了负责样本地点的选择,张柏平还承担了团队的“摄影师”责任。在雨中,他一只手拿着雨伞,另一只手拿着照片给正在工作的学生。每天工作结束后,他都会在工作组里分享照片,有些严肃,有些好玩。在笑声中,白天的辛苦似乎消失了。
张柏平非常喜欢这一切。他认为实地研究完全不同于坐在办公室里写论文。在赛场上,一个人的整体状态是舒适的,他的身体是疲惫的,但这是值得的。“环境越恶劣,就越美丽。正是因为地理环境极其独特,才创造了最令人惊叹和难以置信的景色,从而更加激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无限好奇。这是地理工作者的福利。”
以身作则
自2015年以来,赵超逐渐成长为张柏平的得力助手。“在我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有一些年长的兄弟姐妹照顾我。现在我在为一名医生学习。张老师让我做的,所以我要承担责任,珍惜这次锻炼的机会。”赵超说。
这是张柏平培养学生的方式——在他的团队中,每个博士生将独立承担一个小项目,从申请、实施到最终项目完成,每个环节都由学生自己完成。
“很难改变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营造一种吃苦耐劳、乐于努力的团队氛围,让学生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张柏平经常告诉学生,在博士学习的几年中,提高综合能力可能比简单地改进方法和技术更重要。从实地考察和人员协调的订票细节到独立项目的实施,“这些培训非同寻常。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逐渐得到培养。"
张柏平的前学生肖飞目前在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他也将有意学习导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来培养自己的学生。
2006年毕业的肖飞告诉作者:“自从张老师申请这个项目后,我就一直参与其中。”对他来说,有工作和更多的人类感情。“毕业已经这么长时间了。能和张老师、专家、弟妹们一起完成这么重要的任务,让大家一起完成这个项目,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带着这样的心理期待,萧飞坦率地对张柏平说:“资金不是问题。我愿意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参与。”
“很多人的能力在提高之前都需要磨练和磨练,”张白平说,他带着学生们去实地考察。这不仅磨练了自己,也影响了学生。从印心到开始,从宝天曼到神农架,张柏平没有错过任何一个环节。“在整个实地调查过程中,从总体方向到细节,很少有首席科学家在场。”这是科研小组对张百平的评价。
当大家开会讨论谁去更危险的地方视察矿址时,张柏平总是一再坚持:“我可以去,没问题。”因为老师的榜样,每次我们决定休息时,我们都拒绝半天,无法决定。
张柏平密切关注着每一个成员。周是西南大学的教授,也是该项目的参与者。经过抽样调查,已经在雨中工作了一天的周在盘山长途公路上晕车呕吐。他回到旅馆休息,没有吃晚饭。吃饭的时候,没见到周,于是张柏平马上打电话来问……“因为天气的关系,这段时间很多工作都要调整,所以项目组里有很多事情需要他来处理。这件小事还在我的心头上,张先生很感动,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周对说:
至于他的学生,张柏平会叫他们的小名:小王静、小余和萨沙……他说:“我小时候把我的学生当成兄弟姐妹,现在我把他们当成我的孩子。”
在采访了张百平之后,他带着作者去了当地的一个小镇散步。当他看到卖烤松子的小贩时,张柏平上前问。小贩介绍说松子看起来像菠萝,可以食用或观赏。张柏平一边挑一边说:“这很好。我要三个,给我的每个学生发一个。”
“这个家庭很温暖,我很幸运能遇到像张柏平这样的好老师!”王静告诉笔者。
10月24日,“中国南北过渡带综合科学考察”项目2017年实地调查圆满完成。在从神农架返回的路上,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研究所的王老师也参加了调查,并发来了一张照片。在照片中,穿着不同颜色的宽大雨衣的队员们找到了自己的休息场所,每人拿着一个食品袋,微笑着享用美味的蘑菇汁馒头,眺望远方,欣赏着如画的风景...
(作者是国家科技大学记者团的成员)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6月30日《自然》杂志精选
下一篇:7月1日《科学》杂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