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流浪地球》中哪些有科学基础,哪些还只是幻想?

科普小知识2021-08-27 07:10:54
...

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漫游地球》因其“硬科幻”的特点,获得了很多好评。“硬科幻”指的是科学细节严谨、基于科学原理的科幻作品。那么,这部电影中的哪些陈述有很强的科学基础,哪些仍然只是幻想?

弹弓效应

根据电影中描述的“漫游地球”程序,人类在地球上安装了成千上万个巨大的重元素融合引擎,这些引擎被称为行星引擎,推动地球逃离老化的太阳,飞到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

但是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质量超过59万亿吨的庞然大物。为了让它飞向半人马座比邻星,它需要脱离太阳的引力。仅仅依靠人工引擎是不够的,所以在电影中,它使用了木星的“重力弹弓”。

木星大约是地球的1300倍大。当地球接近木星时,它会被强大的引力吸引,从而加快它的旅行速度。由于木星也围绕太阳运行,在天体的相互作用下,地球最终会像球一样被木星抛出,从而达到脱离太阳系所需的速度。这就是重力弹弓效应。

《流浪地球》中哪些有科学基础,哪些还只是幻想?

重力弹弓效应不是新发现。1959年发射的苏联“月球3号”探测器利用了重力弹弓效应。经过精确计算,天体的引力弹弓效应可以用来改变航天器的速度和方向,帮助航天器到达目标,而不消耗航天器本身的能量。

重力弹弓效应在载人航天中已被广泛应用。旅行者1号是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类探测器,在离开太阳系之前多次利用重力弹弓效应。“帕克”号太阳探测器也用金星的“重力弹弓”七次接近太阳,最终成为历史上最接近太阳的航天器。

洛希极限

在电影中,地球接近罗氏极限导致地球引擎失灵,地球即将解体并落入木星,导致人类面临灭绝。

这里提到的罗氏极限是指天文学中的一个特殊距离。如果一个天体如此靠近另一个天体,以致后者的潮汐力可以撕裂前者,这个距离就叫做罗氏极限。这个距离极限是由法国天文学家罗克首先计算出来的,因此被称为罗氏极限。

地球和木星之间的罗氏极限是可以科学计算的,但是让地球离木星如此之近只是一种幻想。为什么它在电影里如此接近?

根据电影中的计划,人类最初想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如果它们离得太远,它们就无法“借力”达到脱离太阳系的速度。不要太近,不要太远,这个问题要求科学家精确计算,也给影视作品以发挥的空间。

重元素聚变发动机

在科幻小说中,核聚变,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手段,经常被提及。在电影《漫游地球》中,为了将地球推离太阳系,人类在地球上建造了成千上万个高耸的重元素聚变引擎。一台发动机可以通过重元素聚变产生1.5万亿吨推力。

《流浪地球》中哪些有科学基础,哪些还只是幻想?

目前,人类已经认识到的聚变是氢弹,氢弹通过氢同位素聚变释放能量,威力巨大。然而,氢弹的能量是爆炸释放的。目前,人类无法实现受控核聚变,即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可以顺利输出。一些相关设备仍处于实验阶段。

在电影中,行星引擎的燃料不是氢,而是石头。这并不是说石头被烧成石灰,而是说石头中的重元素融合在一起,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将地球推出太阳系。

当然,这只是电影的想象。然而,所谓的重元素融合并不是乌托邦。在宇宙深处有许多恒星“巨无霸”,内部集中于元素融合。

在未来,如果人类能够掌握从重元素聚变中稳定获取能量的技术,就有可能彻底解决能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