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为什么不写草书
苏轼,字子瞻,北宋中期1037年生于四川眉山,1101年卒于江苏常州,享年65岁。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多面手。他的书法洒脱、浑厚而独特,名列“唐宋四大家”(颜真卿、刘公权、欧阳询、苏东坡),独霸“宋代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曾经说过:“虽然我不擅长书,但我不擅长小书。”透过苏东坡的书法作品,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苏东坡?
苏东坡书法的特色
书法是苏东坡的一大乐事。他曾经说过:“写文字有一个非常快乐的地方”和“沉默是一种快乐”。他有自己的“书籍理论”,主张写作的自然兴趣。他不应该被书法的“方法”所束缚。他还指出,“写汉字的方法,肤浅、狭隘、没有学问,最终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我想我什么都有。”
苏东坡早期的书法作品以笔法细腻、字体美观为特点,具有相当的传统性。《治平帖》是他早期的代表作,是一封关于委托乡僧看管墓葬的书信。苏东坡当时大约30岁。“五台诗案”使苏东坡的仕途经历了一个转折点,他的书法风格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倾向于“尊意”。黄州凉菜诗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也被称为“世界第三行书”。苏东坡被贬黄州寒食节的第三年,《黄州寒食诗》经历了几乎完全的灾难和贬谪。苏东坡的沮丧和沮丧都表现在这首诗和每一句话里。《黄州寒食诗》是“直抒胸臆”、“形神合一”的典范。诗歌和写作都给人一种统一的感觉。
苏东坡热爱自然的“生”观
当诗歌的意境相对克制时,词语显得温和而平淡。当诗歌充满激情地表达情感时,文字也变得更大,笔触变得更重,墨迹变得更深。文字、行距和笔触的变化没有规律可循。唯一的基础是诗中的情感。诗歌的意境相当孤独、苍凉,反映了苏东坡对仕途人生理想的思考,凸显了他“生”的自然观念。
苏东坡在仕途上东山再起,晚年被贬谪。面对接踵而至的打击,他终于实现了精神上的超脱,“生活的心”和“我对事物和休闲都很舒服”。而他的书法作品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形成了一只淡定的笔,又矮又胖。他的《姜尚铁》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如果你随意书写,整体的布料自然错落有致,丰丽典雅优雅,优雅圆润,但不做作,笔法细腻严谨,但不内敛。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你不可能做这些事情。不受“法”的限制,每一个字都流露出真情,有一种活泼的感觉,表现出一种童真的气氛。这一切都揭示了苏东坡对和平、自然、自足的精神追求。
苏东坡为什么不写草书
苏东坡一生很少写草书,这与他的清正廉明、生活极端有关。当新党开始流行时,苏东坡和激进的改革派王安石不时发生争执,从而播下了后来迫害的种子。王安石倒台后,苏东坡与顽固的保守派司马光发生了争执。苏东坡在处理公务时,主张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而不是一概而论、一概而论。结果,他与旧党和新党格格不入,像球一样被踢来踢去。官员越来越小,他们的家越来越远,从汴梁到杭州,从杭州到英国,从英国到惠州,最后到儋州(海南岛),一个荒凉的地方。
苏东坡一生奉行中庸之道,待人平和。他不再穷困潦倒,无论他有多骄傲,他从来没有说过任何傲慢的话或采取激烈的行动。因此,苏东坡本能地抵制写草书。即使他写了,他也会写得很完整。正如“苏门四弟子”之一黄庭坚所说:“东坡书的规模之大,令人心旷神怡。此俗子奚落东坡,盖以史书绳墨衡,乃知法哉之意。我说东坡的书充满了知识和文章,他对桑迪很悲观。他被送到了笔墨之间。因此,别人联系不到他。”元代赵孟頫也曾评论苏东坡的书法“字体结构自然,粗细适中,疏草交错,变化丰富”。它既有兰亭的风格,又有宏伟的气势”。它的“典雅的文风”透露出一种“中庸”之美,可以称之为“世界墨宝”。
俗话说,文字像人,苏东坡的书法像人。
上一篇:为什么勾践要卧薪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