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复旦74岁古籍修复教授:有责任把手艺传承下去

科普小知识2022-05-06 07:24:59
...

赵佳福,他正在给学生们讲古籍修复的事情。受访者提供了照片。

74岁的赵家福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古籍修复人才。他在古籍修复和保护方面积累了50多年的工作经验。2014年11月,复旦大学成立了中国古籍保护研究所。赵佳福七十岁时接受了一份工作,为了“传承技艺”,他去了复旦大学教书。

“全国都缺乏修复古籍的人才。我主人那一代的老人都快死了。我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人。”赵佳福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2007年,带着传承这项技艺的使命感,他仍在60多岁的时候跑遍全国,在公共图书馆接受培训并成为一名教师。

2014年,这位71岁的老人接受了复旦大学的任命,毫不犹豫地来到了教学的第一线。在此之前,他接受了一次肺癌大手术。“我已经投身于这种生活,我有责任毫无保留地把这些东西传给年轻人。”

在不到一年的教学后,赵佳福又因病接受了一次手术,但仅仅休养了半年,他就回到了学校。2015年大师王美雨在赵家福不太好的时候遇见了他。“尽管赵先生身体不好,他还是来找我们谈话和指导我们。我感到钦佩和鼓舞。”

考虑到赵佳福的年龄,他每周四下午只有一节课,这让学生们更加珍惜。每次,赵佳福都要求学生们按照座位的顺序逐一解释他们的学习经历和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他总能以深入而简洁的方式回答学生们的疑问。

"每次周四下课,学生们都不愿意离开。"赵佳富的助教俞蓉说,学生们经常在课堂上练习到深夜。

尽管许多学生坚持不懈,对古籍修复充满热情,但古籍修复仍然是一个枯燥的职业,经常需要被淘汰。如何化解学生的负面情绪?避免换工作,因为你无法忍受孤独?赵家福总是在思考如何让更多的人在教学的同时爱上古籍修复。

“我认为第一是提高他们的兴趣,第二是让他们有成就感。”74岁的赵家福不仅知道如何修复古籍,而且还是篆刻和书法方面的专家。“他们说如果老师给我写了一个字,我会写给他们。他们说如果老师刻了一个印章,我会当场做。”

赵佳福笑着说,他喜欢为学生们表演魔术,并不时创造新的魔术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学生们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望,并且不能总是做一件事,所以他们的兴趣很快就会消失。"

2016年硕士学位获得者郑美玉是马来西亚学生。毕业十年后,她选择来中国学习古籍修复。她认为赵佳福最值得钦佩的是他的老师们的头脑。

“赵老师出身于一个传统的工匠,一个师傅和一个徒弟。传统的工匠总是需要留下一些独特的技能来教导他的弟子,但赵先生总是毫无保留地教导我们。这种心态对普通人来说很难。”

课程在周四下午1: 30开始,但是赵佳福总是在中午12点提前到达。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会在实践过程中解答学生的困惑,还会给有兴趣学习其他知识的学生一个单独的“小厨房”。

当被问及打算在教学一线工作多久时,赵佳福的回答是:“我想我还能走,我会坚持下去,除非有一天我想躺在床上,我什么也做不了。”

在赵家福的心中,永远有一个传承的使命,“我应该付出,为什么?我想要一颗感恩的心。我目前的技能是由老一辈传给我的。他们有什么?他们也没有保留,我认为他们必须偿还。”

赵佳福正在修理古籍。受访者提供了照片。

[与赵家福的对话]

“我希望继任者比我好。”

澎湃新闻:中国古籍修复人才现状如何?

赵家福:我于2004年从上海图书馆退休。退休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做了一项调查,统计了人才短缺的情况。现有人才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培养的。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这个领域几乎没有人。我的老师这一代几乎所有的老老师都已经不在了,我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

澎湃新闻:你71岁的时候接受了复旦大学中国古籍保护研究所的邀请。是什么促使你选择来复旦大学教书?

赵家福:2007年,国家建立了一个古籍保护中心,并邀请我到全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当教师。从国家培养的角度来看,这个国家确实缺乏人才。一方面,需要单位,另一方面,没有年轻人进来。现在,公共图书馆已经为人们设立了一个门槛。这并不是说本科生不能进入这些单元。在过去,想法是工匠,文化要求不高。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想用两条腿走路。首先是对现有的古籍修复专业人员进行再培训。第二,在大学教育中,找不到大学合作并开始进入大学礼堂的先例。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想要这样做,学校也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复旦大学开设这个专业,需要专业教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推荐我去复旦大学。

澎湃新闻:你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已经50多年了。你有什么计划坚持教授古籍修复直到什么时候?你几岁了?

赵佳福:我想如果我还能走,我会坚持走下去,除非有一天我躺在床上,我无能为力。我接受了传统教育,我觉得我的努力是值得的。为什么我必须有一颗感恩的心?我现在拥有的技术是由老一代传给我的。老一代得到了什么?他们也没有保留。我已经赶上了改革开放,我觉得我必须回报他们。

过去,老主人会退缩,因为担心他的徒弟会抢走主人的工作,但我希望继任者会比我更好。过去,人们代代相传,总是想保守一点,用一种独特的方法,但我认为这没有必要。我国现在非常重视古籍保护。我真的很开心。

"我和学生平等。"

澎湃新闻:学生们都认为你是一个有先进教学理念的老师。你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赵家福:我在新中国长大。过去,当师父带大弟子时,我只想做师父所做的事。我没有太注意理论。你对大师说,“大师,你看,你为什么做得这么好,为什么我不能这样做,为什么?”老师不会回答你的。我认为现在没有必要。如果我在课堂上是你的老师,我会在业余时间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学生。

我有时会说你是我的孙子,我把你当成自己的孩子,所以我和学生们合作得更好。我现在欢迎学生向我提问。也就是说,我会教你怎么做。你可以问我为什么这么做。大家可以讨论,你觉得我的方法不好,可以提出来。我认为现在的时代和社会正在发展。不能停留在一个位置。最重要的是,我和我的学生是平等的,并且非常尊重他们。只有当你们互相尊重时,他们才能尊重你。

澎湃新闻:你有“工匠精神”。修复古籍是工艺的遗产吗?需要“工匠精神”吗?

赵家福:是的,古籍修复需要能够坐下来,忍耐和坚持。你必须坚持才能成功。没有毅力,一个人会半途而废。当我学习技术的时候,我是一个有缺陷的大师和学徒。一是不太提倡理论,二是太慢。现在复旦取得了全面发展,把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古籍修复。过去,我们常常修理旧的东西,或者像纸一样。我们必须依靠我们的经验来找出这张纸是什么时候制成的,它是由什么纤维制成的。现在让我们通过显微镜和仪器来确定这篇论文的年代。

澎湃新闻:你认为古籍修复在这个时代的作用是什么?

赵家福:现在我们国家强调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我希望这件事能继续下去。我可以做一天,我会做一天。