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采可燃冰的新技术
徐长发,华中科技大学,2020.5.8
1.什么是可燃冰
可燃冰学名是天然气水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是CH4·8H2O。它是甲烷、天然气、水的合成体,注意这不是混合物,而是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可燃气体分子和水分子紧密结合的合成物,是白色或浅灰色的,形状像冰一样的冰雪晶体。
它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被点燃,所以被称为“可燃冰”。它是能量密度大而且是无污染能源。如果将同等体积的固体酒精和可燃冰同时点燃,可燃冰的燃烧时间远远长于同体积的固体酒精。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
我国吸取了别国的教训,在开采前,仔细研究了储层的状况,研究了防砂排砂的方案,研究了如何改造增产的方案,研究了在开采管道中避免再次生成可燃冰等多种开采测试关键技术。在开采中,同样是采用降压法,但是创新提出了‘地层流体抽取试采法’,即主动把泥浆强化制冷压入并冲击可燃冰储层,再把泥浆回抽(其中含有可燃冰团块),回抽过程中加入高温脉冲激发可燃冰分解,抽出之后实现水、沙、气分离。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储层流体控制、可燃冰稳定持续分解和输运过程避免再次出现可燃冰固体的难题,一次持续开采成功。这也是在降压法开采方面的,从理论到技术实现方面的创新,是国际上先进的创新工艺。
(2)置换法
降压法还存在一个不可回避的风险。因为深海可燃冰储层一般都在陆地边沿的泥沙淤积区域,开采可燃冰的结果会使得这个“储层”变为“空洞”,进而会出现海床垮塌,海底滑坡、引发地震海啸;还有,开采过程中可燃冰储层上方的泥沙层如果出现裂口,甲烷外泄到海水和大气中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现在国际上有一种可行的设想,即用二氧化碳水合物置换可燃冰储层。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二氧化碳水合物形成的压力比可燃冰低,温度比可燃冰略高。于是,人们可以向可燃冰储层注入二氧化碳,并在储层中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这样由于压力差,可燃冰会分解出甲烷,便于持续开采。
该方法的理想是,用二氧化碳水合物置换可燃冰储层,可以开采可燃冰,可以防止可燃冰储层外层的垮塌,可解决环境问题。
该方法在实验室里得到了验证,是目前大家公认的一种好方法。可是用此法实际开采还存在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例如怎样才能把整个储层置换?要多少二氧化碳去置换?置换后的产气速度如何提高?
8.如何看待“开采可燃冰的热潮”
目前,有3种情况叠加在一起,好像形成了“开采可燃冰”的热潮:其一,可燃冰的储存量极大,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这是事实;其二,大国都在加紧研究可燃冰的开采办法,也频繁试采,这也是事实;其三,媒体炒作,认为开采可燃冰就可以基本解决能源问题,而且都是清洁能源。
其实,各国开采可燃冰都只是处于技术研究和试采积累经验的阶段;开采可燃冰还存在一些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顺利开采可燃冰也不知道是哪一天才可能实现;科学家预计其商业开采要在2030年以后。
(1)深海开采可燃冰的主要技术难题
陆地的可燃冰一般都在冻土层下面,开采可燃冰储层的办法相对容易,可燃冰储层四周的结构扎实,即使把储层掏空了也不会出现严重的垮塌地陷的问题。
深海开采可燃冰就不一样了,可燃冰储层上面一般是松软的泥沙层,所以开采会出现3个主要的技术难题:一是海底气藏开采出砂问题;二是海床垮塌问题;三是开采过程中的泄露问题。
因此,各国的试采活动仅仅是技术研究,都是在寻找好的开采方法。
(2)我国为什么也加紧可燃冰开发研究
我国加紧研发开采可燃冰,在南海试采成功,一跃成为可燃冰研发和开采方面的先行者,很多人对此夸大得太厉害,好像中国的绿色能源问题就此解决了,其实这是不对的。我国的这次试采仅仅是试采,离商业开采还相距甚远,我国对可燃冰的开采研究的主要成分是“战略需要”。
全世界都在研究开发可燃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可燃冰资源那么丰富,不研究就会掉队,就会被人卡脖子。
中国如果不去东海、南海开发可燃冰,那么日本肯定会抢先下手,很可能把钻机开到东海争议海域和南海争议海域上,那时的麻烦会更大。
中国如果没有开发可燃冰的技术,即使世界强国不直接动手,也会怂恿我们的邻国在南海资源问题上与中国对抗。
此文章版权归属徐长发所有
上一篇:中国“天鲲号”自航绞吸船核心技术
下一篇:中国的高压直流电输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